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红楼三姐妹

(2006-12-15 13:32:59)
      珍爱红楼----红楼三姐妹
        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她们是叔伯姐妹,在血缘是很亲的了,她们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是一样的,三个人应该是感情很好的了。
      黛玉入府里对三姐妹有一个大致的外观描述。迎春可亲,探春可爱,惜春尚小,应该说她们给黛玉的印象是极好的。书中的描述是探春迎春经常 一起下棋,对惜春和姐妹相处情景描写极少。她们三个人安静的相处、平静的长大,好像一下子就过了很多 年,不像宝黛湘三人之间有那么多的故事,会为了宝玉而争执,时而和好时而吵闹,倒是热闹。三姐妹是平和的,没有争执,没有烦恼,必竟宝玉只是一个兄弟和她们的未来没什么关系。
     迎春和惜春没有母亲,父亲也不管他们,已经掌权的贾珍贾琏也无心关心她们,她们是自由而孤独的。探春有一个惹事生非的母亲,有让人烦的弟弟 ,这一点探春的岁月比她们不容易,却是让探春有了锋芒,女孩子没了棱角,可爱是可爱,却总让人伤害,这一点探春很早就明白了。所以虽然赵姨娘没地位贾环没品位,但是探春却依然文彩精化,让人不得不让三分。所以王夫人被贾母指责的时候 ,她出来笑着解围,虽然王夫人防着她,可是凤姐病了,还是要让探春代管时日,探春做得漂亮,让人不得不尊敬三分。所以迎春的奶娘敢偷了她的首饰去当,迎春却无奈,探春找来了平儿,事情就解决了。迎春的不争不怒故是温和,却也是害人伤已,没人把她当回事,都认为她好摆布。所以以贾赦敢把她卖了。就是太明白她的个性是顺受、如果是探春就没人敢,三姑娘生了气,一头碰死也不会让人如愿。
     惜春想要决定自己的命运,却只能选择出家,她看清了二姐的婚姻,不相信贾珍的为人,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所以她要做自己的主,去出家的。三姐妹的命运是那么的渺茫,二姐死了,探春在外,惜春出了家,三个人这一生是不能团聚了!
     年少时一起上学,一起看烟火,长大以后,却连见面也不可能了!
      珍爱红楼----岁月有痕
       黛玉入贾府时五岁,探春和她同岁也是五岁,宝玉大一岁,六岁。在黛玉来之前湘云和宝玉就很熟了,那么她是从两三岁就住在贾府了,因为袭人先伏侍的湘云。宝钗来时十四岁,那时黛玉十二岁、宝玉十三岁,已过了七年了。
        其实宝钗来时黛玉在贾府已住了七年了,应该说从五岁就住在一个地方,而且又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当权的凤姐对她也是百般爱护,家里的凤凰宝玉对她比对别的姐妹还好,应该说黛玉的生活环境是很好的,她周围的人对她是很好的,比对府里的三位小姐要好的多,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吃过醋,老太太的心都放在了外孙女身上,反到是亲孙女靠了后。看来是没有,那三位安份从时,悠然的很,没人跟黛玉争什么。湘云来了也只是怪宝玉不和她玩,她最直接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她的玩伴没时间陪她了,她很不高兴,为什么他们天天在一起,自己来了也不理一会儿。一个儿童的天真可爱让人喜欢。她和黛玉吵架时,一点也不让着黛玉,府里的人都让着黛玉,黛玉会哭会病会不吃饭会让老太太着急会让宝玉摔玉,一个小公主呀。可是湘云不让着,她不是家里的公主,在史家她是没了父母的孤女,在这里她是 客人,可是她天然的真天然的纯,她不想那些人情世故,她笑她玩,她的儿童时代是一个快乐的儿童。她和黛玉吵了也就吵了,一会也 就没事了,真碰上这样的小妹妹,黛玉也办法。宝玉是爱玩的,见了云儿,好多好玩的事等着他们。
