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红楼――贾母缘何偏心
偏心是正常的,只是贾母的偏心太过。
在儿子一代,偏的是小儿子,所以大儿子袭了职,却另院居住,而小儿子是住在荣国府里。贾母不喜贾赦,连府中的丫环都明白,凤姐都对邢夫人转达了贾母对大老爷的评价,说大老爷官不好好作,只是和小老婆喝酒。这样的话,贾母本该放在心里,不该和凤姐说,必竟大老爷是凤姐的公公,那是凤姐的长辈,又是头发糊子都白了的年纪。可知贾母对贾赦已经到了轻慢的地步,连在晚辈面前都不留面子了。所以贾赦才会在中秋宴上讲了个天下母亲偏心小儿子的笑话。大老爷一半是喝多了,一半是多年的不满意在心头。贾赦想娶鸳鸯,自然也是为了贾母,一半是因了贾母的财产,一半是缓和与母亲的关系。鸳鸯必竟清楚贾母的家私和脾气性格。可惜这着棋太臭,鸳鸯根本不把贾赦放在眼里,誓死相拒,给了贾母大发脾气的理由,与是贾赦与母亲的关系更差了。
第三代是宝玉和贾环,二人皆是小儿子的孩子,可是待遇却不同。就算二人的母亲不同,但对于贾母来说是亲孙子原无分别。可是贾母把宝玉亲自带在身边,对贾环置之不理,非常厌恶。王夫人与赵姨娘自然身份不同,教养不同,可是这两个孙了却是一样的身份呀,为何在贾母那里有了如此的差别。
若说贾母看好宝玉有栽培的意思,本来贾府人丁不旺,多栽培一个也无妨呀。而且黛玉进府时,贾环的年纪很小,根本看不出天资不好呀,为何贾母就对贾环如此冷漠。宝玉丫环两个皆是贾母房中的,别的丫环的月钱也是贾母特别照看的。早已高出了本来的规格。而贾环则不同,他的一切皆按规矩而行。只有宝玉享受了特别待遇。宝玉是凤凰,贾母一会儿不见,都魂不守舍的,而贾环是贾母看两眼都头疼,一直不懂,这个老太太如何对这个两个孙子如此差别。
而且奇怪的是对贾兰的态度,贾兰是重孙子,可是也没见贾母多照看。元宵灯节,还是贾政找他,发现不在。而贾母竟连问一声也没有,难怪贾兰说没叫他,所以不来。他也明白,贾母并不看重他,这么小的孩子都敏感了。
书中对贾母的描写一直详尽,她对人的偏心也写的非常充分。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孙子,都是非常明显的态度。这一点不太符合大家族里家长应有的气度与风范。不明白作者为何着意写明这一点。这与贾母一直的高贵爽朗很有差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