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府余音兄弟齐心

(2015-12-04 15:10:46)

谢府余音 伤心画难成

这一场大战,让长苏的体力消耗极大,而心力更是如此。人间的悲情,让他也心伤。不能不做,不能不算计,只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一路走来,都是伤心画难成。

唯一快乐的是豫津,大战之后,死里逃生,他不知道死亡的可怕,可是乱箭之中,让他的感受还是震憾了。跑到门前,松了口气,然后是喜悦,一直不理会他的父亲,正站在门外。他的高兴,尤其是那句关心的话。你在这里,我能不来吗?跟我回去。这才是父子呀。终于是一个家了。

夏冬不是笨人,终于明白,哪里不对了,其实她能早点退场,只是没有,她也是一个较真的人。

最无助的景睿,世界变了模样,他也许要拷问一下我是谁的问题了。可是眼前连伤心的时间也没有。长公主的刀还在手中,他的母亲,此一刻,才明白母子连心。对卓家还要叫一声爹娘,那是比谢玉还要在意他的父母呀。养父母也是父母。在他的不幸中,还是有人真心的爱着他。

长公主是清醒的,此一夜之后,谢家没了,太子也完了。而眼前的七珠亲王占了上风。她也许以为他会是东宫了。所以要他起誓,善待卓家,不株连。这是她为卓家能做的事,也是为女儿做的事。

那一句情出自愿事过无悔,掷地有声。此时她不知道是如何走成了今天的局面。家不家,夫不夫,情人不情人。那位公主,现在不要提什么哥哥不哥哥,时间场合都不对。

此时的谢玉,一个人在祠堂里跪着,是在思索如何走下一步吧。这是一个天生的赌徒,权力的疯子,他与夏江不同,夏江是为了滑族,而他只是为了前程,就参与了构陷祈王和赤焰军。他依仗是太子,可是太子已经没了希望,只是心不死呀。他把谢家弄到今天的地步,踩着赤焰军上位,本来以为扶保太子,再上一层楼,不想如今已成败局。只是仍不认输。当长公主让他自杀以保谢家的时候,他仍然不死。他要翻身,哪怕有一线生机,也不认输。他还有夏江。

他其实不了解夏江,那是另一个疯子。比他更狠的人。

          刚才是我忘了,你原本就是这样一个人。公主不了解谢玉吗,怎会不知,当年情丝绕的得利者,那样一个小人,可是这一生还是终身误了。谢玉如何走通了太后的路子,那个太后一定不是亲娘,没有娘这样坑自己女儿的。几十年的同床异梦,本想着白头到老,纵然貌合神离,也为了孩子们撑一个门面,最后还是撑不下去了。走吧,谁做事谁承担。

       也幸而谢玉不死,才让夏冬和靖王听清了谢玉和长苏的对白,知道了当年的冤情。还有那一封信,在他死后,重见天日,成了重审的引子。

一直不懂,为什么把靖王写得对长苏那般冷漠,那一场惊心动人的谢府生死战,成全了靖王。他不费一兵,就搬倒了谢玉,拉开了旧幕。对着一个四月天还要烤火的病人如何没一句安慰。真让人不懂。长苏不是他的兵呀。

他过份的看重了阴谋的成份,而低估了人性。

没看出长苏的憔悴,而不是得志的喜悦吗,没看宗主的忧国,让蒙统领震一震南楚的代表团。

我一直在想,长苏最后执意离开景琰是不是因了如今景琰无端的猜疑,没有任何根据就把长苏想的那么坏,算计和人品本不是一回事,非要弄成一团,这是景琰的智商吗。一直疑惑景琰对长苏天生的敌意是哪来的呀。没做过一件对他不起的事,他一直得利,怎么会是如此的态度呢。

