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莲----薄命红颜
英莲的出身,原也是乡绅人家,在当地推为望族的,父亲也是文人雅士,而且急公好义,母亲温柔贤淑。一家和睦。
她的命运,完全是被拐子害了,本来是父母的明珠,转眼成了人贩子的棋子。小姑娘不知怪哪位,是父母大意,把她交给一个不负责任的仆人领去看灯,还是责怪那个霍起,当然更可恶的是拐子。
再出场时,就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时候,在门子的介绍下,才知道英莲这十多年的境遇。 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т,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偏生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可怜这些年过的什么日子,打骂怕了的),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这可无疑了。(门子既然是熟人,自然不会认错,英莲也)。
遇见冯公子,本来是英莲的一次机会,可惜好梦易醒。
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后又听见冯公子令三日之后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英莲是应该知道会二卖)。我又不忍其形景,等拐子出去,又命内人去解释他:`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竟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只耐得三两日,何必忧闷!'他听如此说,方才略解忧闷,自为从此得所(小姑娘好哄呀)。如果事情到此结束,英莲的命运,还算是苦尽甘来。
谁料天下竟有这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偏又卖与薛家(好死不死的拐子,也不打听一下,只顾收钱,这次没命了)。若卖与第二个人还好,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这样的名声,一打听就知道了,这拐子为钱昏头了),而且使钱如土,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岂不可叹!"(英莲是被拖走的,可知不情愿,小姑娘是愿意接受冯公子,薛公子的恶霸形象,比起文雅的冯公子,选谁自然是一目了然,除非是夏金桂,才会欢天喜地的)
这里面交代了英莲的第二次恶运。
第一次是被拐,失了父母。第二次本来是说与冯家,后又被薛家拖走,都是不情愿,命运于她始终是太冷酷了。
英莲----薄命红颜(二)
其实这时候,就看出贾雨村的冷酷了,当年英莲的父亲,于他有资助之恩,是他的恩人。
可惜他全无报恩之心,遇了恩人的女儿了,他也知道英莲的母亲在哪里,若肯寻回,助人家母女团圆,有钱没钱,也是正常人家,将来寻一门亲事,也是正常的日子。好过在薛家为奴为妾。
可惜贾雨村只想着攀附贾府王家,根本脑子里就没有恩人二字。
英莲的命运,又一次落尽了谷底。
当然她进了薛家,宝钗起名为香菱。
应该说薛家如果没有薛蟠,只是薛姨妈和宝钗日子还好过。
薛姨妈是正常人,宝钗有识人之明,所以才给她起名为香菱。
只是她终是躲不过做妾的命运。
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薛蟠的老婆进门之后。
在这一段日子之间,她还有过进大观园的时光,能和黛玉学诗,和姑娘们一起吟诗,在诗社里,她就是一朵莲花。
曹公喜欢谁,就让谁做诗。他不喜欢凤姐,干脆让凤姐不通文墨,做诗就一句:一夜北风紧。
喜欢香菱,就让她写那句,缘何不使永团圆,香菱的团圆,是和家人父母的团圆吧,那本是她的团圆。
英莲----薄命红颜(三)
金桂一进门,就给香菱改名为秋菱,预示着香菱命运的又一次急转。
金桂是安心要做薛家的女霸王,压制了老公,顶撞了婆婆,接下来就是打压小妾。拿了自己的丫环宝蟾出来,哄得薛蟠舍弃了香菱,又诬陷香菱诅咒她,逼得薛姨妈要卖了香菱,还是宝钗求情,才留了下来,只是以后不随薛蟠,跟了宝钗。
香菱是花一样的人,满心满意只想着诗酒风雅,哪里遇见过金桂这等泼妇毒妇,自然不是对手,没交锋就败下阵来,终是伤心了。
前八十回说她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从此描述,似乎是命不久矣,也应了那句花签,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体弱,经此打击,身体不能支应,应该是不久故去了。
这个女子是作者完整的描述了,她的出身,被拐,被卖,被大妇欺凌而死。是从头至尾的薄命。当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妻妾制度作者对对于妾这一阶层女子,悲惨命运的同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