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明月前身

(2011-10-28 14:22:31)
标签:

杂谈

珍爱红楼-----明月前身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人与人的缘份是注定的吧,所以才有了宝黛初会时的恍若相识。人与人的缘份又是不能注定的吧,所以双玉情深知音相逢,却只能心事终虚化,最后的金玉良缘,纵然是齐眉举案,却是宝玉的意难平。有时想想,那金玉里,怎会是一个宝玉的意难平,终身误的宝钗呀,何曾不是意难平。芙蓉牡丹各有风华,难分高下,只是在相爱的人眼中才有最美。所以牡丹纵然是好,却终不是他的至爱,他心底的叹息是眼中的恍然,而她心上的叹息却是沉默的相望。他不能决定什么,她一样不能改变什么。她与他,是相守却是彼此错过。

     曹公的情深写的太好,不是热闹不是轰轰烈烈,是双玉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海棠的偷得梅花一缕魂的风流别致是黛玉葬花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绝决。是桃花行的忧伤与叹息,是五美吟的红颜无奈的飘零。懂得了黛玉的人,便懂得千古的寂寞,只有深情处只是错过,却是无悔。懂得了宝玉,才明白,任你繁华无数,眼中心上只是芙蓉花醉。她在旁人眼中有无数的缺点,任性爱哭,没有世人眼中的端庄稳重,可是她是他心上最美的明珠,这一生相遇了,便只求呵护只求相随。只为了你就是你,我只是我。你是草木我是顽石,便足够了。什么金什么玉,那是红尘的眷恋,却不是宝玉的牵挂。所以高山流水,双玉是幸福的,多少人穷其一生,也不能相遇,眉尖心上那个能懂自己的人,和那个自己梦里心上愿意懂的人。唯如此,他与她终是幸福的。哪怕红尘无缘,只要年年花开,你总是季节里最美的风景。岁月经年,只要明月清辉在天边,总有你的笑容在梦里。

   红楼梦的美与影响力最深处就在深情处,所以每读一次总有不同的感受。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分。从语言风格人物性格命运结局,都是似是而非,似近还远。只是高公也为难,前八十回的场面太大,人物太多,伏笔也太多,所以要出结局,只能往回收,写出各人命运。

   高公还是有些大团圆的倾向,所以前文中笼罩在贾府头上的中落命运,雷声大雨点小,在高公笔下轻易的带了过去。抄也只是抄宁府和贾赦,与政公无干,而后来笔峰一回,贾赦的职就让贾政袭了。最后更绝,连贾珍也又得回了宁国府。这样的结局,对于贾府是太大的喜剧了。整个的悲剧命运,只是落在了双玉身上,整个的气氛就变了。红尘繁华,只是黛玉死,宝玉出尘,只是如此归结于一个情字了。

姑娘们的命运,书中明写的了,高公顺写下来,元春的命运是正常的病故,迎春那一节,高公无力改写,但是探春就是喜剧了,探春回府神采风华更强于当年,大大的喜剧了,惜春也只是进了栊翠庵,还是大观园繁华处,还在家里,真真是厚待了。湘云嫁了如意郎君,只是又得了病,李绮嫁了甄家的宝玉,平儿扶正,香菱扶正,宝玉贾兰中了举人。贾府又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这样大团圆的结局,比较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

高公也有他的爱憎习惯,他不喜欢赵姨娘就让她得了怪病痛苦而死。不喜欢妙玉,就让海盗劫了去,还让贾环等人议论的不堪。不喜欢袭人,便用袭人嫁蒋,来一句千古艰难唯一死,真真令人不明白,宝钗还好好的活着,等着兰桂齐桂,贾宝玉自己出了家,让这个没名份的丫环去撞死吗,袭人死的着吗,名份上她只是贾宝玉的一个丫环,人家的正房夫人薛宝钗还安然呆在贾府呢。高公保持了曹公对宝玉父母的敦厚写法,说贾政的话总是方正大气,贾政的结局也是好的,抄家没他的事,他还袭了哥哥的官,贾府的漫天风波里,他反而成了幸运者。高公的笔下更是爱憎分明些。

写的最好的处是黛玉焚稿宝玉出家,黛玉一生,最爱的是宝玉,能诉说心事的是笔墨,所以与宝玉无缘,了断红尘,自然不要把笔墨留下了,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焚稿,以结情缘。宝玉出家,那一句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 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这一段写的还是非常神来的。

写宝钗知婚事已定,薛姨妈对她言明,她始则低头不语,后来暗自垂泪,这样的几笔,带出宝钗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接受。双玉金玉是困惑了钗玉三人多年的一个闷局,如此尘埃落定,好似太缥缈也太茫然。宝钗为人,有其珍重处,所以不会太在意太争取什么,当然也不会拒绝什么,风雨阴晴任变迁。只是也有过梦吧,才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女子在那个时代,青云是什么,探春叹息出不得门,不能立一番事业,有一番话说,那么宝钗呢,一样的现实,也只有小惠全大体,秀一下她的才情与见识。冷眼看双玉多年,冰雪之姿的宝钗如何看不透,她是读过西厢记牡丹亭的人,不是那种养在深闺的女子,什么不懂,只是她愿意沉默,早知命运作不得主,她不悲不怨,安然接受。只是她的未来,若往好了去,是另一个李纨,若往差了去,又是一场叹息。

高公最让人遗憾的是那个掉包计,计很高明也有些戏剧化,只是人物性格不对,前八十回中王夫人与贾母的矛盾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何到了后面峰回一转,二人齐心去金玉了。凤姐管家多年,全仗着管事才能立足,如何会弄一个宝钗来。她和宝钗不及和黛玉的感情,所以从情从理都是双玉的拥护者,如何会弄出一个掉包计来。

写赵姨娘之死太过突然,写金桂之死太过巧合,分明是作者太不喜欢二人,才让她们莫名死去。

一千人看红楼,有一千个后四十回,也许这也是红楼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谢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