长苏的心智要多么的强大 ,才能不介意他的态度和冰冷的话语,和谢玉打一仗,都没这么麻烦。

只是站在景琰的立场想一想,他长于最干净的祈王府,那个霁月光风的王爷,是直来直去,虽然没了命,也是他的阳光。后来十三年的军中生涯,是直来直去的拚实力,朝堂的一切他不解他不懂他不屑,如今是为了兄长和小殊,才逼上了这条路,他不想走,不得不走,他心中的孤直,令他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他怕变成一个让祈王和小殊不喜欢的人,才如此的抗拒。他每每的讽刺,是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只是可怜的长苏,纵然懂得,这才是那个一直没变的景琰让人安心的景 琰,却也是如今让他难堪的景琰。

夏江呀,你晚点回来多好,你赶回来是为了谢玉吗。这是一个比谢玉难斗的人。因为他更得皇上的信任。而且他一开始就把长苏当成了敌人。

长苏说透了谢玉心中的疑惑,让谢玉对夏江失去了信任,才说出了当年的诬陷,给夏江身边放了一颗钉子。夏冬这才明白被老师给坑了。什么师傅,非要害了徒弟的丈夫。

夏冬这个冷静坚强的女子,走出牢门的时候,还是站不住了。世间能有几个亲人,都如此的丢失了。

也许景琰的阳光是林殊而不是长苏。长苏的阳光是蔺晨。

其实不介意景琰认不认出小殊,长苏不让他认呀,所以不怪他,只是奇怪对于一个为他的谋士,他太令人寒心了。这样如何聚拢人心呀。若非长苏是林殊,哪有谋士管他呀。不用谋就失败,用谋他就讽刺。

一直纠结的景琰你要如何才让长苏高兴呀!

其实全剧中长苏是谋才大略智珠在握,苦心经营多年,一点一点的往前走,他知道方向,知道黑暗终将过去,他心里有底气。所以在蒙统领面前,在和飞流玩闹上,在蔺晨面前,他是轻松的,脸上有笑容,清丽如梅花。可是景琰其实反而是没底的,他做是他不擅长的事,甚至是他厌恶的事。所以他的脸上反而没有笑容,没看见他笑过。直到他知道了长苏的身份,送了长苏明珠,他那脸上的笑容那般明朗。那是片中他难道的一笑。其实从内心来说,他比长苏还孤单,还痛苦。最多的是泪水,听卫峥讲完梅岭之后,他以为小殊回不来了,他的泪水,真的让人心痛,这个深情的竹马。

牢中逼谢玉放弃对夏江的幻想,就是妥妥的攻心为上了,也可以说是诛心,当然了怎么诛夏江的心也是可以,骨子里谢玉也不相信夏江,那是一个可以构陷皇子的人,那可是未来的太子呀,把一个战功卓著的林家打下凡尘的夏江,其实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所以谢玉宁可相信麒麟才子,虽然那也是敌人,可是敌人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夏江那样所谓的战友。利益之友,最是靠不住的。

终于谢玉说了当年旧事,清醒了夏冬,震惊了靖王。当年的惨剧一直是靖王不知的,他一定要揭开不管多难。现在冰山现了一角,才得清醒。

胡歌的片子,最喜爱的就是这一部,感觉他不是在演,他就是。融入了那个角色,好似穿越了。

面对谢玉,这是大仇人之一,现在还要控制节奏,不是得意 ,不是愤怒,而是引他说出当年的事。只有谢对夏江怀疑了,才能选长苏合作,保一条命。

梅长苏,我跟你何怨何愁,你要害我到如此地步!这是谢玉的疑问,如此层层布局,分明不是一日 之目标,而且也不是誉王的能力能办到的,所有的人都是棋子,包括七珠亲王。这一层谢玉明白了,只是他终是弱了一点,没考虑长苏的真实身份。若非血海深仇,谁会如此经营。夏江怀疑了长苏的身份,而谢玉没怀疑过。这一点夏江比谢玉厉害,夏江是完全的一个局外人,当年和林殊并不熟悉,只是单凭长苏的路线,就能看透他是林殊,这是夏江的厉害,这是一个比谢玉更狡猾的对手。长苏的路很艰难。

