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版《细节的力量》更为准确

标签:
韩国细节力量杂谈 |
分类: 行万里路 |
韩国版《细节的力量》更为准确
博主按:
月初在韩国交流后收到海外友人的来信,期待更多的同仁一起研究,于是回信加强沟通。下面是我的回信,并附韩国朋友的来函。
何锦华先生:
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很高兴,并因《细节决定成败》这本小册子能对你产生思考而欣慰。
细节是人类所有活动本来就存在且必须关注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外智者都无一例外地关注细节;只是中国社会由于近30年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浮躁,细节往往被忽略。当然,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未必不需要关注,人类的惰性使得人们做事容易推诿、拖拉和忘却,而这些惰又往往以细节的方式表现出来。
细节存在短路原理,所以关键细节往往决定事物的失败;其实细节未必决定成功,因为所有成功需要若干充分条件齐备,但细节可以使成功变得更为突出,使人不平庸,使事物有特质,因为细节存在放大效应。韩国版的《细节决定成败》翻译成《细节的力量》更为准确。在中国,因为人心浮躁,太平淡的题目不能引起注意,所以用了有唤醒力但却未必严谨的标题。
来信中“透彻”、“精辟”之说,言过其实了,我自知能说清楚一点问题,并努力使之与时代合拍,但功底尚浅,作品算不得优秀。“大师”之说更是言重了,中国这样浮躁的背景,不会有真正的大师出现,我早期接受的教育就先天不足,那时中国社会很动荡,读书风气很差,所以我这一代更不会有大师出现。
细节的研究,还非常需要加强针对性。如果以你在医药界的专业参与研究细节的一个分支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期待包括你在内的更多人的参与。
附:何锦华先生的来信
汪先生:
您好!
首先很感谢您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读我们读者写给您的信,很荣幸地拜读了您的作品,对于您在作品中提到的观点我很赞成,也很佩服您透彻的分析能力和精辟的语言论述能力,拜读完您的作品,我有一些愚见希望能和您沟通,中文里有个词叫“以文会友”,我想冒昧地把它改为“以书会师”,希望能得到您这位细节大师的赐教。
细节问题一直是大部分人忽视的,包括我自己,明知道细节的重要性,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难免考虑不周全,如您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引用加拿大管理学家H.明茨伯格的一句话:一件没有预料的事件可能引起故障,一个长久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一次危机。您把细节问题上升到如此高度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经验、血和泪的教训,大到世界知名企业的管理:从50亿分之一的氯霉素含量导致出口退货到爱立信T28手机输掉中国市场再到“88888”账户毁了巴林银行;小到我们的实际生活,比如每一次我去餐馆吃饭我会去注意服务员的手指甲,如果服务员的手指甲比较干净,我对这家的服务就比较放心,并会常去光顾,但若手指甲上留有污垢,我就不会再去吃饭,而事实上我发现很多的餐馆都忽视了这个问题,顾客就是在这细节问题上慢慢在流失;还有医院的管理也是一样,我常常会去各地的医院作流程管理,在医院也不乏看到病人随地吐痰和吸烟,可是医院对这种行为竟然孰视无睹,我都怀疑没有病的人去医院一次会不会也会被传染上病;难道真要等到危机发生时,管理者才去反思,去总结?到时候可能真就成了亡羊补牢。一本书能给人反思的空间就是一本好书,而您的书就做到了这点。
记得您在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对话时,有网友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战略决定命运而不是细节决定命运”,您当时巧妙地运用分解法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很透彻,记得当时您的回答是:战略是一个宏观的东西,但从战略的制定过程来说,它又是微观的组合,战略决策是个过程,是需要经过若干个调查、研究、分析、评估才能形成的,它不是拍拍胸口就能成的,所以我们不要把战略抽象去讲,如果战略的制定过程是很严密、科学的,也是很能扣住细节的,这种战略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很小。最终您把宏观的战略回归到微观的细节上去思考,对我们普通员工(非管理层)的警醒作用也很大,让每个人都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细节组成的重要性。如果上到管理层下至每个普通员工均能认识到这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易如反掌。
当然从您的回答中运用的分解法(把一个大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我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尽管这些书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很久远,但战略、战术这些还是相通的,所以最近我也在读孙子兵法,希望有助于我的管理工作,也希望您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当然我也会把您的作品推荐给我的同事和我的下属,希望更多人能受益于您的书、您的思想。
最后再次感谢您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浏览这封信。
我中文不好,所以有些措辞不是很准确,还望您海涵。
期待您的回应。
祝您工作愉快,作品畅销!
读者:何锦华
2010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