新加坡如何没有高额择校费
(2010-11-02 20:43:16)
标签:
新加坡择校费社会成本社区生活教育问题教育 |
分类: 时事参评 |
新加坡如何没有高额择校费
今日新闻,教育部提出三年整治择校费乱象,全国老百姓一片叫好的同时又表示出了谨慎的担忧和怀疑,因为“整治”已经不止一两次了,文件都多了去了。
从常理说,任何国家和城市,教育资源永远做不到绝对均衡,那么理论上就避免不了不同程度的择校。既然问题首先不在该不该择校和如何完全避免择校,那么是否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回到形成公平的择校机制的问题上来?
我考察新加坡的学校管理,他们处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加坡是允许择校的,但他们的择校不是看你出钱的多少,用钱处理教育问题就将越来越使社会产生两极分化;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我记得他们列出的择校条件依次是:
本校老师的子弟(包括向该校投资的校董);
哥哥姐姐在该校(上下学可以照应,降低了学生安全的社会成本);
父母在该校做义工达到一定天数;
在该学校一定距离的周边社区生活了一定年月。
我觉得做义工一条特别有创意。
当然,所有的制度靠人执行,如果有人舞弊或集体造假,再好的制度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新加坡是廉政出了名的国家,好制度有好的执行,绝对不会出现“好经被和尚念歪了”的情况。
前一篇:我爱你,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