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王和祈王

(2015-12-13 16:59:52)

梁王所有的薄情与狠毒都用了他所有孩子中最有才最忠心最孝顺的祈王身上。

祈王死时,背负了天大的诬陷,这还不是最悲凉的,最悲凉的是那是他的父亲,至死都不见他一面,听听他的话。还要让誉王来赐毒酒。以至于那一句,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唯一的心声,还要通过别人来转达。那样的绝望无力的时刻,这个贤名天下,最让人寄予厚望的皇长子,介意的还是父子相知不相知。

这个一心都是阳光,胸怀赤子之心的孩子,怎能看透多疑多妒又没有底气的皇上的心结。这是个没有亲情的父亲 。不只是对祈王,单凭令誉王前来,就看出了没人性,那誉王也是祈王的兄弟呀,虽然誉王没兄弟之情,这也是梁王教育出来的。

当年梁王得位,这个位子也是争抢来的,林帅和言候都是他青梅竹马之交,又有拥立之功,只是这两位仁人志士,一起看错了人,帮错了人。以至于铸成大错,不可挽回。

那两位少年之交,都是爽利的人,才干极强,又都是率直之人,对于这位一起长大的梁王,情份是有,尊重少些,多了骨气,少了卑微,多了真心,没有奉承。

梁王在登基的时候就变了心肠,位子决定了心肠。他肯定知道言候钟情于乐瑶,还是下了旨,两位伙伴的妹子,都进了宫。言家后,林家妃。这其实对乐瑶是不公平的。人物风华强于言后,还要屈居妃位,以林家当时之势,进宫为妃,总是委屈。这是梁帝的平衡手段,表面上给了林家与言家无上的荣宠。可也是一种制衡。后宫女人之争,最易起风波。尤其是妃强后弱,而且宸妃的皇长子风采照人,而皇后的儿子没保住,只得收养了誉王。其实皇后的儿子保住了,那是妥妥的太子,大家不用争。

皇后心胸狭隘,果然容不下宸妃母子,后来誉王劝皇后谋反时,也提及当年皇后算计宸妃的往事,担心景琰得势秋后算帐。这说明,当年的构陷,宫内皇后和越妃,宫外夏江和谢玉,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

宫内皇后和宸妃相争,宫外皇上自然希望林帅和言候不和,梁王最乐意搞平衡。

随着祈王的长大,才德满天下,最重要的是与林帅相处融洽,林家此时是妥妥的外戚了。祈王贤名,令梁王惶恐,此时正值壮年,自然不希望有这样一个有继承权的皇子太过强势。无嫡立长,祈王是未来的太子。这也罢了,还有一个手握重兵,日渐不把梁王放在心上的舅舅,自然让他寝食难安,成了心中大患。他的位子是抢来的,自然担心人家抢他的。以最大的恶意猜测别人,是梁王的习惯。哪怕对方是儿子,只要祈王有这个能力,就成了他忌讳。

梁王后来说,他安排给林帅的人被拒,只重祈王令,这是他小心眼。一个人有了二心,看什么都不顺眼。

夏江是因为祈王有裁撤悬镜司之意,才动了杀心。当然他深谙梁王之心,知道对方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动一个皇子,而且贤名满天下,唯有诬陷谋反之名才能得手。于是就用了这一条,几封书信,就让皇上信了,不审不问。尤其是对林家,更是血洗了赤焰军。

当时的梁王,不是信了,是他愿意信了。

他一直犯忌的祈王和林帅,没有机会没有借口,自然杀不得,而今借口夏江送到了手上,他不舍得不用。至于真相,他其实不关心。如果他关心真相,自然可以查证。不会那般处置。

事情结束了,祈王至死不怨,只是伤感父子不知,而深宫的梁王,只是为了皇位的安稳,就借谋反之名,除之亲子和故人。

祈王是一个好儿子,可惜没遇见一个好父亲。祈王没懂得帝王心术,梁王也没感觉过赤子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