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企违约难以理直气壮

(2010-09-25 15:53:31)
标签:

小聪明

日照钢铁

契约精神

金融危机

信用

杂谈

分类: 心血来潮

钢企违约难以理直气壮

刘戈(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评论员)

 

博主按:

博主在去年11月出版的《契约精神》中提出:“抛弃契约精神耍弄小聪明的人,无视契约精神把小聪明用得极好的民族,最终将丧失获取大智慧的机会。”(200911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契约精神》封三)。今日,在《环球时报》读到刘戈先生的文章,强化了我对此观点的认识。在此转载,以引起更多同仁的思考。

 

两年多的时间,日照钢铁从一个没人知道的“隐身巨人”,成为一家不断出现在风口浪尖的“明星”企业。汶川地震时的豪捐、金融危机时的大规模裁员、“胡士泰”案中的行贿,一系列事件把日照钢铁不断推到公众面前。

这两天日照钢铁再一次被关注,是因为没有遵守和澳大利亚吉布森矿业公司的长期协议合同,被仲裁向对方支付1.14亿美元的罚金。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日照钢铁没有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和数量进口吉布森的矿石,导致吉布森几近破产。如今,除非日照钢铁能提出仲裁违反程序的证据,否则这个结果已经是板上钉钉。

当初日照钢铁和吉布森矿山结缘,说得上是门当户对、情投意合,而现在反目成仇也是情理之中。当时吉布森急需资金,手中握有与钢厂的长期协议,融资就容易;而日照钢铁也急需获得稳定的低价铁矿。双方合作,自然是欢天喜地。然而不巧的是,合作还不到一年,金融危机来了,日照钢铁陷入困境。200811月,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在给员工的一封长信中写道,从8月开始,日照钢铁每个月亏损几个亿,大量高价库存长期积压,产品滞销坐看价格一跌再跌,用尽浑身解数市场却毫无反弹之力……在接到这封信的同时,一半以上的日照钢铁员工回家待工。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日照钢铁和一些中国钢铁企业在生存与违约之间选择了前者。有消息称,日照钢铁认为合同规定,如遇不可抗力可免责,而金融危机应该属于不可抗力。可是国际铁矿石市场之所以会形成40多年的长期协议价格机制,就是因为买卖双方为了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给自己带来风险,正是因为有经济危机的存在才有长协价存在的必要。在这样的常识问题上都要狡辩,日照钢铁不仅是失信,还是失态。

中国和三大矿山巨头的铁矿石谈判持续了好几年,越谈越乱,从根本上说就是说了不算,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信用。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三大矿商联手终结了此前已执行了40年的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将过去一年一度的长协矿谈判,改为每季度与钢企签约确定下一季度协议矿的价格。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造成这一局面当然有三大巨头试图控制价格的因素,但不能不说个别中国企业的失信使中国在谈判桌上也非常被动。

在这次贸易中,买家通过违约减少了损失,而卖家也拿到了违约金。这看似公平合理,但实际上,毁约方虽然在经济上减少了损失,但承担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这些坏账要在今后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里偿还。偿还者不仅是企业自己,还有众多的其他中国企业。

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契约精神造就商业文明。一位作家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抛弃契约精神耍弄小聪明的人,无视契约精神把小聪明用得极好的企业,最终将丧失获取大智慧的机会。

 

契约精神的支点:你要为此付出代价! 2010-0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