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明月前身(一百0九)

(2013-12-09 08:55:36)

珍爱红楼---明月前身(一百0九)

珍爱红楼---明月前身(一百0九)


  赵姨娘是贾府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贾府也算是大家族了,也兴旺了近百年,一切管理和规矩自成体系,应该说诸事都有条例在哪里。而敢于挑战规矩的就是这个赵姨娘了。
  其实赵姨娘的兄弟没了,该赏多少银子,赵姨娘肯定心中有数,她是最敏感钱财之事的,唯恐别人亏待了她母子,怎会不事先将各种情形打听清楚。她的女儿探春已经十六七了,那她在府中至少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里肯定发生过同类的事情。可是一听闻按旧例赏了二十两银子,她马上闹到探春面前,如此的底气,就是因为现如今代管家事的是她的女儿,若是凤姐她是断然不敢的,就算不悦,也只是背后骂几句了事。
  应该说这一双儿女,才是她的依靠,赵姨娘自以为有了靠山,所以行事并不考虑那些规矩,当然高层也常有打破规矩的事例,她有底气认为,她的事情也是要优待的。
  凤姐病养,王夫人则令三驾马车理事,这里面有探春,马上给了赵姨娘希望。她认为自己半个主子的卑微岁月结束了,就是因了这样的想法,才有了这一场胡闹。
   探春本想着好好做点事,不让众人小瞧了去,她一直努力的摆脱着庶出的影子,可是偏生这个母亲,过不了几个月要闹一出,让众人都蓦然想起,原来她是赵姨娘所出。
  这一次,赵姨娘的哭闹并没有打动三姑娘,三姑娘口口声声都是规矩,任凭母亲的折腾,就是不松口。人人皆知三姑娘有心照看庶母,奈何处处都有规矩管着,而清明的探春是断不会违犯规矩的。规矩是三姑娘立威和立足的根本,她的成长环境,她所受的教育,让她有着非常正统的思想,她要取得上层的认可和支持,规矩是她唯一的依靠。这对母女的矛盾,是源于她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目标决定的。赵姨娘的世界里,最重的就是钱财,而这是做为主子的三姑娘最不看重的,她看得的是身份和尊严,她关注的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贾家一族的安危。
   赵姨娘因着管家的是探春李纨和宝钗,并不把三人放在心上。在她心里李纨厚道多恩,宝钗明哲保身,探春是自家人,她不曾料到就是自家的人三姑娘,才不会给她这个面子。
  三姑娘拿了帐本,按规矩赏了二十两银子。吴新登家的自然汇报给了凤姐与平儿,凤姐打发平儿过来看看事情的走向。平儿一来,她代表的是凤姐,赵姨娘马上不胡闹了。她素日畏惧凤姐,自然连凤姐的心腹丫环,也非常的怕了。这更令探春恼了,论身份赵姨娘是比平儿高的,可是凤姐作威作福,连平儿有了体面,自己的生母,却要和平儿低三下四,这真令探春叹息。这时候探春心头一团火,不知发向何人,生母是不明理的,发了也白发,只有平儿来的巧,正好作了出气筒。
   时值宝钗也从上房中来,探春等忙起身让坐(待客之礼,探春还是强调了宝钗的客人身份,客人身份的定位,令宝钗自然不会多事).未及开言,又有一个媳妇进来回事(她还是没把探春放在眼里,这是探春所恼之处). 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沐盆,巾帕,靶镜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 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探春管束自己的丫环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处处行事都是规矩). 平儿见待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这才聪明,知道探春正要立威,忙忙的给了面子).探春方伸手向面盆中盥沐.那媳妇便回道: "回奶奶姑娘, 家学里支环爷和兰哥儿的一年公费(平儿都那般小心了,这回话的还不长眼)."平儿先道:"你忙什么!你睁着眼看见姑娘洗脸,你不出去伺候着,先说话来.二奶奶跟前你也这么没眼色来着?姑娘虽然恩宽,我去回了二奶奶,只说你们眼里都没姑娘,你们都吃了亏,可别怨我."唬的那个媳妇忙陪笑道:"我粗心了."一面说,一面忙退出去.众人也非怕三姑娘,就是如今,还是怕着凤姐。      探春一面匀脸, 一面向平儿冷笑道:"你迟了一步,还有可笑的:连吴姐姐这么个办老了事的, 也不查清楚了,就来混我们.幸亏我们问他,他竟有脸说忘了.我说他回你主子事也忘了再找去? 我料着你那主子未必有耐性儿等他去找."平儿忙笑道:"他有这一次,管包腿上的筋早折了两根.姑娘别信他们.那是他们瞅着大奶奶是个菩萨, 姑娘又是个腼腆小姐, 固然是托懒来混(平儿真真厉害,给足了探春面子)."说着,又向门外说道:"你们只管撒野,等奶奶大安了, 咱们再说."门外的众媳妇都笑道:"姑娘,你是个最明白的人,俗语说,`一人作罪一人当', 我们并不敢欺蔽小姐.如今小姐是娇客,若认真惹恼了,死无葬身之地.(众人意指赵姨娘) "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又陪笑向探春道:"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 那里照看的这些, 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 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拿情义说话,让探春不好再恼)."话未说完,宝钗李纨皆笑道:"好丫头,真怨不得凤丫头偏疼他!本来无可添减的事,如今听你一说,倒要找出两件来斟酌斟酌,不辜负你这话." 探春笑道:"我一肚子气,没人煞性子,正要拿他奶奶出气去(好大的口气,拿凤姐出气,真真厉害),偏他碰了来,说了这些话, 叫我也没了主意了. "一面说,一面叫进方才那媳妇来问:"环爷和兰哥儿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做那一项用的?"那媳妇便回说:"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探春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 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 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她免得痛快,可伤害了李纨的利益,宝玉是不差钱的)."平儿笑道:"早就该免.旧年奶奶原说要免的,因年下忙, 就忘了."那个媳妇只得答应着去了.就有大观园中媳妇捧了饭盒来.  
   待书素云早已抬过一张小饭桌来,平儿也忙着上菜.探春笑道:"你说完了话干你的去罢,在这里忙什么."平儿笑道:"我原没事的.二奶奶打发了我来,一则说话,二则恐这里人不方便, 原是叫我帮着妹妹们伏侍奶奶姑娘的."探春因问:"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丫鬟们听说,忙出至檐外命媳妇去说:"宝姑娘如今在厅上一处吃, 叫他们把饭送了这里来."探春听说,便高声说道:"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平儿这里站着,你叫叫去." 探春是一定要借了平儿立威了。若非如此,众人也不尊重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