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贞观长歌台词经典1

(2009-09-17 23:16:00)
标签:

文化

分类: 大学札记

第1集:魏征:我原来啊,已经立下了死志,一心随隐太子而去,可是后来皇上的一番话却打动了我,天下纷乱,百姓的生活如此艰难,我却为一己的私名而忘了大义,想起来,确实愧对先贤哪!

思去:不知道大人打算怎样去执行宣慰山东的使命,据我所知,隐太子的很多旧部都逃到了那里呀!

魏征:宣慰山东就是一个宽字,把那些与东宫齐府有联系的人,能宽大的尽量宽大。

思去:你这么做就不怕皇上身边那些和隐太子有嫌隙的人恨你吗?

魏征:我这是秉承了皇上的方略,皇上不是连我都没杀吗?

思去:那大人今后,又怎么做这个谏议大夫呢?眼下,朝中身处高位的,除了武德皇帝的旧臣就是秦府旧将,而你终究是东宫出身。

魏征:这就靠一个硬字,只要一心为公,骨头越硬朗,那就越能在朝廷里立住身子,厚葬隐太子的事他都能纳谏,还有什么诤言他不能接受呢?

思去:这谏议大夫无大权而担大责,是个是非之官。眼下新君甫立,需要收拾人心,做到虚怀若谷不难,一旦根基稳固,他还能不能一如既往,这可就难说了!

魏征:思去呀!这当官要谋大事,千万不能谋大权,你是个饱读史书的人,你该知道这史册上,记载着那么多的能臣和干臣,可是能让辅佐的天子,始终虚心从谏的谏臣可是不多呀!

思去:天子能不能始终虚心从谏,主要在天子有没有胸怀,而不在谏臣。

魏征:不对!一半是在天子有没有胸怀,可是另一半就在于谏臣了。隋炀帝天纵英才,早年也能够那些谏言,可惜的是,他身边就没有能够持久的谏臣,以至后来,其擢拔之才器竟成为天下大害,鉴古观今,谏臣于一国之兴衰,何其重要呀!可惜的是自古以来,敢谏之臣多善谏之臣少,这敢谏善谏而又能常谏不懈的良臣,就更少了。

思去:如果大人真要下决心,把这谏议大夫做下去的话,那你的直脾气只怕要改一改,你要是像从前那样什么话都直言不讳,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所有的人都得罪的干净,那你又该回囚笼里去了。

魏征:不,你算是说错了。我这直脾气还真是不能改,想我魏征是寒门出身,找不到什么权贵可以凭仗,又没有带过兵,更没有部属可以倚靠,能够拿来安身立命的,就是这股子忠直之气,如果我连这口气都没有了,那皇上还用我干什么?

 

第2集李世民:退出长安就可以避开强敌吗?你错了!留在长安,朕面对的只是颉利一个敌人,可是退出长安,天下人就会认为朕是个丧国之君,人心逆转,四面楚歌,那朕才真叫陷入了绝境!朕这个皇帝兵马不多,粮草也少得可怜,要是连拚死一战的勇气也没有了,那朕还有什么呢?都说颉利的骑兵是天下第一,无人敢与其争锋,好啊!那朕就和他较量一场,赢了,让大唐百姓都知道,还有一个能为他们保命的皇上,让那些心怀异志的人死了这条心,用一场血战省却无数场大战,输了,就是死在一个英雄手里,朕也无憾!

 

第4集:李世民:岑文本,你是史官,读过不少史书,你说说看,朕应不应该向颉利纳贡退兵?

岑文本:回皇上,臣以为,应该!皇上,越王勾践出身何等尊贵,可他为了战胜强敌,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达十年之久,最终将屈辱换成胜利,成为后世美谈。

李世民:真如果朕这么做了,那么后人会如何评价朕?

岑文本:皇上,如果皇上为了大唐的兴盛,能够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最终击败强敌的话,后人一定会把皇上的圣举,广为传颂。如果皇上的强国梦没有实现,而使大唐沦丧,天下分崩,那后人会把皇上跟蜀后主刘禅等辈相提并论!

李世民:这一笔能不能不记?

岑文本:难道皇上不能确定自己将来会成为兴国圣主,还是亡国之君吗?

李世民:唉,朕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就像站在这茫茫的夜里,又怎么能看得透将来呢?所以才想让你暂不要记录此事。

岑文本:请皇上恕罪,在下是史官,不能在历史的记录上留下曲笔。

长孙无忌:岑文本,你,皇上都开口了,你就不能变通变通吗?

岑文本:以春秋的笔法治史,这是史官的规矩,为此司马迁不惜忍受腐刑,若非要通融,请皇上撤掉下官。

长孙无忌: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啊你!