是不是长苏轻松的时候,就爱吃点心,在牢里在谢玉面前,他还有心思吃点心,是故意气谢玉吗。难得的优雅,难得的时光,可以坐在谢玉面前,看尽谢的绝望。

你死了,把一切有关夏江的秘密都一起带到了坟墓里,从此以后,夏江这个聪明人便可高枕无忧了,这是打了伏笔,让谢玉后来在长公主面前写供状。有时候,一步也错不得,就是要谢玉不甘心白白的死,成全了谢江的高枕无忧。谢玉这样的人,岂是肯吃亏成全别人的人。

谢玉是自私的也是懦弱的,他始终怕死,这是他的结,而长苏始终是无我的,不怕死的,甚至是来送死了,这一场洗白运动,折腾完了,他就坚持不了。从梅岭坠下,长苏这一生就交待给了那些死去的人身上。再没有自己了。这是他为什么能赢谢玉,因为他无所怕。一个心里没有自己的人,是无敌的。

靖王只能和母亲说一说他的思念,只能在这里落泪,就是他对小殊的情份,让人不得不叹息。他始终是一个好朋友,有朋友如此,林殊何求。

如果说他讽刺长苏的时候,你感觉这孩子这欠揍,不知好歹。可是他一声小殊,就叫的你心痛。为了他心疼,也为了那个阳光的林殊。王凯的声音非常好,能加分不少,他的声音独特。

情绪冲动的景琰又来教育长苏要做个忠贞的人,他认为只懂利益得失的长苏,不懂他的感情,不懂赤焰的忠魂。所以他总是讽刺长苏。萧景琰咬牙说出你可知道,聂锋之事是当年赤焰叛案的起因,现在连这个源头都是假的时,长苏冷冷地打断了他,难道殿下是今天才知道祁王和林帅是蒙冤的吗?在苏某的印象中,你应该一直都坚信他们并无叛逆吧?这一句问的好,长苏不允许任何人怀疑当年的赤焰,就这一句话,靖王就应该懂得,长苏比他更确认,因为只有局中人才能如此。可惜靖王不是个反思型的人。

一直以来,他都做的很合身份——谋士,所以遇了王爷的冷嘲热讽,都是沉默如金。可有的时候,景琰伤了林殊的时候,他会反攻,那时候,他的气势完全压倒了靖王的一身正气,一种比他更正气的东西。这样的人,心地更是光明!

景琰一直有心,可是从没步骤,他并不知道如何一步步达成目标,所以在长苏的追问中,才会茫然。感觉他就像个孩子,固执的做自己想做 事,谁也挡不住,可是并不知道如何完成。

当然是追查,我要把他们当年是如何陷害祁王和林帅的一切全部查个水落石出。萧景琰给出的这个选择梅长苏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的。第一步,找出真相。谢玉是知道真相的。这也是长苏给找的呀。

他追问,然后呢?然后拿着你查到的真相去向陛下喊冤?让他为当年的逆案平反?重新处置那些涉案者吗?” “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天真至此,他还是相信皇上圣明天子,以为当年的一切,都是皇上上了当,父子之间,还是愿意相信父亲、他只以应该作判断。这是最简单的逻辑,却是最不现实的路。

但是这样的火山在梅长苏的心里已经爆发过无数次,又被他浇灭了无数次了。他站起身,难道殿下真的以为光凭一个夏江和谢玉就可以冤死一个德才兼备的皇长子,就可以端掉一座赫赫威名的帅府吗?!问的好呀,当年的林家,女主人是公主,姑娘是辰妃,男主人是皇帝的发小,小主子的婚事是皇家赐婚,祈王当了太子,林家就是从龙之功,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时,岂是一个小人能暗算的。而祈王是皇长子,贤德英明天下皆知,声誉还在皇上之上。这样的组合,才是让皇上动了犹疑。而夏江与谢玉就是太了解皇上的多疑了。才会一击得中,皇上根本不在意能反而不反的林家会不会反,祈王会不会冤屈,只是需要一个理由 ,罢了。而长苏早就看清了当年事件的本质。可怜景琰一直没明白他有一个怎样的父亲。

