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明月前身
(2011-10-28 14:22:31)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明月前身
姑娘们的命运,书中明写的了,高公顺写下来,元春的命运是正常的病故,迎春那一节,高公无力改写,但是探春就是喜剧了,探春回府神采风华更强于当年,大大的喜剧了,惜春也只是进了栊翠庵,还是大观园繁华处,还在家里,真真是厚待了。湘云嫁了如意郎君,只是又得了病,李绮嫁了甄家的宝玉,平儿扶正,香菱扶正,宝玉贾兰中了举人。贾府又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这样大团圆的结局,比较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
高公也有他的爱憎习惯,他不喜欢赵姨娘就让她得了怪病痛苦而死。不喜欢妙玉,就让海盗劫了去,还让贾环等人议论的不堪。不喜欢袭人,便用袭人嫁蒋,来一句千古艰难唯一死,真真令人不明白,宝钗还好好的活着,等着兰桂齐桂,贾宝玉自己出了家,让这个没名份的丫环去撞死吗,袭人死的着吗,名份上她只是贾宝玉的一个丫环,人家的正房夫人薛宝钗还安然呆在贾府呢。高公保持了曹公对宝玉父母的敦厚写法,说贾政的话总是方正大气,贾政的结局也是好的,抄家没他的事,他还袭了哥哥的官,贾府的漫天风波里,他反而成了幸运者。高公的笔下更是爱憎分明些。
写的最好的处是黛玉焚稿宝玉出家,黛玉一生,最爱的是宝玉,能诉说心事的是笔墨,所以与宝玉无缘,了断红尘,自然不要把笔墨留下了,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焚稿,以结情缘。宝玉出家,那一句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
写宝钗知婚事已定,薛姨妈对她言明,她始则低头不语,后来暗自垂泪,这样的几笔,带出宝钗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接受。双玉金玉是困惑了钗玉三人多年的一个闷局,如此尘埃落定,好似太缥缈也太茫然。宝钗为人,有其珍重处,所以不会太在意太争取什么,当然也不会拒绝什么,风雨阴晴任变迁。只是也有过梦吧,才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女子在那个时代,青云是什么,探春叹息出不得门,不能立一番事业,有一番话说,那么宝钗呢,一样的现实,也只有小惠全大体,秀一下她的才情与见识。冷眼看双玉多年,冰雪之姿的宝钗如何看不透,她是读过西厢记牡丹亭的人,不是那种养在深闺的女子,什么不懂,只是她愿意沉默,早知命运作不得主,她不悲不怨,安然接受。只是她的未来,若往好了去,是另一个李纨,若往差了去,又是一场叹息。
高公最让人遗憾的是那个掉包计,计很高明也有些戏剧化,只是人物性格不对,前八十回中王夫人与贾母的矛盾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何到了后面峰回一转,二人齐心去金玉了。凤姐管家多年,全仗着管事才能立足,如何会弄一个宝钗来。她和宝钗不及和黛玉的感情,所以从情从理都是双玉的拥护者,如何会弄出一个掉包计来。
写赵姨娘之死太过突然,写金桂之死太过巧合,分明是作者太不喜欢二人,才让她们莫名死去。
一千人看红楼,有一千个后四十回,也许这也是红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