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大职场(一百四十)

(2014-07-05 08:42:45)
标签:

情感

红楼大职场(一百四十)

 

宝钗也算是大气了,贾府的客人里宝琴黛玉湘云,都是贾母照看的。别人也罢了,那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湘云是史家的孩子,可一个堂妹宝琴,不管从家庭地位还是来贾府时间长短皆不如宝钗,反而后来居上,得了贾母的疼爱,若换了别人早吃醋了。虽说都是薛家的女孩子,可并非亲姐妹,就是亲姐妹,还有为了长辈偏心闹意见的,何况只是堂姐妹。难得的是宝钗心平气和,全不在意。可能宝钗真的是成人心态,不介意这些微妙的难堪。比如现在节日里聚会, 几个客人都挨着贾母坐,只有她和三春在一起。主客有别,一般都是优待客人,宝钗和三春在一起,其实少了份特例。

宝钗的个性中安分从时豁达从容,是她的长处,让她少了些伤感,多了些从容,不能改变的事情,的确不必放进太多情绪里。她有自己的目标,所以能不介意那些小枝小节。在这一点是宝钗和袭人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不在乎那些眉眼高低冷言冷语。

            凤姐病休,这于王夫人是大事。王夫人见他如此,探春和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凤姐病了,李纨和探春管事是应该的,李纨是王夫人长媳,若非没了丈夫,这家就是她管了。而探春是小姐,也是自家人。可是特请宝钗就是非常引人注目了,宝钗原是客人,本不该管这事的)。因嘱咐他:“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怕惧,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妹妹们又小(迎春小吗),我又没工夫(她天天忙什么呢),你替我辛苦两天照应照应。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别让上司教管)。那些人不好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王夫人是宝钗的靠山)。别弄出大事来才好。”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王夫人这般说了,左一个替她辛苦,右一个她给做主。这样的姿态,宝钗自然不得不接了)

  时届季春,黛玉又犯了咳嗽;湘云又因时气所感,也病卧在蘅芜院,一天医药不断(管家理事,也要身体好呀)。探春和李纨相住间壁,二人近日同事,不比往年,往来回话人等亦甚不便,故二人议定,每日早晨,皆到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上去会齐办事(定了时间地点),吃过早饭,于午错方回。这三间厅原系预备省亲之时众执事太监起坐之处,故省亲以后也用不着了,每日只有婆子们上夜。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理,只不过略略的陈设些,便可他二人起坐。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辅仁谕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如今他二人每日卯正至此,午正方散,凡一应执事的媳妇等来往回话的,(虽说是代管姿态极好,很是认真负责)络绎不绝。

  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因为李纨素日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人,(李纨和王夫人一样,是要树立贤惠形象的)

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些;便添了一个探春,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年轻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大家闺秀),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便懈怠了许多。只三四天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终于晓得三姑娘厉害)。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这些事邢夫人也要应酬的吧),前边更无人照管。他二人便一日

皆在厅上起坐,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便觉比凤姐儿当权时倒更谨慎了些。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发连夜里偷着吃酒玩的工夫都没了!”(三人真是敬业,原该如此,要不然,没了面子,可是三人的份)

  这日王夫人正是往锦乡侯府去赴席,李纨与探春早已梳洗,伺候出门去后,回至厅上坐了。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儿出了事,已回过老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来。(是回过老太太、太太,二人皆不处理,让回姑娘。探春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不过是代管家事,遇上了赵姨娘的家事,二位长辈,皆不出面,不过是一句话赏银子的事,袭人的事王夫人还出面料理,贾母还有个便宜话,赵姨娘的家事,她们反而沉默,真是不疼探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这了是个可恶的,明明有规矩,她不提)。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门,还说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拣择施行(这才是办事的风格);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的姑娘,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探春便问李纨,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日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李纨是照袭人的例办的,其实袭人正得势,有王夫人照看,用袭人的例,自然不会吃亏)”吴新登的媳妇听了,忙答应了个“是”,接了对牌就走(她的态度,让人不安)。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有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她聪明,问规矩)”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忙陪笑回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赏少,谁还敢争不成?(这话说的眼里没规矩,成心让人闹笑话)”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理,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账去;此时却不记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不记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算是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倒像我们没主意了(一语说出本质,明是欺负探春年纪小李纨老实呢)。”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

  这里又回别的事;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四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探春便递给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账留下我们细看。”吴新登家的去了。(探春按规矩行事,但聪明的把帐留了下来,省的有事了,别人糊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