  
也许直到此刻,萧景琰才不得不逼迫自己去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父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一直知道,他父亲不喜欢他,他知道,他不在意这一层,可终究本心还是想要维护的。这一点身份不同,他们是父子。

 你说,父皇当年真的信了吗?他的挣扎让梅长苏不忍了。按照皇帝多疑的性格,我猜他是真的信了,才会如此狠辣,处置得毫不留情。长苏你还是替景琰留了台阶,逼着他看清父亲的面目,太残酷。其实皇上不关心是不是真相,他要的是那个理由。长苏早看清了这一层,可还是不肯给景琰冷水浇头,什么时候,他都顾忌朋友的心情。已经有一个景睿破灭了世界,不想再加一个景琰了。能爱护 的始终爱护。

长苏还是试一试景琰的决心,毕竟对方是他的父亲,与父亲开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心理这一关。此事虽由夏江引起,但最终还是皇上处置的,殿下想为此案平反,恐怕不易,不如听苏某一劝,就此放开手,不要再查了。言毕,梅长苏低头拱手施礼,并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不抬头,不垂手。他在等一个结局 ,等景琰的决定,通过景琰办这件事是最明正言顺的,最理想的方式。但确是逼着儿子与父亲开战,对于景琰来说,决定是艰难的。而且下了决心,景琰再没有回头路了。

接下来,是整部剧中最精彩最光芒的场景了。

萧景琰在屋里来回踱步,终于停住脚(他是思考了,这不是小事,他要是脱口而出,反而不是他了),长嘘一口气,先生所言,固然不错,但我若真的就此放手,世上还有何情义可言?(能把情义看的最重,景琰赞一个)梅长苏微微抬起了头。我若不查个水落石出,恐怕从此寝食难安(好,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梅长苏放下了手,紧盯着萧景琰。我知道先生思虑缜密,透察人心,要洗雪当年这桩旧案,还请为我筹谋。言出,萧景琰低头拱手还礼。(这是第一次他尊重了长苏,把这个谋士当作了先生)

然后就是那三个滚滚而来的殿下可知和三个一次比一次坚定的我知道了:

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招来无穷祸事?

我知道。

殿下可知,就算你查清了来龙去脉,对殿下现在所谋之事也并无丝毫益处?

我知道。

殿下可知,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知道。

既然你都知道,还是一定要查?

要查!我必须知道他们是如何含冤屈死,这样将来我登上皇位,才能一一为他们洗雪。只为自己私利,而对兄长冤死视而不见,这不是我萧景琰做得出的事。

长苏问的好,他把整个的结局都说了,都提醒了,算是对朋友的提醒。而景琰不负初心,都答了,这是林殊的朋友,这是祈王的弟弟,一个重情重义的景琰,此刻真的立起来了。
梅长苏撩衣一跪到底。苏某既奉殿下为主,殿下所命必定遵从。自今日起,苏某必将竭尽全力,为殿下查明真相。”“多谢先生!萧景琰也一跪到底。景琰还是没想一想,查当年旧案,为何苏先生会给他行礼,那只是说明,苏先生把这件事看的比他还重。而长苏这一跪是替赤焰军跪的是替林殊谢的。毕竟景琰出面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而这是景琰最难走的一条路,他本不必走的。

这一段更好的是配乐,悲壮的气势烘托了出来。是锦上添花之笔。好一次肝胆相照,这时候,隔了长苏,景琰和林殊重逢了。

 

就好

 

有一种情

时间带不走

有一种理想

岁月抹不去

我依然是我心

你依然是你心

不管岁月多少风沙

吹不散你眉间的笑容

你给我阳光

我给你信心

朋友

海角天涯

我们相会

只能一起

往前走

不管狂风

不管暴雨

这一行

不见彩虹

不放手

不见阳光

不低头

有你

就好

 