李世民:如果朕是汉武帝,你还敢做司马迁吗?
岑文本说:皇上,如果天下出现第二个武帝,臣愿做第二个司马迁。
李世民:那你就不怕死吗?
岑文本:臣怕死。但臣以为,违反国家体制,比死更可怕。

 

第4集李世民:你出了这么大的奇谋,使敌人退兵保住了长安,如此功劳,难道还不该得到擢拔吗?

范兴:皇上,现在人人都认为,是臣蛊惑皇上买退的颉利,如果皇上擢升臣,那忠贞之士定会对朝廷失望,而那些宵小之辈则误以为,奴媚就可以求荣,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我大唐将民心散尽,今日之耻,何日才能得雪呀!

李世民:唉,群氓徒有一腔热血,能洞察全局识得大体的又有几个?

范兴:皇上,千万不要责怪这些百姓,毕竟还有那么多人,想着天下兴亡,民气可用啊,臣恳请皇上,非但不要晋升臣,还要贬谪臣,这样才能不损天子的威信,激扬民心士气,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打败颉利,使大唐帝国强盛起来!!

李世民:范兴,来,坐下说。

范兴:皇上,此次颉利引兵退去,完全是因为草原各部族刚统一,人心不齐呀,不过,我观此人胸有大志,一定不会甘心的,上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自今日始就卧薪尝胆,当一支真正统一了的敌军,再次倾巢南下的时候,我大唐就再也没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了。臣请皇上万万不可因范兴的荣辱而误了这个大局啊。

李世民:范兴啊,朕知道你这双眼睛看得远,却没有想到会看的这么远,这件事就照你说的做吧!

 

第5集李恪:我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本事,如今又有什么用?这身子骨废就废了吧!

权万纪:殿下,毕竟您晋升了汉王,这也算件好事呀!

李恪:汉王?我不想做什么劳什子亲王,只想能够做几件大事,甭管封多少户的王爷,说到底不到是朝堂之上的摆设吗,还不如县官们手里的板子,还能让人想起疼来,来!陪我喝两杯,不喝就出去!!万纪,你知道,生下来做人陪衬是什么感觉?母妃在宫里是做人陪衬,我堂堂七尺之躯,一腔抱负广纳豪杰,可到头来还是个陪衬!

权万纪:殿下,你不要这样说。

李恪:有时候我觉得,还不如做一个平凡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我偏偏做了这个陪衬!这样的亲王在我心里面,还没有一个农夫舒坦呢,我不怕死,我真的不怕死!只怕活着,我只怕是做一个陪衬,拿酒来,拿酒来!

 

第9集岑文本:看来殿下心里还十分得意啊,那我问你韩信的本事大不大,功劳高不高?

李恪:他辅佐汉高祖荡平天下,当然本事高功劳大了。

岑文本:那他为什么被早早的诛杀了呢?

李恪:请先生指教!

岑文本:殿下,做臣子的如果让人看出来,他的本事比皇上还大,功劳比皇上还高,封地比黄田还多,那这个人离死期就不远了。做亲王也是一样,如果让人看出来,他的本事比太子还大,功劳比太子还高,封地跟太子差不多,那不仅太子及周围的近臣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有朝一日,皇上也会转过头来对付他。殿下,你可要记住了,毕竟太子是皇上自个儿立的,殿下,你说这个警为臣应不应该来告?切记,越得意时越要小心行船,你现在明白了长孙无忌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加封你了吧?

李恪:多谢先生点拨!

 

第10集李恪:母妃,你说父皇这是怎么了,太子那几下子他不知道吗,这么重的担子非得往他肩上搁。还有,岑先生也是,他为什么不在父皇面前说上几句话呢,为什么不再父皇面前争一争,他不为我着想,也要为天下社稷着想啊。

杨妃:嗯,好一个争字,到现在你难道还没有明白过来,你吃亏就吃亏在这上面了,做人如行棋,你处处都想争就什么也争不到了。太子才具平平,可皇上却硬是把这么大的差事交给他,这说明那个什么?说明你收敛的不够,让皇上觉出你的风头盖过了太子,所以皇上要想个法子给太子找一个补台的机会呀!如果这个时候岑先生再站出来替你去争,那么皇上肯定会使出更大的力气往上推太子,到时候你吃的亏就更大了。岑先生不说话,他才是个大明白人呢!