              宝钗来了,一个端庄从容的大姐姐出现了,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家做官人家的女儿倒不如这位皇 商家的大小姐更像是大家闺秀。这位是大气随和,没几日府里上上下下都是赞誉,连赵姨娘这样的人也会赞宝钗,连贾环也去找宝钗玩,这位倒是远近都一样的从容,所以虽然老太太和她没什么血缘关系也并不喜欢她的个性,却也要为她过生日,也要赞她,确实不管你喜不喜欢她,都要承认她好,她就是那样,就像牡丹,都要说声美。她的出现让黛玉心里不舒服,因为最明显的问题是她分散了宝玉的注意力,宝玉的眼光开始在宝钗身上停留。黛玉的小脾气发的好没道理,宝玉说的对只许和你玩不许和别人玩,这一点黛玉不能承认,她又要保持形象又要伤心好不容易呀。她的烦恼开始出现了,她要礼貌的对待宝钗可是宝钗真的让她无奈,她已经是美丽的让人担心,却还有什么 金玉良缘的传说在那里,分明是黛玉无奈,黛玉无金无玉,让她怎么办,她有心,心中都是爱,可是一个字也不能说。她流泪伤心,她只是为了让宝玉懂她的心。她在乎的宝玉知道不知道她的心事。可是年少的宝玉不懂,所以多生了几次气,摔了几次玉,慢慢的终于明白,说出了真心话。自此之后二人不再做此无意义的争吵了。黛玉对宝玉终于放心了,她没理由在和宝玉闹了、可是她对世界没信心,她看不到别人会成全她的可能,她只能安心的无望的等待,这个梦成了她最好的支柱。
       宝钗在贾府住 了那么多年,对宝玉确也有情,但是她自知二人志不同道 不合,不是同一类人,所以此情她也理智的看开了。她真心的宽容了黛玉的小脾气,关心着她,最后二人成了知己,成了最好的朋友,她像姐妹一样的看黛玉,黛玉更是当她是姐姐,宝琴出场时,连湘云都误会黛玉吃醋,可宝钗却知黛玉不会。此时唯宝钗是黛玉真知己,黛玉是欣赏美爱护美的,这份情怀黛玉有。
     少年的云淡风轻是成长后的美丽回忆,黛玉当然希望是永远的青梅竹马,不必让宝玉长大后去面对那个他不想面对的未来。湘云多希望可以快乐的和宝哥哥去玩,宝钗也希望能永远的做做诗看看画。这样的岁月多美。可是岁月有痛,有痕,一切都会变化!黛玉走了,宝玉出家的,宝钗还留在大观中想念!
珍爱红楼----少夫人们
      红楼里有三位少夫人。一位是宁府的当家人尤氏,另一位是凤姐,第三位是李纨。
     宁荣二府是根叶相连的本家,宁府的尤氏是女管家了,她的地位挺高的,而且上面没有公婆,这是相当自由的了,儿子虽不是她生的,但是她必竟是母亲,而且贾蓉的母亲已经去世了,这对于 她来说就没 什么 她必需要尊重的人了,贾母是老太太,但必竟不是她的婆婆,只是礼仪上的问题了。小姑子有老太太照管,也不必她费心了。所以说尤氏的环境是宽松的了,大权在握,而且只要贾珍不管也就没人管了,一般来说贾珍只要花天酒地就行了,别的事是懒得管的。
      李纨是贾政的儿媳,只因为贾珠死了,要不然也该是她管家了,她有儿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她比尤氏和凤姐要理直气壮的。只因为没了丈夫,所以安心守节,一心教育儿子,和带着小姑子们。她的待遇是很高的,经济上大家很照顾她们,可是地位却不如凤姐得宠。她的身份让她没份像凤姐那么张扬,她的青春只能是小心谨慎的了、不能高声说笑,不能随心所欲,这一生只能期盼的贾兰了。