大家刚感到松了口气,钟响了。世上最疼爱林殊的太奶奶走了。

谢府余音 伤心画难成

这一场大战,让长苏的体力消耗极大,而心力更是如此。人间的悲情,让他也心伤。不能不做,不能不算计,只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一路走来,都是伤心画难成。

唯一快乐的是豫津,大战之后,死里逃生,他不知道死亡的可怕,可是乱箭之中,让他的感受还是震憾了。跑到门前,松了口气,然后是喜悦,一直不理会他的父亲,正站在门外。他的高兴,尤其是那句关心的话。你在这里,我能不来吗?跟我回去。这才是父子呀。终于是一个家了。

夏冬不是笨人,终于明白,哪里不对了,其实她能早点退场,只是没有,她也是一个较真的人。

最无助的景睿,世界变了模样,他也许要拷问一下我是谁的问题了。可是眼前连伤心的时间也没有。长公主的刀还在手中,他的母亲,此一刻,才明白母子连心。对卓家还要叫一声爹娘,那是比谢玉还要在意他的父母呀。养父母也是父母。在他的不幸中,还是有人真心的爱着他。

长公主是清醒的,此一夜之后,谢家没了,太子也完了。而眼前的七珠亲王占了上风。她也许以为他会是东宫了。所以要他起誓,善待卓家,不株连。这是她为卓家能做的事,也是为女儿做的事。

那一句情出自愿事过无悔,掷地有声。此时她不知道是如何走成了今天的局面。家不家,夫不夫,情人不情人。那位公主,现在不要提什么哥哥不哥哥,时间场合都不对。

此时的谢玉,一个人在祠堂里跪着,是在思索如何走下一步吧。这是一个天生的赌徒,权力的疯子,他与夏江不同,夏江是为了滑族,而他只是为了前程,就参与了构陷祈王和赤焰军。他依仗是太子,可是太子已经没了希望,只是心不死呀。他把谢家弄到今天的地步,踩着赤焰军上位,本来以为扶保太子,再上一层楼,不想如今已成败局。只是仍不认输。当长公主让他自杀以保谢家的时候,他仍然不死。他要翻身,哪怕有一线生机,也不认输。他还有夏江。

他其实不了解夏江,那是另一个疯子。比他更狠的人。

          刚才是我忘了,你原本就是这样一个人。公主不了解谢玉吗,怎会不知,当年情丝绕的得利者,那样一个小人,可是这一生还是终身误了。谢玉如何走通了太后的路子,那个太后一定不是亲娘,没有娘这样坑自己女儿的。几十年的同床异梦,本想着白头到老,纵然貌合神离,也为了孩子们撑一个门面,最后还是撑不下去了。走吧,谁做事谁承担。

       也幸而谢玉不死,才让夏冬和靖王听清了谢玉和长苏的对白,知道了当年的冤情。还有那一封信,在他死后,重见天日,成了重审的引子。

一直不懂,为什么把靖王写得对长苏那般冷漠,那一场惊心动人的谢府生死战,成全了靖王。他不费一兵,就搬倒了谢玉,拉开了旧幕。对着一个四月天还要烤火的病人如何没一句安慰。真让人不懂。长苏不是他的兵呀。

他过份的看重了阴谋的成份,而低估了人性。

没看出长苏的憔悴,而不是得志的喜悦吗,没看宗主的忧国,让蒙统领震一震南楚的代表团。

我一直在想,长苏最后执意离开景琰是不是因了如今景琰无端的猜疑,没有任何根据就把长苏想的那么坏,算计和人品本不是一回事,非要弄成一团,这是景琰的智商吗。一直疑惑景琰对长苏天生的敌意是哪来的呀。没做过一件对他不起的事,他一直得利,怎么会是如此的态度呢。

