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爱

标签:
家庭母亲芦根母爱老儿子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s3/middle/4c72630d44f579e629e52&690爱" />
孩子依恋母亲,源于那份无私的母爱。
一个高三孩子的母亲,孩子只是得了胃肠感冒,她就心慌意乱寝食难安,仿佛世界到了末日,甚至想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陪读,深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我感动,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说起来,每个人从小到大,成长的路上总是少不了母亲的呵护。都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但不做母亲,即使是女人,理解也不一定深。
人的生命都是母亲给的,过去女人的分娩是女人的生死关,很多女人为了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这样的事发生的少了。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位遇难的母亲,在废墟里用身体庇护自己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挖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孩子的被子里,现场救援的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那一刻,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全体救援人员全部落泪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感慨:记住,当整个世界都抛弃你的时候,只有母亲不会放弃你!
在这里,也说说我自己。在农村,我几乎是“一窜儿”长大的。母亲回忆,我小的时候几乎没有得过什么大病。只有一次,大约三四岁的时候,出“疹子”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村中的一个老中医出偏方,告诉母亲用野地里的鲜芦根煎水治疗可解。当时大地已经封冻,父亲出民工不在家,母亲用镐头刨了两个多钟头才把芦根挖到。母亲讲这个故事时,我的眼泪簌簌的,眼前仿佛定格了这样的画面,数九寒天,苍茫大地,几节芦根,母亲磨得血肉模糊的双手……
我不是画家,要是有一点美术天分的话,我一定以这个为题材,为母亲画一幅画,它一定比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更加感人。
在我的记忆中,倒是弟弟小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好,经常感冒发烧,严重的时候嘴吐白沫浑身抽搐。每次发病,无论白天黑夜,母亲一个人抱起来就走,从家到县城,20多里的乡间土路,母亲不知走了多少回,也不知道母亲瘦弱的身体,哪来得那么大的力量。现在我知道,伴着孩子成长的,除了母亲那种天性的爱,一定还有很多心酸和泪水。女人是懦弱的,但母亲却是坚强的。
或许正是身体健康有别的原因,我从小就觉得母亲特别偏爱弟弟。知道现在,我也经常在母亲面前,表现出“嫉妒心”。我是母亲的长子,每次看望母亲,母亲却经常管我叫“老儿子”,有一次我假装生气,说母亲偏心眼,心里只想她的老儿子。母亲解释,当妈的哪个孩子身体不好,生活不好,就惦记哪个。说起来,这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母爱如山,家事如天,这种爱,博大厚重,温暖人间。
母爱是树,子女是藤,大手牵小手,人生路慢慢。
母爱如海,母爱如泉,只要母亲在,爱就汹涌澎湃,爱就如涓涓细流,永不停息。
在表达母爱方面,多么伟大的作家,文字都是枯燥的,苍白无力的。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最伟大,最无私而又永远歌颂不完的,那一定是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