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黛玉红楼-----宝钗过生日(二)

(2016-11-16 08:50:30)

 

黛玉红楼-----宝钗过生日(二)

  特点宝钗生日,是贾母提议,并且出了二十两银子,这也说明了贾母的立场,薛家是客人,以客相待。

  金玉之说合府皆知,贾母自然晓得。如果宝钗能待选,自然不会相中宝玉,如果不能待选,或者放弃了选秀, 那么贾府就比较合适了。四大家族中明面上,贾家的地位最好,尤其是省亲后,元春封妃,给了贾府一个虚荣的身份虚假的繁荣。还是很晃人眼的。而宝玉是嫡出,年纪合适,人物平和,一派大家公子风范。更重要的是婆媳关系好处,亲姨母是婆婆,这自然是好的了。过去很提倡亲上加亲,一是巩固联盟,二是彼此相知,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免得不知道的人品,嫁过来后淘气,比如夏金桂,生生把薛家弄得人仰马翻,丢人现眼。有姑姑为难侄女的,很少听闻亲姨妈为难外甥女的。

 

  若说薛家无心,那是骗人的,薛家中落,女儿要高嫁有些难度,毕竟根基浅了些,对于薛家来说,如果找四大家族之外的人家,人家不一定给面子。姑娘虽好,也不能参加个选秀借以名动天下什么的。而四大家族之内,史家和薛家往来不密切,只余贾府和王家,王家是薛姨妈的娘家,也相宜,估计没有年纪合适的。而贾府也是亲戚,还有个宝玉比较看好。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也是提醒宝钗的年纪吧,宝钗十五了,在那个时代,十五可要抓紧给姑娘订亲了,订了亲,再筹备嫁娶,也是一两年的事,总不能今个订了,明个成亲,也不像大户人家作派。宝玉的婚事到可以往后延,比如让他先考试再成亲,贾政一直是想让他走科举的路线,而且男子就算是晚两年也不打紧。黛玉恼的是表面文章,贾母考虑的是长远的事。

  此时贾家正有表面的荣光,未必看的上薛家,到不一定是薛家中落,重点是薛家的家风太差。薛姨妈软弱不能持家不能管教孩子,薛大公子是唯一的男子,却是惹事生非的主,打死人命,就算是高门,也不得人心,家教难言。这样一个大舅子,实在是有影响声誉,和这样的人家结亲家,实在是为难宝玉了。贾母必是不肯的,贾政也不会愿意,他明知自己这一房不能袭职,他的孩子若不走科举,就入不得官场,前途可忧,所以长子才进学,才和书香门第结亲,所以他要给宝玉考虑婚事,必然是考虑岳家能相助指点宝玉一二,必然也是书香门第。其实如果林如海还在世,官威还有,那么黛玉是最好的人选。没了林如海,黛玉的出身还在,只是身份还是弱了些。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待客)。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都知贾母心意)。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人情礼仪黛玉深知)。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接出扮演。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才是宝钗所喜)。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知戏)。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知戏之人,先爱上了词境吧。年纪轻轻的宝钗何以喜欢这类词,经历过薛家之落,她对世间事情,原是通透。若说看破,她早于宝玉,只是看透了,仍然入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宝钗原是才女),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哪个小姐也不愿意让人比戏子)。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知黛玉敏感)。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心直口快的)。"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一场热闹散了,众人离开。唯黛玉恼了,湘云恼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湘云恼宝玉,宝玉是主家,湘云是客人)!"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实话,连宝玉也说黛玉多心)。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未必,黛玉和姑娘们相处,只要与宝玉无关的事,都是很大度的)。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宝玉明知黛玉多心,不去安抚黛玉,反而和湘云解释,可知也重湘云)"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原是凤姐先开的头),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湘云也是孩子气,一样都是大家小姐,林家已经无人,黛玉是寄居,她虽然没父母,但还是公候小姐,在叔父家,毕竟强于黛玉)!"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湘云眼中的宝黛关系就是黛玉爱恼会辖制宝玉。这话很有些王夫人口气,王夫人心上黛玉可不就是行动爱恼,会辖制儿子吗。

  宝玉没趣,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不知湘云声音太大,还是黛玉偷听呢。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白操心呀)。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汎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黛玉的话总是活呀死的,一辈子的,很是惊心。

  宝玉是典型的劝人不得好,明明为双方,却把双方都得罪了,还不如不劝不说,像宝钗就不得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