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大观园时代--理想的幻影(八)
宝玉的另一个理想是,结局是化灰化烟,得天下女儿的眼泪。
他被贾政打得半死,宝钗跑来看她,深情款款的样子,宝玉不想自家疼痛,想的是,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宝钗是情真意切),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宝玉想的是得美人泪,死而可喜。
情证梨香院,才让他醒悟,得不了天下的女人泪了,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他跑去梨香院,找龄官听戏,不想人家不理不睬,正眼不看他。
龄官神似黛玉,自己心上人是玉,其余人都是臭男人,所以黛玉不要北静王的珠串,而龄官对宝玉冷眼不理。
贾蔷忙道:"昨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他说吃两剂药,后儿再瞧。谁知今儿又吐了。这会子请他去。"说着,便要请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听如此说,只得又站住。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深意。自己站不住,也抽身走了。贾蔷一心都在龄官身上,也不顾送,倒是别的女孩子送了出来。(两个恋爱中人,眼中只有对方,哪里有宝玉这个王孙公子哥)
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这个时候宝玉对感情的态度才有了变化,知道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爱情是唯一的。
宝玉的大观园时代--理想的幻影(九)
有时候最亲近的人伤你最深。
王夫人绝对是爱儿子的好母亲,可是她的爱狭隘自私。
王夫人把宝玉当成了命根子,宝玉是王夫人的命和未来。
感觉王夫人年轻时吃过美人的亏,应该是赵姨娘吧,虽然书中出现的赵姨娘,给人感觉是阴微鄙贱,连探春都厌恶生母。但能入贾政的眼,能生下一双儿女,探春又那么美丽,可知当年是个美人。
所以王夫人恼美人,只要生得美,就让王夫人感觉是祸水。
晴雯本身无错,王夫人就是嫌她生得好。
后来清理怡红院,更是一个个的看,看什么,看模样看举止,凡是语言轻薄的,比如四儿说过一句,同日生的做夫妻,不过是一句讨好宝玉的话,在王夫人心上就成了祸害。
对于芳官,在王夫人眼中戏子没好人。
结果是撵晴雯芳官四儿,
这都是怡红院的灵魂,宝玉所喜爱的人。
母子的情感认知差异太大。
宝玉的大观园时代--理想的幻影(十)
晴雯病死,晴雯的死和王夫人有直接关系,
这和金钏事件不同,金钏是自己投井,可晴雯却是被王夫人从病床上架起来撵走了,连晴雯的衣服都不给。何等刻薄。
晴雯叹息有冤无处诉,本是痴心一片对宝玉,可惜落在王夫人眼中就认定了是狐狸精,被王夫人弄了这样一顶帽子,如何生存。
晴雯屈死。
宝玉那篇芙蓉诔,表面祭奠的是晴雯,实际上为了当时的女儿一哭。其中描写晴雯的品格容貌,更神似是黛玉。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我们心中的黛玉就是这样子。
最后又让黛玉从芙蓉花中走出来,分明就是指黛玉。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黛玉因何变色,还不是宝玉这句话,不吉利。
宝玉用此芙蓉诔名为晴雯,实为众女儿,也为他破灭的大观园时代理想,他无能力实现理想,只能躲在大观园做梦,这理想之梦越长越好,醒了就是无路可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