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悬念世界,剑走偏锋的人文关怀
(2011-01-11 12:58:38)
标签:
转载 |
悬疑需要社会派精神!
【谜小说专栏】悬念世界,剑走偏锋的人文关怀
1、中国:社会派悬疑渐成趋势
1997年榕树下文学网站建立以来,宁财神、蔡骏、燕垒生等作者纷纷投入悬疑惊悚小说的创作。
这是中国现代悬疑惊悚小说的萌芽期。
2000年8月,70后作家丁天以一部《脸》拉开了中国现代悬疑惊悚小说进入纸质出版的帷幕,紧接着,蔡骏、李西闽、周德东、燕垒生等人的作品也相继出版。
这时期的悬疑惊悚小说还是以“恐怖”、“惊悚”甚至略带灵异为噱头,读者们第一次在纸质图书看到这样的作品,当然也希望越刺激越带劲儿。
市场的需求,促使许多作者的笔触不见温情、不见艺术价值,只以惊吓情节博取读者们的欢颜,这种状况持续许多年,直至今日还有着无数作者前仆后继、争先恐后地踏进“骇”领域——这里面已经不仅仅是年轻读者口味重的问题了,还有着出版编辑、网站编辑求短期效益、求稳妥有关。
探险悬疑热潮以来,许多作者跟风投机瞄准这类作品,许多编辑也充当怂恿者。后来者难分得一杯羹,探险悬疑市场被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寥寥二三个作者彻底垄断了,此等局势下,探险悬疑早已不是一块香喷喷的“肥肉”,但许多作者、许多编辑还在做着“天下霸唱第二”、“南派三叔第二”的美梦。
当惊悚、血腥、刺激为主要看头的惊悚类悬疑、探险类悬疑渐渐令人审美疲劳时,描述现实焦点、关怀人心的社会派悬疑渐渐成为新宠。
与传统的悬疑惊悚小说相比,社会派小说可谓剑走偏锋,重在探讨社会深处的黑暗与犯罪行为的多重背景。这类小说笔触温和、细腻,情感和生活元素居多,不像传统的悬疑惊悚小说一股脑儿钻在塑造惊悚氛围的世界里面,蔡骏的《谋杀似水年华》、上官午夜的《血族天使》、陈渐的《地下有耳》均是社会派悬疑小说的佼佼者。
蔡骏的《谋杀似水年华》首发《萌芽》杂志。做了一辈子刑警的父亲忽然因公殉职,留下工作手册上十五年前那桩离奇的谋杀案,凶器是妖冶而罕见的紫色丝巾;在葬礼上播放前东德侦探剧《幻觉》主题曲是父亲的遗愿,田小麦辗转在淘宝一家名叫“魔女区”的小店找到,却被好友告知,切勿光顾第二次!……自此不难看出,诡谲的故事背后藏匿着一桩离奇的谋杀案。蔡骏以往的作品甚少出现“谋杀案”,以往的作品略像斯蒂芬•金的风格,只是多了层“知识悬疑”的外衣。在《天机》、《人间》里面,蔡骏探索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空虚、荒诞与喧嚣浮华的现代社会,走着美剧叙述格调;而在新作《谋杀似水年华》,蔡骏显然更加沉稳了,开始摸索犯罪小说的道路,开始解析犯罪行为的主客观原由。
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在欧美、日本图书市场,犯罪小说是主流、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作为国内悬疑惊悚小说界的第一把交椅,蔡骏从《病毒》、《夜半笛声》的惊悚基调,到《荒村公寓》的人鬼情未了,到《天机》、《人间》初步探索现代都市人精神世界,再到《谋杀似水年华》以离奇谋杀案切入社会深处,一路走来,蔡骏一步步进步着,不能说已经非常成功、非常成熟,但至少他比许多作者走在前面,他对中国悬疑小说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强大力量。
上官午夜的《血族天使》是一部出色的社会派悬疑小说,也是国内首部全媒体出版的悬疑小说。这部小说以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死亡事件,牵连到多年前那场青春时期的校园暴力事件,上官午夜延续一贯的“不可能犯罪”手法,再将温馨、活跃的生活情节安插在小说里面,别有一番特色。《中国图书商报》评价该书:“校园暴力何时休?当年的肇事者、受害者踏足社会以后,那些伤痛是消亡还是等待爆发?上官午夜擅长捕捉社会焦点,围观《血族天使》就是围观一个社会热度问题的思考、探索。”从《天蝎森林》开始,上官午夜便开始涉足社会派悬疑领域,直至今日,显然创作手法更加娴熟、创作方向更加明确。时而古灵精怪、时而憨憨傻傻的古小烟也受到读者们的一致青睐,花城出版社资深编辑、专栏作家麦小麦曾经如此评价上官午夜笔下的古小烟,“她是一个破译者,更是一个视角,因为她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年轻女子,通过她的眼光看事件,更加真实,更加不可思议。”是的,以着一个年轻女孩儿的目光穿透这个现代社会的点点滴滴,对每一次犯罪事件的全程记录与剖析,形成了上官午夜独树一帜的写作特点。
还有陈渐的《地下有耳》,曝光了古老的神农镇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曝光了这个隐秘境地悲凉与困惑的生存状况,融汇了悬疑、侦破、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元素,获得前辈作家二月河的连连称赞。
还有雷米、鬼马星的犯罪推理小说,也是充分展现了对人心、对社会的多番关注,在侦破案情、追辑犯罪者的道路上描绘现代人的面貌,使得作品更有耐读性、更有生命力。
