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每个美国总统卸任前总会有一个告别演说,而在宋老师的这门课上,我很荣幸地成为第一组的第一任组长,现在我也要下台了,我也想说点什么。
尽力而为,我想我已经做了我能做到的。这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或者仅仅是一些牢骚,对于别人或许不算什么,但对自己也算是个交代:我没有白过这段时间,但只是对我自己而已。但更希望,我说的这些除了聊以自慰以外,还会有点别的什么东西。
档案研究,这门课对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历史就免不了翻阅档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近真相。另外,这堂课还给了我们每个人上讲台进行锻炼的机会,可以为以后的求职准备条件。而对我们四个人,这是我们的导师,宋老师给我们上的唯一一门课,所以我想,我们有责任上好这一门课。
但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这门课,就要想一想这门课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面对档案,我想首先给我们的是,对原有知识的更新。有些在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已经过时了,历史的真相是令人震撼的。这就要求我们多读档案,多看书籍。
得到档案,那我们又怎么利用它呢。具体说来,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毕业论文中引用档案内容,注释应该怎么写,对档案中那些杂乱的符号应该怎么处理。这就要求不用看得太多,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格式问题。
另外,对于档案内容应该如何把握,如何领会其中的深意,换言之,如何使大家都有话可说,而不是一片寂静,我想那还不如让大家都围绕着几篇档案,围着一道题说事,每个人都要说,即使你同意某人的观点那也要再说一遍。这就要求精讲档案,而不要把摊子铺的太大。
有了想法当然好,但怎么把它表达出来则又是另外一件事了。自己的稿子怎么写,是论文性的,还是讲义性的。这其间的格式要求又是不同的,大家有什么毛病,老师不说,我怎么知道。
后面就是我们的十分钟了。我们要注意板书,教态,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制变能力,这都是很重要的。尤其在试讲时,给定时间是十分钟,我们的板书应该怎么安排,是布满黑板,还是只占黑板的四分之一。同时,我们现在根据档案整理出来的东西,可以讲上十分钟,那么怎样又把同样的它讲上四十分钟呢!学习的最佳状态是能够对别人讲授清楚,而伸缩自由的讲授又怎么办呢?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同样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对以后的求职有利就是一句空话了。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本课程的价值所在。
具体到我个人而言,我是想到中学去做一名老师的,当然,前提就是我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所以,我想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要了解的就应该是古今中外,而不应该仅仅包含翔实的近现代史,苏联史,历史是很多的,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是急功近利,在半年之内所能完成的,可以说,这也是不能完成的。不是吗?每年出的新书,我可没时间去看,不知道你有没有。
其次,我认为我们要培养的,同时也是以后要教给学生的,都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体系。所以,我注意的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同时还要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最后表达出一种思想,使学生得到更深刻的领会。传统上讲课的最后一部分是总结,但我想总结应该是学生在听完课之后,给我反馈的,自己得到的东西。如果他们听得一塌糊涂,只是平白直叙的故事,那这种课很没有意义。过去的事情,对人们来说,知不知道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要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忘记历史。所以,我在最后更愿意用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句子“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做结尾。如果我们作总结,那么学生就只听我的总结这一部分就行了,还听我前边的课干什么?
所以,我从不主张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大量读书。为什么说我们时间紧,就我来说,我可以将时间分为四部分:休息,看有关苏以关系,看您的档案,看我所感兴趣的书,或者说,我认为老师的档案与我以后的毕业论文是分离的,而现在我需要的只是一种方法,特别是文字格式,别的还要看自己的悟性了。谁让不讲苏以关系档案呢?
对讲课,我也很重视,我会珍惜每一次机会,希望有所进步,特别是在自己的条件很低下的前提下。
有鉴于此,我决定,我只会坚持自己的阵地。属于我的问题,我就看与它有关的,我能找到的档案材料,余则不论。尽力把自己的稿子写得更加正式一点,而不是发言稿,但在讲课的时候,要灵活,要把我大概,尽量做到脱稿,口齿清晰,伶俐,锻炼自己。
欲有所得必须要有所选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会舍也是很重要的,那样才会更有效的上好这门课。
至于小组形式,我觉得我没做过什么,我只是确定了每个人所要完成的题目,然后笼统的告诉他们在老师提供的资料里找与自己相关的,但对于如何在小组内实现沟通,如何做到克服自我封闭主义,使大家沟通起来,活跃起来,我不知道如何做起,还望后来人再接再厉,同时,我也会给以积极配合的。
福生:你的建议很好,很有参考价值。
我们的档案研究,既要注意到宏观知识体系的更新,又要照顾到各个专业的需要。知识面太窄,无论对于写论文还是以后的工作,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不能仅仅看苏以色列关系档案,再说,我已经把大量已经翻译好的苏以档案给了你们,这本身已经给你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阅读档案,首先要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必须在众多的档案当中找到对你有用的东西,然后再仔细研究。这个过程当然比较累,以后写论文会更累。这是研究生学习必经的阶段。你要有思想准备。
以前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坐在底下听就行了。所以很轻松。但我们现在在进行改革,用的是兰克的Seminar教学模式,你们要适应还有一个过程。
至于你说的研究档案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上自然会讲到。不用担心!
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书籍严重不足,加上一些新出的档案没有电子版本,所以如果让大家都围绕一个问题阅读讨论,几乎是无法实行的。不过,条件许可时,我们自然会这样做。例如,下一个关于西安事变的专题,我已经计划让大家集中起来讨论。正在买书!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你们的许多进步是自己看不到的。只有将来与别的专业相比较、进行竞争时才能显示出来。
你们的小组学习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仅仅分配一下各人的任务是不够的。必须在一切讨论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们随后商量一下改进办法。
谢谢你的建议。
宋永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