长苏的心智要多么的强大 ,才能不介意他的态度和冰冷的话语,和谢玉打一仗,都没这么麻烦。

只是站在景琰的立场想一想,他长于最干净的祈王府,那个霁月光风的王爷,是直来直去,虽然没了命,也是他的阳光。后来十三年的军中生涯,是直来直去的拚实力,朝堂的一切他不解他不懂他不屑,如今是为了兄长和小殊,才逼上了这条路,他不想走,不得不走,他心中的孤直,令他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他怕变成一个让祈王和小殊不喜欢的人,才如此的抗拒。他每每的讽刺,是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只是可怜的长苏,纵然懂得,这才是那个一直没变的景琰让人安心的景 琰,却也是如今让他难堪的景琰。

夏江呀,你晚点回来多好,你赶回来是为了谢玉吗。这是一个比谢玉难斗的人。因为他更得皇上的信任。而且他一开始就把长苏当成了敌人。

长苏说透了谢玉心中的疑惑,让谢玉对夏江失去了信任,才说出了当年的诬陷,给夏江身边放了一颗钉子。夏冬这才明白被老师给坑了。什么师傅,非要害了徒弟的丈夫。

夏冬这个冷静坚强的女子,走出牢门的时候,还是站不住了。世间能有几个亲人,都如此的丢失了。

也许景琰的阳光是林殊而不是长苏。长苏的阳光是蔺晨。

其实不介意景琰认不认出小殊,长苏不让他认呀,所以不怪他,只是奇怪对于一个为他的谋士,他太令人寒心了。这样如何聚拢人心呀。若非长苏是林殊,哪有谋士管他呀。不用谋就失败,用谋他就讽刺。

一直纠结的景琰你要如何才让长苏高兴呀!

其实全剧中长苏是谋才大略智珠在握,苦心经营多年,一点一点的往前走,他知道方向,知道黑暗终将过去,他心里有底气。所以在蒙统领面前,在和飞流玩闹上,在蔺晨面前,他是轻松的,脸上有笑容,清丽如梅花。可是景琰其实反而是没底的,他做是他不擅长的事,甚至是他厌恶的事。所以他的脸上反而没有笑容,没看见他笑过。直到他知道了长苏的身份,送了长苏明珠,他那脸上的笑容那般明朗。那是片中他难道的一笑。其实从内心来说,他比长苏还孤单,还痛苦。最多的是泪水,听卫峥讲完梅岭之后,他以为小殊回不来了,他的泪水,真的让人心痛,这个深情的竹马。

牢中逼谢玉放弃对夏江的幻想,就是妥妥的攻心为上了,也可以说是诛心,当然了怎么诛夏江的心也是可以,骨子里谢玉也不相信夏江,那是一个可以构陷皇子的人,那可是未来的太子呀,把一个战功卓著的林家打下凡尘的夏江,其实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所以谢玉宁可相信麒麟才子,虽然那也是敌人,可是敌人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夏江那样所谓的战友。利益之友,最是靠不住的。

终于谢玉说了当年旧事,清醒了夏冬,震惊了靖王。当年的惨剧一直是靖王不知的,他一定要揭开不管多难。现在冰山现了一角,才得清醒。

胡歌的片子,最喜爱的就是这一部,感觉他不是在演,他就是。融入了那个角色,好似穿越了。

面对谢玉,这是大仇人之一,现在还要控制节奏,不是得意 ,不是愤怒,而是引他说出当年的事。只有谢对夏江怀疑了,才能选长苏合作,保一条命。

梅长苏,我跟你何怨何愁,你要害我到如此地步!这是谢玉的疑问,如此层层布局,分明不是一日 之目标,而且也不是誉王的能力能办到的,所有的人都是棋子,包括七珠亲王。这一层谢玉明白了,只是他终是弱了一点,没考虑长苏的真实身份。若非血海深仇,谁会如此经营。夏江怀疑了长苏的身份,而谢玉没怀疑过。这一点夏江比谢玉厉害,夏江是完全的一个局外人,当年和林殊并不熟悉,只是单凭长苏的路线,就能看透他是林殊,这是夏江的厉害,这是一个比谢玉更狡猾的对手。长苏的路很艰难。