 

第13集李世民:这番刀光剑影让朕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危险的是内乱。多强大的外敌都不可怕,并州军被打垮了还有绥州军,绥州军被打垮了还可以从洛阳扬州调集人马。可要自己人先乱起来,那天可就要塌了。常胜苦心孤诣,甚至不惜为隐太子殉葬,谋的就是个乱字。

岑文本:皇上之言切中要害,攘外必先安内,皇上,北伐之前,最要紧的莫过于严防内乱。

李世民:你说得对呀,可惜朝中有你这样见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几天有些人上奏章,拿左屯卫军霉米的事做文章,目标直指太子,朕就想了,常胜利用太子,策动了左屯卫军的哗变,那朝中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常胜吗?想利用别的什么皇子,掀起一场混乱,然后引狼入室。

岑文本:皇上,这。。。

李世民:文本哪, 你是中书侍郎,是朕身边的近臣,对你,朕一向是开诚布公的,这份证词除了你,朕没有给任何人看过,如果不将此事公诸于众,朕就无法处置太子在太仓这件事上的过失,若将此公诸于众,让全军将士都知道了,左屯卫翊府中郎将,这么高品阶的将军居然是一个奸细,往后朝廷上下必然是杯弓蛇影,人人自危,军心民心将受到重创,还奢谈什么北伐呀,这可真是给朕出了一道大难题呀!朕思来想去,这朝中也只有你能够为朕像一个应对的良策。

岑文本心想:你这是把蜀王打过去的那一劫,还到我头上来了,把北伐成败大唐中兴都押上了,这么大的生死大劫,又能到哪里去找劫材应对呢?只能推上一步消劫了。皇上,还是你高啊!

 

第13集岑文本:东宫的局面?殿下,你错了,臣稳的是大唐的局面,现在天下还不是东宫的呢?!殿下,自古皇帝都愿意看着大臣们皇子们争,如果他们彼此不争就要和皇上争,不过无论怎么争,有一个坎不能越过,这个坎就是天下兴亡,如果国亡了,大家都散了,还争什么呢?你就是再有理,皇上能容你吗?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我们做臣下的连这点底心里都没数,那就应该早早的退出朝堂,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第17集李世民:侯君集想利用这只飞虎军打赢两场仗,第一场是对你三哥,第二场才是对颉利!

安康:既然你都看出来了,为什么要给三哥那么重的处罚呢?

李世民:强盗们要进来抢东西,而家里的两个儿子,又在忙着争家产,这个时候当父亲的该怎么办?只有帮着那个最强的儿子制服另一个儿子,然后父子一起打跑强盗,保住家产才是啊。

安康:你是不是很恨侯君集呀?

李世民:要恨也要恨那些把他逼到墙角的人。

 

第20集岑文本:殿下,自从侯君集那件事以来,臣下一直没有到府上来,一来是觉得心酸,二来想让殿下静下心,现在看来,殿下的心并没有平静下来。因此,有几句话臣不得不说,眼下皇上被围,朝廷在悬崖边上,无论是殿下太子或者是其他什么人,都在为天下担忧,但是情势再紧迫也不能自乱,而要想不出乱子就得人人守规矩,该监国做主的监国做主,不该郡王参与的郡王就不能参与,无论殿下觉得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到底你只是个郡王,先把这个郡王府管好了,至于马邑那边的事,该监国做主。殿下,杨妃娘娘给你的清心咒语,一定要用心去读!臣请求殿下脱下这身盔甲。臣告辞了。

 

第22集岑文本:殿下啊,你胆子可真够大的!你知道你这叫什么不?这叫忤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让你不要冒失,不要冒失,你就是听不进去,现在好了,我看你怎么收场!!

李恪:先生,现在说什么也来不及了,你还是随我出城吧,好在侯君集在北苑校兵,他若回来怎会放过我们?!

岑文本:难得呀,难得你还有这份心,这个时候还能想起老师来,你也不想想眼下是太子监国,你想走又能走到哪去呢?你回吧,回吧!回,回到郡王府待着,臣来设法平息此事。

李恪:你是让我坐以待毙?

岑文本:事到如今你还不安分?!殿下啊,你快回,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敢四处走动,就不怕忤逆罪外再加上一条阴谋乱政,殿下呀,你这个人有情有义又聪明绝顶,就是太好强,不会忍气吞声,这是要吃大亏的。

李恪:我就这个脾气,与生俱来改不了了,只可惜不能为救父皇出力了。

岑文本:你还想着救皇上呀!现在要救的是你自己!请一定要听我的话,殿下你快走,侯君集手段狠,可毕竟还有皇后在,臣会向她替殿下求个情,走,要让人碰见,我到娘娘面前就不好说话了,走吧!

李恪:先生,那李恪就听先生的了!

岑文本:好,好,好,快走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翻译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