     凤姐是 王夫人的内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她最得老太太的意,她管家老太太最称心 ,她能干精明,挺适合管理那个大家族,唯一的遗憾是没个儿子,成了贾琏娶妾的理由,她的个性是容不下了,所以千方百计的害了尤二姐,也伤害了她和尤氏的关系,之前她们的关系是挺和气的,后来就不一样的。尤氏虽然不能对付她,但可能冷眼旁观。
     李纨和尤氏的关系好,尤氏进了园子就吃住在那里,她们性格相仿,都是老实人,希望平平安安过日子的,不想和谁闹矛盾。二人在一起倒是有说有笑的。对于凤姐她们都让着,知道凤姐不会欺负她们,身份地位三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凤姐更得老太太的宠,加上为人张扬,所以性格上都着凤姐。但都向着平儿,能看出平儿的不易,在关健时刻为平儿说话。
     凤姐对李纨是一直尊敬着,必竟李纨的身份特殊,礼仪是必须周到,要不然就失了分寸。但是她们没什么共同的话题。当家理事李纨不再行,和贾琏闹矛盾,也不能和李纨说。
      尤氏管家和气,对下人也好。凤姐对人严厉,下人怕她恨她。三人和姑娘们的关系都处得好,儿媳都是要宠着小姑子,这是那时的规矩!
    三个人都不容易,尤氏管不了贾珍,还要替他担骂名。 凤姐要防着贾琏,贾琏自尤二姐的事后,心里就和她生分了。李纨是一个人带着儿子守着那些规矩!
珍爱红楼----宝钗与黛玉
            曹公的时代不是爱的唯一而是娥皇女英的时代,他写宝钗和黛玉是写了女子最美的两面,一个是善解人意的大姐姐、一个是轻灵婉约的小妹妹。一个是让人敬的宝钗一个让人哄的黛玉,这样的感觉让宝玉好不快乐!
           宝玉黛玉是青梅竹马,宝玉是什么事都会和黛玉说,一方面是黛玉理解他,另一方面习惯问题,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习惯他就会一直做下去,改变一个习惯是痛苦的。就像黛玉发脾气,宝玉就觉得很正常,如果是宝钗那样的小性子,宝玉恐怕就觉得不正常。黛玉一出现就是个爱哭爱闹的小女孩子,宝钗是个端庄的大姐姐,这样的认识是贾府大多数人的共识。
           黛玉入府时还小又有贾母的宠爱,有时候她是把贾府当成了家。而宝钗从心里就明白她是个客人,所以她处处表现的是大家闺秀的形象。这与年龄有关。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总是不一样的。
        宝钗和黛玉的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二人性格也大不相同,黛玉活 着为自己的心,所以她天真自然。宝钗更注重的是别人对她的看法。她 是在乎她母亲和哥哥的。她希望能为母亲分忧。能劝解哥要哥。黛玉是管好了自己就行,宝钗还有一个家庭的担子。这一点二人是不同的。二人一样的才华一样的美丽一样的爱着宝玉,可是在对待宝玉的问题上是大不相同的。黛玉是宝玉的知己,从不管宝玉读不读书,而宝钗一心想让宝玉读书走仕途,所以宝玉见黛玉时就不用担心会听到黛玉让他读书的话。 为这一点,宝玉和宝钗冷战过。应该说宝钗那么在意形象的人,硬是没生宝玉的气,过后还是关心宝玉,真是不容易。
       宝玉挨打,黛玉哭了,宝钗也哭了,宝钗送药,真是周到。其实贾府的药多的是,可 宝钗还要亲自来送,自是情深意重。
    大家做 诗,宝玉总夸黛玉的好,宝钗并不介意。宝钗和黛玉二人并无纷争,有也是因为宝玉。到后来,二人 成了知己,原也是彼此欣赏的表现,必竟在府里她们才有共同语言。看后来黛玉对宝钗是姐姐不离口,宝钗对她比别人更是亲厚,这才是曹公本意,宝钗黛玉本是美的两面,是和谐的,圆融的,而不是分离的敌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