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宝钗出贾府

标签:
情感 |
珍爱红楼――宝钗出贾府
薛家在贾府必竟花费的仍是自家的钱,所以住的便也安心些。不管薛姨妈图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方便约束儿子,还是志在金玉一说,一心要给女儿个好归宿,给薛家一个好亲戚,与贾府建立更为稳固的关系。总之薛家是住了下来,薛姨妈和高层搞好关系,自然要奉承贾母。大家出身的薛姨妈,又是薛家的女主人,自然在身份与气势上能把握这一关系。余下的是宝钗了,这宝钗稳重大方深解人情世故,不久便得上下赞誉,风头盖过了黛玉。让贾母也不得不赞,自家四个丫头皆不及宝钗,是场面话,也有些真话在其中。宝钗 外在风华有牡丹之姿,不管喜不喜欢,欣赏还是有的。
对于宝钗来说,住在贾家并不省心。要维护上下关系,要制约薛家人等,还要花心力维持与众人的关系。给姨母的丫环衣服,一直给到金钏跳井的后事上。给宝玉的丫环袭人戒指,顺带着主动帮忙袭人针线。给湘云请客,出钱出力用心安排。给邢夫人的亲戚帮忙,也不让邢夫人知道,免生事非。给众人送礼,让赵姨娘心花怒放。与探春管家,小惠全大体,得上下宾服。笼挌湘云,缓解与黛玉的矛盾。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才有高山流水那一节。又是燕窝又是冰糖,这才让黛玉感服于心。给凤姐人参,还要安慰王夫人原是大家风度。贾府的福利不沾,禁管自己的下人。这样的作客之则,多年下来,如何不是一个从容。
可是那贾府终不是薛家,作客人如何比得作主人,宝钗的心中未尝不叹息,所以黛玉叹息时,她才能叹息,是有些同病相怜的感慨。若贾府风平浪静,她也坦然。
可是夜抄大观园,探春尚能提前得信,何况宝钗。自然也知道了,没来她这,是情面,却也让她不安。无论来与不来,主人家生事非,客人如何安然。贾府的情形,不只是一个经济危机那么简单,那是最表面的现象。其中的原委,管家一段时间,宝钗比别人都清醒。她明白天下原无不散宴席,难不成非要在大观园嫁进贾府才算合适吗。经了多年的双玉的情深,看了贾母在观里说宝玉的婚事后拖。又亲见了贾母赞宝琴雪下折梅比画上好看,又提亲之意。此后的宝钗,如何在执著于金玉,那便是小看了宝钗。
既然终是要走,查园后便是一个机会。宝钗最初说照看一下母亲,其实已经做了离去的准备,因为当时已经把湘云安置给了李纨,便是不准备回来了。
宝钗行事一向从容平和,可是离园时是不是有些惆怅,多少年过去了,她已经不是进园时那个小孩子了,而今的她经历更多,心事也更重了吧。金玉之说遥望天边,终是遥远,她不在意不欢喜,可是那样的岁月中,总有她的叹息与梦想吧。
宝钗离园是和探春有着一样的判断,贾府的内乱必是将来中落的起因。内乱已显,宝钗悄然离去,是要避开这场纷争。她终是一个好客人,来时如此,去时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