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三十八)

(2012-11-14 15:37:20)
标签:

杂谈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三十八) 


这一个场景里,双玉一同离开,那时宝钗是如何的心境呢。宝钗的年纪比双玉大,世事的经验也远超于双玉,站在她的角度双玉之间的感情她自然看的明白。黛玉的忽喜忽恼,缘何而起,她肯定比宝玉还明白。宝玉是人在其中,有时候反糊涂了,而宝钗人情通透自然分明。

来是黛玉先来,感情自然占了先。而且双玉同住于贾母处,自然感情比别人深厚。其时在感情上,宝钗已经处了下风,若论相知,原也是黛玉比宝钗更懂宝玉。只是婚姻大事,决定权不在当事人,而在父母,这样薛家的成算便不落后了。

只是那样的风雪之夜,宝钗在梨香院里是如何的感叹呢。她并不是一个刻薄的人,也未必真的想要与黛玉一争,也许她和黛玉一样,都是与命运在争。

宝钗生日时,贾母极其隆重命凤姐操办。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宝钗并不爱热闹),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 >.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 贾母道: "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 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 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接出扮演.至上酒席时, 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这样的话,宝玉是不敢和黛玉说的。

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 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 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 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钗是懂戏的,想必在薛家也看了不少好戏,若论见识自在宝玉之上,而薛家是经历过的,所以她的感悟也深于宝玉。

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
      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
      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 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黛玉真真孩子气,是见不得宝玉赞宝钗的。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 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 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二宝一个不肯一个不敢,真真是极知黛玉的心性的。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端然一个湘云,全无二宝的心绪。直言够直,自然也令宝玉生了事,宝玉的眼色,自然是多余了,湘云已经说出,眼色还有何用,反而令黛玉和湘云都有了心结。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 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明知黛玉被比戏子肯定不悦,宝玉不去安慰黛玉,反而忙忙的向湘云表心事,说是怕湘云得罪了黛玉,原来不是怕黛玉伤心呀。湘云本是贾母的亲戚,所以也住在贾母处。
      宝玉没趣, 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 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 "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黛玉果然多了心,不过是恰好一个偶然。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 你还要笑? 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 "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 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 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黛玉听见了宝玉湘云的对话,那么她是去湘云那里了,是为了宝玉而去,还是去劝解湘云呢,偏生听见了宝玉说她小性子的话,真是令黛玉生气呀。原来宝玉是如此看她的。而且宝玉怕湘云得罪人,分明是看湘云近呀。
      宝玉见说, 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づ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 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宝玉不理, 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 因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宝玉冷笑道:" 他还不还, 管谁什么相干."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 也与我无干."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 "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袭人见此光景,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 >,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 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还是黛玉在意宝玉呀,看宝玉恼了,忙来看视。

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 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黛玉与湘云同看,分明是不恼湘云,果然是宝玉多事。

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
      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 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 "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 `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 ,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 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 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 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 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 这番言词,分明是几人都是关心宝玉的。而且各人才学皆在宝玉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