从魑魅魍魉、怪力乱神,到惊悚、血腥为能事,再到贴近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所在,中国悬疑小说在一步步地成长、一步步地纵深发展,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但本质问题终究是存在的,许多作者或因为太年轻、缺乏写实基础,或因为太浮躁、缺乏细水长流的创作毅力,所以至今还是许多作者存在跟风投机现象,企图重复模仿从而造畅销之势头,诸如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却从未见到成功者。
兴许是中国悬疑小说发展历史短暂,方方面面还未成熟的原因。
基于此,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悬疑小说发展十分成熟的欧美、日本,能有所帮助。
2、欧美:犯罪小说、知识悬疑是王道
悬疑小说之于欧美,早已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传统文化。
悬疑小说先驱是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一部《莫格街谋杀案》成为传世经典,他的作品篇幅不长,但凭着高超的叙事技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开创了悬疑小说的先河。后来者诸如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等无不受到爱伦•坡的影响,保持着爱伦·坡开创的古典创作风格。
西方媒体对图书市场曾经做过调查,像悬疑、破案、谋杀、惊悚、情感等选题位居畅销书前列,有着相当广泛的受众群。就悬疑小说而言,欧美虽有着以惊悚、灵异为主菜的悬疑大餐,或写吸血鬼、狼人、科学怪人,或写驱魔人,但这类作品相对少数,以犯罪、谋杀、侦破为线索的悬疑小说才是王道。
柯南·道尔、阿加莎、钱德勒等人的作品可谓家喻户晓。
2005年,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席卷全球,带来了一股知识悬疑小说的出版热潮。他的作品涉及数学、物理、宗教、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天使与魔鬼》、《骗局》也是非常出色的作品,他的出现为欧美悬疑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如今,知识悬疑小说已经成为欧美悬疑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丹·布朗外,重要作家还有伊丽莎白•科斯托娃、朱莉娅·纳瓦罗、乔恩·法斯曼等等。
这股热潮的冲击下,以谋杀、侦破为叙述点的犯罪悬疑小说亦不示弱,最为著名的就是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的《龙纹身的女孩》,该书将欧美犯罪悬疑小说再次推到高峰。
还有帕特丽夏·康薇尔的《首席女法医》系列也是口碑良好,让“法医”这个幕后角色第一次走到读者面前,成为侦破众多断头无绪的案件的金匕首。
还有米涅·渥特丝的《女雕刻家》、《魔鬼的羽毛》……
我们不难发现,犯罪悬疑小说、知识悬疑小说在欧美屹立不倒,傲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猎奇、刺激、好看等元素吸引着读者们,它对社会的写实叙述也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反映了欧美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个人生活、家庭伦理直至宗教信仰。
3、日本:推理小说显露文学之芒
有读者认为日本推理小说空有高深莫测、华丽惊人的诡计谋局,欠缺关注社会的人文基础。
这种论点还是有些偏颇的。尽管日本推理小说确实有些作品的文学价值薄弱,徒有四处炫耀的诡计、智力游戏,但日本推理小说是多元化发展的,佳作仍然多多。
日本推理小说的起源是日本作家井原西鹤在1689年开始模仿中国公案小说,写了一部《本朝樱阴比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等人的努力下,“推理时代”来临了,这时期的作品以侦破案情为主导,但也渐渐塑造了明智小五郎、金田一耕助等出色的文学人物、名侦探。
本格派创始人江户川乱步就是这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想象力丰富,风格诡谲诱人,情节扑朔迷离,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动荡不安、颓败倒错有着深刻的剖析,其作品富有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变格派代表作家横沟正史则是突破传统侦探小说的写法,在解谜的同时注入了神奇、冒险、幻想、复仇、变态心理以及鬼怪等内容,追求一种阴森诡异的艺术风格。值得一说的是,横沟正史笔下庞大的、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不失为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战后日本人民的道德伦理纠纷与家庭斗争,这在别的推理小说中极少见到。
