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迎春(我本真心托明月)

(2007-09-26 09:03:11)
标签:

随笔/感悟


       书中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总感觉她应该是贾政的二小姐。她从小和探春惜春一起在王夫人这里长大,惜春没了生母,父亲又不理红尘之事,老太太觉得可怜,抱了过来,还能说 的过去。迎春若是贾赦的女儿,父亲正位居高官,怎么会不住在自己家里,反倒住在二房这里。而且就算是老太太喜欢孙女,也可以天天过来请安呀。没必要一住不归。
         其实王夫人对迎春比对探春好,探春管家是意外之事,本不是王夫人的本意,纵然如此还是加了宝钗,明显的对探春不信任。赵姨娘的影子总是随了探春,挥之不去,王夫人不会不介意。纵观全书看王夫人绝不是天真大度之人。王夫人对迎春倒没有什么防范之心。也许作者最初是把四位小姐都放在贾政府里的,后来要安排各人命运,才另写了出身。若非贾赦那样的人,如何会把女儿卖了。所以才让她成了大老爷的女儿,可是却在二老爷 那里长大生活。与大老爷那边倒像是陌生的很。
       迎春的最初是平和顺利,庶出的影子,没对她造成什么伤害。她安静无忧的生活着。元春入了宫,她成了最大的孩子,比宝玉的地位还要突出些。宝玉去见贾政,别人都要给宝玉行礼,她就不用。大原有大的好处。探春面对着那个人人厌烦的生母,自是无奈痛心。而迎春,就没有这个烦恼。她的世界本是单纯的。她生性恬静,与世无争。总是沉默的接受着别人的安排,还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她的爱好,仅是下棋,对别的都是淡淡的,淡到被人忽略,而不介意的地步。那方热闹的诗社里,连后来的香菱李纹姐妹都有一笔,她却没有自己的风景。从小和探春一起读书,就算天资差点,也不至于如此。原是个性俨然,她对这些没兴趣。她好像对一切热闹的生机的活动都没感觉。生活对于她好像就是一天 天生重复与等待。重复着别人规矩,等待着别人的安排。所有的一切好像与她无关似的。
         贵妃夜宴的繁华,大观园的仙境出尘,这一切一切都好像是别人的烟花,在她的天空没有留下影子。按书中的描写,在大观园的住处里,她住的地方比别人都差些。这大约也是不争的后果。所有人在安排事务时,总是把最差的给了最不计较的人。这样比利容易稳定,却并不公平。反正当理人都不求公平,也没人理会了。
      迎春的丫环,去小厨房 大闹。她的奶妈偷她的首饰去赌。一切一切都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她却事不关已的样子。她知道却安心的不去理会。也不知道如此的省心,能有什么好处。探春不她不平的时候,她却没放在心上。邢夫人训斥她, 她也只是低头弄衣带,一副反正如此的样子。难怪最后老太太先放弃了她,南安太妃来见姑娘们,老太太就不让她出场,倒不一定是她的容貌有多差,书中有过描写,说她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样的气质原也是大家闺秀的一种。老太太是瞧不上她的待人接物的应对。怕失了贾府的体面。
          所以她的丫环最先被撵走了,她的奶妈最先被管理层定了罪。都是她不加管束的后果。她知道她们的行为不符合贾府的规则,她却沉默的放任着,最后她们都离开了她。她 伤心而不能援手。
         在大观园的世界里,风雨也就如此了。大观园以外的世界可没这么好脾气了。贾赦对这个女儿早不报希望,知道她成不了第二个元春,所以干脆五千两银子解决了问题。算下来贾赦还挣了一笔外块。贾母本不喜欢大房,当然也不喜欢迎春,所以对迎春的事懒的费心。一句知道了,就罢了。倒是贾政,看好了这们亲事不可,忙劝了几次,只是看的出来,贾赦对这贾政根本不放在心上。所以贾政的话没人理会。众人自知以迎春的个性,就是活坑,让她跳,她也没意见,她从来就没学会选择,从没学会说不,从来没想到自己的事也要自己费心。
         天暗了,迎春的世界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只是她依旧只是忍耐。她的命运,原只是大观园女子悲剧的一个陪衬。所以最先谢幕。
          宝玉在池边为她做的那首诗,告诉人们她曾经存在过,美丽过,只是没人记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