是不是长苏轻松的时候,就爱吃点心,在牢里在谢玉面前,他还有心思吃点心,是故意气谢玉吗。难得的优雅,难得的时光,可以坐在谢玉面前,看尽谢的绝望。

你死了,把一切有关夏江的秘密都一起带到了坟墓里,从此以后,夏江这个聪明人便可高枕无忧了,这是打了伏笔,让谢玉后来在长公主面前写供状。有时候,一步也错不得,就是要谢玉不甘心白白的死,成全了谢江的高枕无忧。谢玉这样的人,岂是肯吃亏成全别人的人。

谢玉是自私的也是懦弱的,他始终怕死,这是他的结,而长苏始终是无我的,不怕死的,甚至是来送死了,这一场洗白运动,折腾完了,他就坚持不了。从梅岭坠下,长苏这一生就交待给了那些死去的人身上。再没有自己了。这是他为什么能赢谢玉,因为他无所怕。一个心里没有自己的人,是无敌的。

靖王只能和母亲说一说他的思念,只能在这里落泪,就是他对小殊的情份,让人不得不叹息。他始终是一个好朋友,有朋友如此,林殊何求。

如果说他讽刺长苏的时候,你感觉这孩子这欠揍,不知好歹。可是他一声小殊,就叫的你心痛。为了他心疼,也为了那个阳光的林殊。王凯的声音非常好,能加分不少,他的声音独特。

情绪冲动的景琰又来教育长苏要做个忠贞的人,他认为只懂利益得失的长苏,不懂他的感情,不懂赤焰的忠魂。所以他总是讽刺长苏。萧景琰咬牙说出你可知道,聂锋之事是当年赤焰叛案的起因,现在连这个源头都是假的时,长苏冷冷地打断了他,难道殿下是今天才知道祁王和林帅是蒙冤的吗?在苏某的印象中,你应该一直都坚信他们并无叛逆吧?这一句问的好,长苏不允许任何人怀疑当年的赤焰,就这一句话,靖王就应该懂得,长苏比他更确认,因为只有局中人才能如此。可惜靖王不是个反思型的人。

一直以来,他都做的很合身份——谋士,所以遇了王爷的冷嘲热讽,都是沉默如金。可有的时候,景琰伤了林殊的时候,他会反攻,那时候,他的气势完全压倒了靖王的一身正气,一种比他更正气的东西。这样的人,心地更是光明!

景琰一直有心,可是从没步骤,他并不知道如何一步步达成目标,所以在长苏的追问中,才会茫然。感觉他就像个孩子,固执的做自己想做 事,谁也挡不住,可是并不知道如何完成。

当然是追查,我要把他们当年是如何陷害祁王和林帅的一切全部查个水落石出。萧景琰给出的这个选择梅长苏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的。第一步,找出真相。谢玉是知道真相的。这也是长苏给找的呀。

他追问,然后呢?然后拿着你查到的真相去向陛下喊冤?让他为当年的逆案平反?重新处置那些涉案者吗?” “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天真至此,他还是相信皇上圣明天子,以为当年的一切,都是皇上上了当,父子之间,还是愿意相信父亲、他只以应该作判断。这是最简单的逻辑,却是最不现实的路。

但是这样的火山在梅长苏的心里已经爆发过无数次,又被他浇灭了无数次了。他站起身,难道殿下真的以为光凭一个夏江和谢玉就可以冤死一个德才兼备的皇长子,就可以端掉一座赫赫威名的帅府吗?!问的好呀,当年的林家,女主人是公主,姑娘是辰妃,男主人是皇帝的发小,小主子的婚事是皇家赐婚,祈王当了太子,林家就是从龙之功,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时,岂是一个小人能暗算的。而祈王是皇长子,贤德英明天下皆知,声誉还在皇上之上。这样的组合,才是让皇上动了犹疑。而夏江与谢玉就是太了解皇上的多疑了。才会一击得中,皇上根本不在意能反而不反的林家会不会反,祈王会不会冤屈,只是需要一个理由 ,罢了。而长苏早就看清了当年事件的本质。可怜景琰一直没明白他有一个怎样的父亲。