就这样,通过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两位大宗师的努力,缩短了日本推理小说与欧美的差距,也在日本文坛增加了推理小说这道主流。
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松本清张为领导的社会派写实主义风潮兴起,运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探索和追究犯罪行为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的矛盾和恶习,反映人们潜在的矛盾和苦恼。像松本清张的《黑色皮革》、《坏人们》、《雾之旗》都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佼佼者,这类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社会缩影,它减弱了传统推理侦探小说的破案情节,重视挖掘案情发生的动机及社会背景,常常展现了政界、商界、地产界等斗争,使得这类“社会派”作品更加显现文学价值,更加倾向纯文学的道路。
倘若说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时期,日本推理小说仅仅描述动荡纷乱的战后社会。那么到了松本清张时期,日本推理小说的视野就更加宽广、更加国际化了。
2008年,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分别推出东野圭吾、岛田庄司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占星术杀人魔法》等畅销力作再次掀起推理小说热潮,不出多久,宫部美雪、二阶堂黎人、乙一等名家的作品陆续引进版权。众多中青年日本推理小说家里面,以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文学价值最为出类拔萃,前者善于穿透人性黑暗的本质,抓准现代都市人最脆弱、最致命的弱点,后者沿袭松本清张的创作风格,从大命题切入,曲折的情节悬念迭生,作品极有社会含义。
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到松本清张,再到现阶段的东野圭吾、宫部美雪,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推理小说绝非纯粹解谜、智力游戏。不管推理小说怎样变革,它终究是小说、是文学作品,必须带有文学作品所要求的特点。
因此,推理小说不是精英们的读物,但也不是市井街巷的快餐文本。
优秀的推理小说应该带有对社会、对人心的描述与关怀,应该是好的文学作品。
4、中国式悬疑,还须大浪淘沙
中国悬疑小说的现状并不乐观,井喷的同时是泥沙俱下。
表面繁盛的阅读热潮、出版热潮,实则是空虚的、是底蕴匮乏的。
一方面因为中国悬疑小说还不够主流,与欧美、日本相差甚远,读者们总是把怪力乱神、恐怖血腥与悬疑小说直接挂钩,导致对悬疑小说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这也是大部分作者在悬疑小说里面渗入怪力乱神、恐怖血腥元素所导致的结果。但不得不说,写鬼怪、写恐怖,其创作难度是比较低的,正因为比较低,才致使许多作者参与。
另一方面,每年出版的一百多部悬疑小说,优秀的、畅销的实在寥寥无几,十个手指足以数得下来。无数作品空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缺乏较好的文学价值,缺乏讲述现实社会、讲述生活的能力,故事里惟有刺激的桥段、惊悚的氛围,读时或许你会大呼过瘾,读后你却感觉空空,无甚咀嚼、回味余地。
这等浮皮潦草的作品太多太多了,数之不尽。
许多作者本身沉浸网络文学的写作,对文学创作缺乏充分认识,对悬念的理解肤浅,只以为刺激的文本就是好的。久而久之,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悬疑小说有着非凡的想象力、离奇的故事,但徒有想象力是无法打造一流的悬疑小说。
也有的作者尝试摆脱怪力乱神或装神弄鬼的套路,但害怕一旦削弱悬念惊悚氛围,讨不了读者欢喜。于是咬咬牙延续以前的写法画葫芦。这样情况下,即使新的故事有亮点,写作风格已无法出新,新酒装旧瓶,自然取不到应有的效果。
固步自封当然无法突破。
但突出重围需要一定的天赋、笔力和胆量。
看了欧美、日本悬念作品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犯罪悬疑小说、知识悬疑小说还是推理小说,都有着很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以及扎实的写实功底。
而中国悬疑小说,整体力量还是显得单薄。
即使蔡骏、上官午夜、陈渐、鬼马星等人的作品渐渐关怀人心、关怀现实社会,创作特点有别以往的悬疑小说,但这类敢于剑走偏锋、另辟蹊径的作者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多——
只有更多的作者意识到现实基础的重要性,中国悬疑小说才能有着更大的发展。
原文地址:悬念世界,剑走偏锋的人文关怀作者: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