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红楼-----宝钗过生日(三)
(2016-11-16 14:19:48)
黛玉红楼-----宝钗过生日(三)
宝玉不理,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也是好心安慰),只得以他事来解释,因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人情)。"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可怜宝钗,宝玉心境不好了,也没好话)"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也与我无干。"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这是一种观念,大家好自己好)。"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钗所点的戏文,影响了宝玉)"谈及此句,不觉泪下。袭人见此光景,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宝玉被黛玉湘云所困,才生了悟,此一悟缘起于宝钗那曲寄生草,而落于黛玉湘云,若此而言,宝玉将来了悟,与此三人相关。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黛玉还是关心宝玉,宝玉恼了,她就低头了)。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林妹妹脾气多好呀,明明湘云说黛玉和戏子模样相似,黛玉不恼,湘云说黛玉行动爱恼,黛玉听了也不生气,还是二人一起看宝玉大作)。次日又与宝钗看(当作一件玩笑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小姑娘的相处,多么友好,不扯上贾宝玉,才是清静。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宝钗)',至坚者是`玉'(黛玉)宝玉之名,是希望他至宝至坚。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钗玉悟性皆强于宝玉)"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他读这些书是少了,领悟也不及钗玉)。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