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清石(十八)韩雪丽
全书中第一个明写的生日就是宝钗的生日,由贾母安排凤姐操办,本为尽地主之谊,可是又似乎是一种暗示,一个孙子媳妇给未来的孙媳妇办生日会。
难怪黛玉提不起兴趣,难怪宝玉会赞宝钗点了戏目好,又难怪宝玉会因此曲而悟。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
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 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不肯用的妙,何必得罪人).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最是心疼黛玉,也是最知黛玉的).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唯这个云姑娘最是心直口快,不去猜测其中原委)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宝玉最是无事忙,忙着支会湘云,说都说了,眼色也晚了。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
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湘云的脾气也是极大的,只不过来的快去的快。本来这种情形之下,宝玉先忙忙的过来和她解释而非黛玉,她还如此生气。
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湘云眼中的黛玉就是行动爱恼的人,小性子了。
宝玉没趣,
只得又来寻黛玉(此时才来黛玉处,最该恼的是黛玉呀,好好的宝钗生日,偏生说一个戏子模样像她).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袭人人情之聪明可比宝钗。宝钗此时就不来劝。
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
, 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
"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 你还要笑? 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真真黛玉口齿厉害,问得宝玉无言,有错无错分不清了。)
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
"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 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
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如此反问,宝玉自然答不得,其实一句话,不过是宝玉在意她们二人)
宝玉见说,
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づ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 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宝玉不理,
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
因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宝玉冷笑道:" 他还不还, 管谁什么相干."(宝玉心上最远的是宝钗,明明是宝钗的生日,反而最被忽略了)
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
也与我无干."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
"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此句为曲而生。)
袭人见此光景,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
>,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
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还是黛玉比湘云在意宝玉,黛玉和宝玉闹是闹,宝玉真委屈了,她自然也不安心)
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
, 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玉云早已无事,所以说宝玉是无事忙).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 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
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 "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 `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 ,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 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机敏,自然令宝玉无言)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
. 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
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
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若论博学还是宝钗,其所思所闻,皆在众人之上。若论思想,其实宝钗黛玉与宝玉都有相通处。只是人在其中,宝玉眉间心上只一个黛玉,宝钗自然远了。年少时所有的纷争与烦恼,皆是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