  
也许直到此刻,萧景琰才不得不逼迫自己去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父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一直知道,他父亲不喜欢他,他知道,他不在意这一层,可终究本心还是想要维护的。这一点身份不同,他们是父子。

 你说,父皇当年真的信了吗?他的挣扎让梅长苏不忍了。按照皇帝多疑的性格,我猜他是真的信了,才会如此狠辣,处置得毫不留情。长苏你还是替景琰留了台阶,逼着他看清父亲的面目,太残酷。其实皇上不关心是不是真相,他要的是那个理由。长苏早看清了这一层,可还是不肯给景琰冷水浇头,什么时候,他都顾忌朋友的心情。已经有一个景睿破灭了世界,不想再加一个景琰了。能爱护 的始终爱护。

长苏还是试一试景琰的决心,毕竟对方是他的父亲,与父亲开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心理这一关。此事虽由夏江引起,但最终还是皇上处置的,殿下想为此案平反,恐怕不易,不如听苏某一劝,就此放开手,不要再查了。言毕,梅长苏低头拱手施礼,并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不抬头,不垂手。他在等一个结局 ,等景琰的决定,通过景琰办这件事是最明正言顺的,最理想的方式。但确是逼着儿子与父亲开战,对于景琰来说,决定是艰难的。而且下了决心,景琰再没有回头路了。

接下来,是整部剧中最精彩最光芒的场景了。

萧景琰在屋里来回踱步,终于停住脚(他是思考了,这不是小事,他要是脱口而出,反而不是他了),长嘘一口气,先生所言,固然不错,但我若真的就此放手,世上还有何情义可言?(能把情义看的最重,景琰赞一个)梅长苏微微抬起了头。我若不查个水落石出,恐怕从此寝食难安(好,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梅长苏放下了手,紧盯着萧景琰。我知道先生思虑缜密,透察人心,要洗雪当年这桩旧案,还请为我筹谋。言出,萧景琰低头拱手还礼。(这是第一次他尊重了长苏,把这个谋士当作了先生)

然后就是那三个滚滚而来的殿下可知和三个一次比一次坚定的我知道了:

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招来无穷祸事?

我知道。

殿下可知,就算你查清了来龙去脉,对殿下现在所谋之事也并无丝毫益处?

我知道。

殿下可知,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知道。

既然你都知道,还是一定要查?

要查!我必须知道他们是如何含冤屈死,这样将来我登上皇位,才能一一为他们洗雪。只为自己私利,而对兄长冤死视而不见,这不是我萧景琰做得出的事。

长苏问的好,他把整个的结局都说了,都提醒了,算是对朋友的提醒。而景琰不负初心,都答了,这是林殊的朋友,这是祈王的弟弟,一个重情重义的景琰,此刻真的立起来了。
梅长苏撩衣一跪到底。苏某既奉殿下为主,殿下所命必定遵从。自今日起,苏某必将竭尽全力,为殿下查明真相。”“多谢先生!萧景琰也一跪到底。景琰还是没想一想,查当年旧案,为何苏先生会给他行礼,那只是说明,苏先生把这件事看的比他还重。而长苏这一跪是替赤焰军跪的是替林殊谢的。毕竟景琰出面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而这是景琰最难走的一条路,他本不必走的。

这一段更好的是配乐,悲壮的气势烘托了出来。是锦上添花之笔。好一次肝胆相照,这时候,隔了长苏,景琰和林殊重逢了。

 

就好

 

有一种情

时间带不走

有一种理想

岁月抹不去

我依然是我心

你依然是你心

不管岁月多少风沙

吹不散你眉间的笑容

你给我阳光

我给你信心

朋友

海角天涯

我们相会

只能一起

往前走

不管狂风

不管暴雨

这一行

不见彩虹

不放手

不见阳光

不低头

有你

就好

 

大家刚感到松了口气,钟响了。世上最疼爱林殊的太奶奶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