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五十四)

(2012-07-04 16:02:05)
标签:

杂谈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五十四)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五十四)

如果说双玉有一段时期是彼此猜测,所以难免纷争,本是求近之心反而弄的远了,本心是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而一向稳重的宝钗也有过一段时间是一反她本身的平和稳重。这也是因了金玉缘。

薛家住在梨香院里,十几间房舍,自然比不得从前的格局,但为了长久之计,也只得暂且安身。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是第一次在宝玉面前公开了金玉之说。只是宝钗的牡丹花容,对于宝玉来说只是欣赏,而从无其他的想法。在他眼中,她只是他的宝姐姐。

可是元春的端午节赐礼,还是给了薛家新的希望,那礼物中只有二宝是一样的,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元春有意为之。本来元妃省亲时,对钗玉二人都是极赞的,如何过了不久,就另眼相看宝钗,是礼节还是暗示。宝玉从容,马上说是不是弄错了,他疑问的是他该和黛玉一样,在他心上,他就是和黛玉是一样的人。整个的成人世界的各种纷争与矛盾,他一直不懂,也不屑于明白。

而元春的真实相法无从得知,也许是无心,但不符合元春的身份,也许是另有打算,如今高看宝钗一眼只是一种礼仪。无论怎样的心思,落在府中人眼中,都会更倾向于薛家,也给了薛家一种误解。

但是接下来双玉纷争,贾母又说什么不是冤案不聚头,宝玉因为得罪了黛玉,连薛大公子的生日宴也没去,这自然令薛家有些失望,而宝钗更是心中失落。只是这种感觉都不能表现出来,越是如此,越是令人痛苦。双玉和好,贾母命凤姐把双玉带了过来,双玉同进同出,金玉自然更远了,此实宝钗的心中滋味肯定是不好受了。偏生宝玉还来招惹宝钗。

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 "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象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双玉和好,宝玉也有了心情考虑人情礼仪,所以忙忙的向宝钗赔礼。

宝钗笑道: "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左一个不敢惊动,又一个生分了,正是说明此事令薛家很恼火,才把话说的如此客气,反而是真的生分了,只是又生分不起,本是客人身份,又偏生在金玉缘上有高攀之意。

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 "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 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玉这话说得唐突,宝钗之人最重面子,如何愿意让人比作杨妃。

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 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原是一半真话,她要是有个好哥哥,把薛家料理好了,何必令宝钗受今时之话。

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平素人缘极好,待人极客气,只是也难免让人忘了她的主子身份。

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 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可令宝钗找了机会回复宝玉了,这话本是说给宝玉听的。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 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 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 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 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 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 ',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 "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姐故意用手摸着腮, 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若论往日,宝钗自然不会着恼,只是微妙时期,弄得宝钗的心情也失了平复,才有今时之怒。这证明人都有为情所困的时候,也因而令自己和别人生了烦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