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靖夫《大道阵剑堂讲义》(第八讲:形、功、法)
(2013-08-20 12:42:04)
标签:
乔靖夫武道狂之诗大道阵剑堂讲义第八讲形功法 |
大道阵剑堂讲义
主讲人:乔靖夫
第八讲:形、功、法
前文说过武道境界有“气”、“意”、“神”三大阶段,而同时武者锻炼的方向和范围亦有三种,是为“形”、“功”、“法”。
“形”就是“外形”,也即是一切动作招式。武者欲打出高水准的招式,别无捷径,就只有长年不断重复练习和修正动作,直至能够做到不用思考,随时准确完美的出招,所谓“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功”就是“功力”,包括了身体的基础力量(爆发力和耐力)、速度、协调性、平衡能力等;还有脑神经的功力,包括神经反应的速度、空间感、时机感等。另外亦有一些辅助的功法,例如眼目的视力锻炼(尤其是动态视力和距离判断),听风辨位的能力,皮肤触觉等。
“法”为“心法”,包含上述两者以外,一切心理、思想与精神层面的锻炼。
心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即是战术策略,比如虚招佯攻,走位游斗,故意露出空隙诱敌,又或直接连环进击正面硬碰;在应付不同身材、兵器、习性的敌人时,选择以长击短,或是以短入长;还有捉摸对手心理,虚实互变,从而迷惑甚至控制对方,种种策略,不一而足。正如精通兵法的将领能够以少胜多,武者即使招式和体力速度不如对手,如果擅用战术心法,以己之强,攻彼之弱,往往也能掌握克敌制胜的机会。
第二类心法,是锻炼临敌时的心理精神状态。正如现代运动竞技,甚为重视和讲究“运动心理学”,乃因运动员心态,能够大幅影响出场的水准表现。武者冒着伤残甚至死亡的危险与人决斗,心理压力更百倍于运动员,如何顶着这种压力,保持冷静自如,是武道上必要的修练。是故武林有谚:“一胆二力三功夫”,正是此理。
日本武士道经典读本《叶隐》,开宗明义就说:“武士道者,死之谓也。”武道一如兵法,乃是死生之道,视死如归,死中求生,非寻常人所能,却是武者必要越过的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