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红楼――湘云与贾府
湘云和黛玉宝钗不一样,黛玉是没了母亲,贾母接来抚养的,而宝钗是合家进京,必竟原来不在京里,所以才在贾府长期居住,而且薛家是经济自理,并没在经济上沾贾府的光,而且宝钗对自家的人管理非常严格,基本上是和贾府的福利划分开来的。而史府本在京里,原是大户人家。对于这位小姐无论心不心疼,必竟还是要给足身份的。
湘云是自小就在贾府的,所以袭人伏侍宝玉之先是照顾湘云的,后来的丫环翠缕也是贾母指派的。贾母是非常心疼这个没父母的小姑娘,而史家也默认了这种往来。史府是贾母的娘家,能培养出贾母这样的贵族,自然也不是一般人家,深知人情世故。对于四大家族的关联也是身在其中,也是有自己的判断与分析的。在当时的情形下,王家的时力最强,贾府的关系网最深,史家和薛家就要差些了。在这种情形下,从书中看,史府主要是因为贾母才与四大家族保持了亲戚联络,所以贾母在史家的份量是非常重的。从长远来看,湘云的年纪与宝玉差不多,史府明白,如果能与贾府联姻自然是最好的关系保障,这与贾母和史家都是有益的。所以史家乐得湘云长留在贾府,与宝玉和贾府建立好的关系。
黛玉未来时,湘云的确是宝玉最好的玩伴。天真活泼的湘云正合了宝玉的单纯与明朗。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没有后来的黛玉与宝钗,这一步棋是有可能成为好棋的。两个志趣相投的孩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是一段良缘。
所以我们看到的情形是多年后,袭人与湘云还能忆及少时的情景,而湘云在贾府的长来长往,也的确是贾母与史府乐见其成的。而湘云与宝玉也的确建立了稳固的友情关系。只是后来黛玉来了,贾母的态度就变了。安排双玉同吃同住,总是张口闭口两个玉儿,让聪明的凤姐先明白了贾母用意,是呀,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自然比湘云的血缘关系近的多。后来宝钗来了,王夫人目标明确,金玉之说合府流传。可怜湘云的金麒麟,戴了那么多年,宝玉竟未留意,湘云白给宝玉梳了那些年的头。贾母和王夫人各怀心事,只是有一点共同,那就是都没有考虑湘云。
所以一向无拘无束的湘云,也遭遇了贾府微妙的变化,她来时,贾母竟问周奶母,湘云是住还是走,这是从无的情形。贾母此时对湘云的态度已经明朗了,她不会要湘云进贾府了,而王夫人自然微笑了。
观里那一场提亲,张道士婉转点明的十五岁小姐,年貌聪慧与宝玉相配,随后捧上来的金麒麟都点明了史府的暗示,史府自然也感觉了贾母的变化,于是提前出场,托了张道士。贾母婉转相拒,让宝玉大一大再说。史府是明白了,随后便对湘云的婚事另作了安排,所以之后湘云出场,王夫人就说湘云有人相看了,袭人见了湘云忙贺喜。看来订亲与别人家,史府是通知了贾府。至此湘云于贾府算是没有金玉之可能了。所以连袭人这样的贾府丫环,也听说了这样的消息。所以湘云会脸红沉默,这在湘云是极少见的。湘云失落吗,终于还是错过了她的二哥哥,她纵然不曾像黛玉一样深情,如宝钗一样遥望,可是年少的她,才是他最早的青梅竹马。
她和史府一样,都是拿得起放得开的,总还是亲戚,总还是要维持关系,所以她仍然如一往相待。所以此时的湘云反常的给贾府小姐送礼,而且还有四大丫环的,接下来又脱口而出的请客。可知此时的湘云,是明白了自己客人的身份,所以突然开始客气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