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还不具备职业经理人形成的土壤(上)

(2007-02-06 16:24:58)
分类: 管理常识重弹

中国还不具备职业经理人形成的土壤(上)

——答《经理人》杂志关于领导力的提问

 

1、            目前有关领导力的概念、理解和范围众说纷纭,在您看来,领导力应包含哪些内容?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

答:我对领导力没有什么研究,我只是跟了领导十多年,自己也当过所谓的领导,就从这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首先从领导力的这个角度,我个人认为,有五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方面,行为示范力。就是你自己本人的言行举止有没有起到示范作用,即所谓人格魅力。一个好的领导,就连他一些下意识的动作都会被别人模仿,那就说明他的示范力非常大,这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基础的。

第二个方面,市场洞察力。主要针对企业领导而言,政府也是一样的,因为政府所谓的市场就是民意,就是老百姓的意愿。市场的洞察力,社会的需要是什么你不了解清楚,所有的决策都是盲目的。

第三个方面,人才鉴别力。是不是人才,是不是你需要的人才,或者是不是适合你这个机构和团队需要的人才,这个要有很好的鉴别力,仅仅靠人力资源模型是不够的。

第四个方面,决策判断力。在做决策下决心的时候,这种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我觉得其中有一个东西是很多人没有说到的,有的时候领导有一种第六感官的判断,或者叫做经验判断。我自己做过六年的总经理,也跟非常多的总经理级别的同仁打交道,很多东西是很难一定说得清楚道理的。这个,我觉得还不只是一个决策模型的问题。

第五个方面,团队凝聚力。团队凝聚力,有的时候是领导力的综合表现。作为一个领导,不可能样样精通,当然在某些方面专业就更好。我个人认为,做为一个真正的领导,在某方面太专业,未必是好事,到了领导这个层面,往往很自信,自然经常会表现自负,某个领导在某一个方面比较专业,而又比较自负,那么协助他做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就很难发挥水平。如果他动不动就会拿自己比较专业的优势去强加于别人,反而不利于团队的平衡发展。我是做营销出身的,做总经理之后,就怕自己越位管到营销的前线去。比如说,政府的一个党委书记,如果他是做宣传部长出身的,那么在他手下的宣传部长就比较难当了。这里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虽然有某种专业优势,同时也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专业优势。很多人不太注意这方面,总是“这个我懂,我干了很多年”,动不动用这个话来压人,对团队的破坏力非常大。就像罗丹搞的雕塑《巴尔扎克》,那双手太出神了,他就把那双手砍掉,也就是这个道理。你要始终使你的力量处于平衡状态。


2、           你如何看待一个成功的CEO,在中外CEO的领导力方面,存在哪些明显的区别?

答:我个人认为是中国CEO的群体还没有出现,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培植CEO的土壤。

从老板的角度说起,所谓职业的CEO是老板的最高雇佣者,首先要看中国的老板是一个什么群体。我觉得目前中国老板还存在以下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第一是心胸狭窄,急功近利。当然西方的老板也存在类似问题,但他们可能资本已经非常雄厚,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心胸相对来说比我们要开阔一些。

第二个方面,西方整体的规范和法规比较成熟,所以老板们有的不干预,有的干预也可能干预不到那么多,随心所欲的东西自然就少了。

第三个方面,由于西方资本结构相对比我们要成熟,因此很多人名义上是老板,事实上他的股份也就是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二十几,不像我们的老板动辄就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太多了,所以我们的老板有一锤定音的权利,董事会大多数都是摆设,所谓董事长就是全部董事会,不是由一个团队来决策。我们的老板跟西方的老板,严格来说不是一回事。

第四,副驾驶心态。中国的老板,原始积累都比较艰难,带着汗,带着血,甚至戴着手铐。这种背景下,中国的老板很超然的看待资本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开车的人,自己的车自己开,一段时间过后他就累了,他就想换别人开,于是他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但当你把方向盘给别人的时候,老觉得别人开得不好、不稳,忽然变线、刹车,事实上你自己开的时候,还没有他开的好。方向盘在别人的手里,车是你的,命系于车,自己又会开车,这四个因素就造成的我所说的“副驾驶心态”。西方的很多老板,他可能有太多的车了,你开就开吧,他不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那可能不一样了,而且他可能原来开的时候开一个小面包车,而现在他请你来开飞机,开飞机他自己根本不会开,他就无所谓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老板就不可能不存在以下问题:

1.          很少有长远投入的准备;

2.          往往请来的不一定是职业经理,名义上是职业经理,心理上希望请来的是能人,而且对这个人有比较全面的过高的期望;

3.          家族化倾向很难克服,而且不善于引导公开化的监督,中国老板常采取足球防守人盯人的做法,以家族势力来监督职业经理,或者以朋友关系、私人私交来代表他的某种监督,我称之为克格勃式的监督,不是一个公开的监督手段;

4.          中国潜规则的存在导致老板们经常会出尔反尔,中国还没有到严格按规则做事的时候,老板自然也经常会在潜规则的引领下出尔反尔;

5.          老板自己经常犯错误,但是他很难允许别人犯错误。当他站在旁边看别人的时候,他就把别人的失误看得比较清楚了。

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们才能谈中国CEO的现状。因此现在中国的CEO,大部分都是仓促上阵,不管是心理状态、专业准备,还是管理能力、文化融合的准备都不充分。这样一来,我们中国的CEO,就必然会存在以下问题。

急功近利。因为老板是急功近利的,经理人就不得不急功近利,长远的思考就少,据我知道,中国的CEO能够一口气干三年以上的很少,十年的可能凤毛麟角了。三年的任期都不可能全面考虑,怎么会不急功近利呢。

职业化程度很低。拿我自己来说,从业务员做到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做到营销经理,然后做到营销总监,然后再做职业经理人。事实上没有经历一个真正职业经理的训练过程,并不太职业化,我们自己对职业化有哪些标准,都不太清楚。

书生意气,强调授权。职业经理人因为有点学问、阅历、见识,所以经常讲授权、规则,但事实上,中国有的时候,授权不是很充分,即使写得很充分,也很难做得到。因为中国环境目前还不完全决定于规则。我们的CEO们有很多理想化的想法。

缺乏监督意识,主动设计监督更少。我一直认为只有监督到位,才有可能产生信任,只有信任到位,才有可能充分授权,没有很好的监督设计,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授权。只有帮老板设计好更多的监督的手段和监督的程序,才有可能让自己比较透明的在老板面前展示,才会获得比较多的信任。

个人行为不太检点。本来这个跟工作关系不大,但是中国是这么看人的:从行为细节上对你的人格做判断。因此有些个人行为不检点,会导致人格影响力的下降。很多CEO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抱无所谓的态度,一无所谓就麻烦了。

以老大自居。中国企业不管什么行业,CEO要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是服务于某个老板的”,无论如何,我们绝对不会是老大,甚至有的时候你连总经理都不是,很有可能是常务副总经理,总之是一个大的打工仔,所有其它只不过是做这个事情的手段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