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金钗冷香话宝钗(我本真心托明月)
宝钗的出场和黛玉一样是作者精心描写的,先写了四大家族的背景。又说此女不凡,父母钟爱,才识高过其兄十倍。接下来笔调一转,说到父亲过世,哥哥不能为母分忧,而母亲慈善原非当家理事之人,于是这个女孩子开始为母分忧。短短几行字,就写出了一个女孩子转变的心理历程。
黛玉进府是小心谨慎,怕人耻笑。那么
宝钗呢。她来时已经十四岁了,那样的家族长大的女子,十四岁已能洞知世事了。那么她的心情是如何呢。虽说薛家也是四大家族,可是那些都是权贵,而她家只是商,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是不高的了,贾府的气派原比薛家大的多,那么她的心中有没有一点自卑。就是黛玉虽说没了父母可人家毕竟是书香门第,最是清贵的人家。宝钗瞧着贾府的三位小姐,一样的丫环婆子,一样的衣服手饰,那样的排场,有没有一点微微的羡慕,看着宝玉真如美玉一样的才情气质,看看自己的惹事生非,让母亲担心的哥哥,有没有轻轻的叹气。
薛家住在贾府,虽说不用贾府的钱,可终也是客居。比不得黛玉没了父母,原是老太太接来的。她家有房有地,偏在这里。难道就没人说什么吗。王夫人毕竟没混到老太太的地位,纵是实权派,还有个邢夫人,是长房夫人呢。王夫人的权利是暗的,明面上还没到一手遮天的份。妹妹一大家子人,就那么一住多少年,所谓何来,难道没人猜想吗。
薛公子自是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去了,可是宝钗不是不想事的人,她自然明白母亲的意思,自然知道自己的份量。可是她能作什么呢。
黛玉对她莫名的敌意,她是知道,多少回无言的一笑,真的只是大度不介意吗,还是有着几分无可奈何的苍凉,作为一个孝顺的女儿,她能选
的是什么,也只有从容大度了。为了母亲为了薛家,就如元春进宫,是为了贾府,那宝钗也何尝不是为了薛家。所以她只能一笑,不是说不过黛玉,是不能说。不能伤害她的大家闺秀的形象。她本就是商人的女儿,总要替自己争些高贵。
所以她用尽心思,连宝玉屋中的小红,那只是个小丫环,连宝玉都叫不上名字,可是她却听其声知其人,对人的性格品性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宝玉的一个小厮,她也要考虑进去,她的丫环莺儿不就认了人家的母亲作干娘吗。金钏死了,正是事非的时候,她要跑去安慰王夫人,还要主动拿出自己的衣服来。你说宝钗真的一点为介意吗。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真的能看的透生死吗。
她是最体谅湘云的人,那么多人那么多年没人想到这个小姑娘的生存艰难,宝钗想到了,她为湘云请客,为湘云作针线,怪不得湘云赞她。湘云的无奈中有着宝钗的体贴。
繁华生色的诗社里,她从容挥笔,淡极始知花更艳,她原也是一枝美丽的花。只是她是金钗,要考虑太多的红尘俗事,她是冷香,不能任性的表达自己的心意。可是总有恍惚间,泪悄然落下。宝玉挨打,她跑去送药,脱口而出的话里多少关心,回家质问哥哥,被哥哥一句金玉良缘,说的泪下。那时节的宝钗怎是无情。一个人坐在宝玉床前给宝玉绣活计,听到宝玉说不要金玉只要木石,那一个怔字写的好。她的梦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是不是怔住了。不管多少是父母的心意,可是那个宝玉也是在意的人呀。可是她没在他心里,他的心早有了妹妹,什么也装不下了。她怔在那里,怔住
了她的心。可是只能无言,说不得,哭不得。她只能安静的坐在那里,任心中万语千言,任往事百转千回,任真情反反复复,最后她只能平静的起身,安静的走开。
此后的她更加冷静了。因为她做不成红花,她不是他的明月青辉,不是他梦里心里想的人。只能作一枝金枝了。她让心静下来冷下来,原来她吃的冷香丸,早已告诉了她,她是梦是冷的,香在只是无人知。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高山流水剑胆琴心,那一节最是美丽。宝钗黛玉终于坐在了一起,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这两个真正兰心惠质的女子,不再心存介蒂,真心相对
。此后黛玉的笑容多了,宝钗的心宽了,人生的风景原可以水秀山明的。只要有心。未来的一切既不是谁能决定的,就随它去吧,这一刻只愿真心相对
。
结局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金钗,纵然是光华夺目,仍然是望不断的冷香!到底还是被辜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