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忙碌的岁月

(2010-05-22 20:54:51)
标签:

情感

分类: 奋斗生活部

    前边写的那个汉阳陵纪事本末,都是在一推再推的情况下搞定的,原来想,只要学校的经费批下来,报名收钱什么的自会一帆风顺,后边的事情顶多也就是个末末了,说两句也就得了,没想到其中还颇有曲折啊,这几天乱死我得了。

    首先是实践部讲课比赛的事情,人家让我请我们宋老师出马,做评委,给大家也指导一下,所以我就给我们老师打了电话。宋老师说没时间,最后老师说,抓紧时间按写论文,多弄得点资料。得,好像我还不务正业了。但就在今天,我在同学的相册里发现我们宋老师去了,这叫我怎么做人啊,我很无奈。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把我们宋老师请到了啊。就在第二天中午,潘宁说,研三论文收齐后我们就得去送了。我倒省事,往院里跑了一次就好了,送到何老师手中,没投到他的邮箱里。我觉得既然人家有办公室,还来上班,还是亲手交给他为好,不就多等一会儿时间吗。但潘宁却是跑了一下午,去西北大学了,很不容易。就在我等何老师的时候,碰到两位副主席,正好让研究生部的领导签了字,从而弄好了申请经费的最后一道手续,要求我按名单收到汉阳陵参观考察人员的所需费用,每人十元,第二天中午给她消息,确定人数。终于有准信了,前两天总有人打听,然后别人问我是不是周五,我才偶然听到这个消息,看来这回真的定了。我们欣慰。得,我晚上还得去老校区给老师们送论文啊。最后,还是老潘任劳任怨,不让我送论文了,他自己去,四位老师,50多本论文,真得好好感谢他。这样我就只有一个活,那就是收钱了。

    其实下午,我就告诉李泰运把报名表给我发过来,可等到晚上七点半邮箱里还是什么也没有,结果一问,人家下午有课晚上有课,真是的,就不能趁着晚饭之后在宿舍的时间发给我啊。还问我着急不,着急找别人,厉害啊。小裴也是,下午明明说要往我邮箱里发一份的,怎么也没发啊,忙得晕透了吧。一直快到十点,两人几乎同时给我发了过来,搞笑!!生活部四个人就分两组吧,先分研一研二,再分男生女生,我负责研二男生的。匆忙中从名单里抄下研二男生的名单,还挺有意思的。有些名字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不知道人是谁,如刘勇;有的就是发现原来和我经常打招呼的兄弟是叫这个名字啊,惊奇,如耿强;最不应该的是,姜秀峰,我还以为是男生呢,人家时女孩子,搞笑话了;最复杂的是,王恒亮,张耀武,虽然学号和我们是一个系统,但却是研一的学生,后经人提醒可能人家是支教一年,为国家做贡献的。还有好几个都不知道人家在哪个宿舍,只有一边收钱一边打听了。二十来个人,热闹不少啊。

    有人说,他同门已经在女生负责人那边给她交过钱了,让我核实一下,如果没交,他再交,好吧,权且记下;有人有事打算叫人代替,考虑到有那么多人想报名都没报上,我们觉得这样做对别人不好,所以回绝,但又不是一两个人这样,没办法,就这么办吧,太普遍了会造成空额太多,补不过来的,反正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学,不还省得我另外找人代替了吗。不过,你们也是把关系弄好了啊,搞定谁代替谁,这个说我的名额让给张三,那个也说让给他,干吗嘛!!有人没在宿舍,我问其他人是一问三不知,他决定了要去吗,一会儿能回来吗,今晚还会不会来啊,都不知道。得,既然你们啥都不知道,那就我做决定吧,不算他了。都是一个宿舍的人。啥也不做,就知道直愣愣的看着我,谁也提不出一条建议,哪怕是打个电话问一问,真是的。以前听小裴说过,柴老师曾打算让我做些关于宿舍文化的工作,我当时听了之后,还觉得很幼稚,搞笑,宿舍四个人还搞不好关系吗,他有什么打算你们还不知道,至少人家不在而直到人家要去的话,你应该能把话带到,把钱先垫上吧,受不了。还有宿舍三个人都报上名了,就剩第四个没报,他以前不想去而现在想去了?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消息也太不流通了吧。还有人打电话,就直接问我能报名吗,把我报上吧。兄弟,我知道你是谁啊。也许曾经记过你的号,且不说我换了手机更新了好吗,就说两年多里咱俩就没联系过这个事,我不就早应该就把删了吗,说话还理直气壮的,就像我应该直接交出你的名字一样,我很无奈啊。还有的说,我自己在宿舍就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没报上,兄弟我们在QQ上说,校内上说,就算你都不知道,那你怎么就不问问你的同门呢,怪我干嘛??

