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流浪地球—星云奖奠基作品选》序

(2011-10-09 13:20:33)
标签:

转载

[转载]《流浪地球—星云奖奠基作品选》序

《中国科幻星云奖奠基作品选》

吴岩

 

    2009年夏天,董仁威教授到北京参加全国科普会议期间找到我,并与我一起在便宜坊饭店吃饭。席间他谈到,他已组建的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希望搞个科幻分会,想趁中华崛起的当口,把世界各地的华人科幻作家、翻译、编辑、电影人、爱好者都集合起来,为这个民族的复兴做更大贡献。

    我对他的这种想法非常赞赏,并对他的努力表示钦佩。董老师当时就说,这个协会该由你来担当首届会长。我百般推辞,但最终还是应承下这个工作。毕竟生活在北京,许多事情联系起来方便,另外,我在北师大专门教授科幻课程,也出国参加过一些活动,跟世界各地的华人科幻作家也还是有一些联系。另外,对国内的情况也大致熟悉。

    事情确定之后,我们随后成立了一个由《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和《科幻世界》编辑部主任杨枫、科幻作家程婧波、董老师的儿子董晶和我组成的工作组,立刻开始了筹备。董老师不但亲临指导,还负责解决协会的法律归属事宜。一些人还提议要搞一次中国版的星云奖评奖活动。建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组建,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幻作家的支持。刘慈欣、韩松、王晋康、星河、王晓达、刘兴诗、郑军等都参与了相关工作。2010年夏天,第一届星云奖评奖结束并在成都发奖。全国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迷踊跃参与。在董老师、姚海军、程婧波、董晶、杨枫、杨波、郑军、李庆雯等的努力下,发奖大会成功举办。第一次颁发的星云奖,不但有内地作家、电影人、编辑、爱好群体获奖,更有来自台湾、香港的作家获奖。从后来各地的报纸看,这个新生的奖项,引起了港台和内地许多重视,推进了华语科幻创作和出版的繁荣。

    为了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活动更健康地开展下去,这两年来,协会通过严格的审核制度,稳定地发展起各地的会员。目前,在世界各个地区,已经都有热爱科幻、参与科幻活动的华人入会。这些极大地提高了协会对各地华人活动的知晓度,也为未来组织各地华人参加科幻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内地,协会还组织了图书编辑出版和协助著名作家到各地培养科幻作者的任务。北京作家韩松就成功地到上海科普作家协会进行了讲座,获得了好评。

    近年来,由于华人科幻作家的努力,各地科幻领域都出现了华人脱颖而出,甚至在大赛上争雄的端倪迹象。华裔作家Ted Chiang(姜峯楠)不但继续保持了他在美国科幻领域中篇篇获奖的记录,还把自己的创作从短篇小说转移到中篇小说。Charles Yu(游朝凯)的长篇小说How to Live Safely in a Science Fictional Universe也在美国获奖。还有加拿大作家Derwin Mak(麦加玮),他不但出版了一系列长篇小说并获奖,由他和其他几位海外作家组织编辑的The Dragon and the Stars,全面收录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世界华人科幻奇幻作品,第一次在世界上展现了华人科幻奇幻创作的整体面貌。在香港、台湾和内地,科幻文学也呈现复兴的态势。内地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三部曲),一举打破了最近几年的科幻沉寂,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关注科幻、讨论科幻的热潮。在这样的时代,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出现更显得必要和及时。

    为了呼应正在出现的科幻复兴,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组织者们通过研究认为,除了将继续颁发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并力图逐渐将这个奖励完善、专业化和推向世界以外,还要继续编辑和推进华语作家的科幻创作走向更广泛的市场。

    你们手中拿到的这本书,就是专门为2011年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编辑发行的一本科幻作品集。选集收录了当前最活跃的会员的一些经典作品。读者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到过去10年华语科幻出现的一些新的面貌。如果条件具备,未来的每一年,将出版一本获奖文集。本选集可以算是未来的获奖文集的奠基作品,未来的读者可以从这些作品中体会到获奖作品对中国的科幻事业又作出了怎样的革新。

    感谢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所有会员的努力。

    希望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继续在中华崛起的道路上发展、壮大。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 吴岩

2011年10月4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