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珍爱红楼――――平儿骂人
(2008-10-27 08:30:35)

珍爱红楼――――平儿骂人
平儿以平和而名,最是从容的个性。五儿的冤案也是她一手查清,不想这边还未安排,管家却另找了人手,当然是急于安插自己的人。也另有利益在其中。平儿明知,也只是一笑,轻描淡写的说大户人家处事,应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方是兴旺之家,为一点子小事扬铃打鼓的折腾,倒失了分寸。然后说柳家的无事,依旧回去当差。那时的风度,比凤姐协理宁府的威风还要让让人赞叹。
就是这样的平儿,也有骂人的时候。骂的是贾雨村。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
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
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
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
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
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
,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
,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
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了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一种丸药,上棒疮的,姑娘快寻一丸子给我."宝钗听了,忙命莺儿去要了一丸来与平儿.宝钗道:"既这样,替我问候罢,我就不去了."平儿答应着去了,不在话下.
这是事情的缘由,若说是此事到见贾琏的品性,原比雨村强太多。贾琏是奉父命去买扇子,人家不卖,他也只是好言好语。遵守的是买卖的公平。而贾雨村却偏来讨贾赦的好,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干,再加上得了贾府的意,必有大图在后面。于是弄得人家坑家败业,这样的行为连贾琏这样的花花公子都不屑为之,瞧不上这样的作派。还见贾琏一点品性。
贾雨村如此笼挌贾府,又如此行事为人,将来必然给贾府引来更多的麻烦。日后贾府败时,必然有扇子之事。石呆子的事,也许是一个导火索。此时贾赦得意,却不知日后才是追悔不及。而贾雨村的丑恶行径,恰是当时官场的惯用作风。由平儿口中说出,可见知此事的人已经很多。
宝钗其实也是知道了,只是她的行事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关已事不开口。真是很难去问她。平儿的愤怒,一则是心疼贾琏,二则是痛恨贾雨村的为人。平儿也在无意中表达了贾琏的关心。也说出了日后贾府事败,起因必是贾雨村。
后文中管家也劝贾琏远着贾雨村,其实贾府的很多人都明白这个人物是招惹不得的。只是荣府的贾赦宁府的贾珍,贾府这两个世袭的人物,却偏偏喜欢和这样的人混在一起,所以这两个世袭的职务是一定要丢的。
而贾琏父子的矛盾冲突如此激烈,不光只是为了扇子,一则是行事不同,二则是贾琏夫妇管家,一心和贾母及二房走在一起,早让贾赦不喜。加上鸳鸯的事在其中,贾琏挨打正是鸳鸯拒婚不久之后。所以难免是贾赦借题发挥,找了由头打了一顿。
贾琏比不得宝玉,宝玉挨打,合府比动,亲生母亲第一个哭了过去,贾政的板子自然下不去了。老太太到来混闹一通,贾政只有赔礼的份了。而贾琏挨打,说起来,比宝玉的理由要正确的多,原是不肯和父亲同流合污,反到没人理睬了。也是没了亲生母亲的苦呀。可不是打了就打了,悄无声息的自己将养去吧。自然没人去送药,也只是低调的出来寻药。
看的出来贾府的贾琏和宝玉都是不喜欢雨村的。宝玉很不乐意去和他接触,而贾琏更是不齿他的为人。无奈二人的父亲,都以为那是个良材,让自己的儿子去学习。真是误已子弟。
贾雨村之为人,在判葫芦案时,就该让人拍案大骂。可是作者之写不骂,终于在此借平儿之口大骂了一顿。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真是形象生动。拍案而赞!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