    到老潘宿舍收钱时,发现人家也是刚刚回来,满头大汗,让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啊,因为十点之前我就什么也没干,就在宿舍干等着报名表发过来,心里愧疚得很。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过去呢?可能五十本论文不会太重,但往四位老师的家里跑却是很费时间的。我这个人一见钱眼就花,晕头转向的。所以,别人把钱给我,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找个地方在名单上他的名字后边划个勾,就怕弄错了,没时间听他们开玩笑,有什么事情也得等我做完这一步再说。到十一点,总算是弄完了,风风火火的。数人数,数钱数,搞了三遍,没错。本打算弄好就告诉小裴一声,但时间太晚了。第二天一早,发个短信说了一声,可把我自己给忘了,少说了一个。还真有十个名额需要补齐,我原来建议在报名时多报上几个人,这样,如果谁因为临时有事来不了,就可以直接去找那些人,就用不着盲目的去问别人了,结果倒好,还得去问别人。还好曾经有几个人向我抱怨过没报上名,我可以问一问,同时在收钱时,我也听到有人说有机会他也要去,当时我也记下了四个人的名字,轻松搞定,省了不少力气。

    好了,终于把钱收好了。今晚臧振老师要给我们讲一讲汉阳陵和大明宫的历史与文化。明天,我们就要出发了,正好今晚可以顺便通知一下集合的时间地点等注意事项,今天天气阴了,不会下雨吧,车都搞定了吗,应该是办公室曹老师办好的吧。大明宫的门票呢?

    2010年5月21日早八点四十,我们准时出发了,我很高兴。今天天气不错,虽然没太阳,但也不下雨。虽然上车时对于谁跟哪辆车有点变动,但一会就过去了。我们准时出发了,这比什么都好。

昨晚,臧振老师与王双怀老师给我们讲了汉阳陵与大明宫的大致情况。王老师说,要在考察之前做些准备,带着问题去考察那才能有所收获。所以,王老师在给我们介绍情况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疑问,罗经石的功用是什么,南门阙有什么独特的特点,汉代陶俑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大明宫的恢宏气势表现在哪等。臧老师要求我们要有历史情怀,尤其是作为一个文人,要能抒发自己的胸臆与抱负,展现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研究生会的统筹组织下,2010年5月21日,150名研究生对汉阳陵和大明宫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各部门精诚合作,表现了巨大的力量。办公室联系了考察地点,不断与人家协调;主席团申请考察经费,我们生活部组织了报名与交费工作,学术部请老师为我们进行讲解,特别是5月20日晚的日新论坛,宣传部在活动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报道,实践部也发挥了支持作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的陵墓,是文景之治的一个真实写照。来到地宫,我们看到了很多出土的文物,陶器,陶俑,金银器皿,虽然有的已是锈迹斑斑,但一件件都是那么朴实无华,为我们展现着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相对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庞大严整,汉代的展品更是生动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大量马、牛、羊、鸡等陶俑作品,反映了人们盼望天下大治,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而陶器中更有粮仓,灶台,井台等物件极具生活情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百姓家给人足,幸福和乐的场景。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陶俑,他们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特别是面部表情,与秦始皇兵马俑威武的气势不同,这里的陶俑不仅小巧,而且更多的是甜美的微笑。由于陶俑突破了军队的狭小范围而面向广大人民,更能使我们从陶俑中领略汉代的服饰、装饰、头型的风采。与我们在博物馆里所得到的生活情趣的印象不同,在南门我们也发现了高大夯实的阙,这对我们更形象的认识古代城市的结构与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但阙门给我们留下的高大印象很快就被大明宫冲淡了。为了充分发挥我们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我们的文化产业,各级领导对以大明宫为中心面积约为3.5公顷的市区进行改造。我们首先在展厅里观摩了改造工程的整体规划,了解到各级领导及学人对这项工程的巨大支持。登上大明宫正殿含元殿的遗址之后,四周风景一览无余。工人师傅正在紧张的施工,为早日实现建成这一工程而不懈奋斗。听人介绍,这个含元殿就是唐代的政治中心,它在唐代的地位就如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北京故宫,中南海。殿前广场更是大型宴庆和检阅军队的地方,可以容纳万余人。可以想像,一万名披坚执锐的勇士上演一出秦王破阵舞,那将会是多么一副令人心潮澎湃的场面啊。帝国威武,万世不衰。通过这次考察,大家充分领略了汉唐的盛大气象,深深体会到一个词,那就是雄汉盛唐。

    在整个考察活动中,研会全体同仁都发挥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在随车过程中积极为大家服务,提醒大家各种注意事项,同时,广大同学也在积极的参与热情之外,表现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遵守纪律,自觉维持车次的按时出发,没有发生因故推迟发车情况。在此,也对大家表示感谢。同时由于人多车多,我们的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见谅。估计我又丢人了吧。

    指出一点,那就是身为研会人员,一定要有自己的责任意识。特别是那些有随车任务的人,怎么可以抢着上车,占座位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圈子,能争取在一起当然最好了,但我们又怎么能因为这个而逃避自己的责任啊,随意调动自己的战斗位置,我只能怀疑你的态度有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