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贾母的心好大
贾母的心好大。
贾母是有重孙媳妇的人了,她并没有因此省心省事的享天年。她最在意的小儿子的长子珠儿死了,贾政的希望放在了宝玉身上,这个孩子成了贾母的宝贝,从小就抱在老太太那里养着。女儿死了,她担心黛玉受委屈,于是让人接来了黛玉。娘家的湘云,也让她常接来。还有三个孙女,也在她的庇护下长大。迎春没了母亲,邢夫人最是冷血的人,亲侄女都不管,哪里会管迎春,贾赦只知花天酒地,哪里会在意一个女儿,迎春在老太太那过了最幸福的十几年。探
春的母亲是赵姨娘,一个在贾府里最是没品位惹事生非的人,探春没在她的身边长大,是她的幸福。她才成了一个大家闺秀,而不是贾环那样讨人厌的孩子。惜春没在宁府长大,才成全的她的名誉。贾珍那样的哥哥,不如没有。老太太的心里装了这么多的孩子,想着她们的冷暖,考虑着她们的幸福。
黛玉的到来,让她看到了曾经的贾敏,那个她最爱的女儿,她把黛玉捧在了手心里,让她和宝玉享受着一个待遇,看见两个玉儿吵架她也会伤心着急。黛玉宝玉病了,她也不得安宁。她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他们在自己身边快乐。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他们送去。
贾母是明晰事非的,所以她支持凤姐,为凤姐过生日,这对于邢王夫人都没有的待遇,自然提升了凤姐的地位,她的支持让凤姐可以大胆的管事理家。应该说她才是凤姐的后台,,是她给了凤姐一个空间,让凤姐自由发挥。凤姐的个性应该说是贾母成全的。她的能力是得到了贾母的欣赏才得以成为贾府的风景。
大观园的繁华与清灵也是因了贾母的大气,才得以生存。孩子们作诗,孩子们玩她都全力支持。若换了邢夫人和王夫人才就不可能了,那二位根本不会喜欢和欣赏。可是贾母喜欢,她是有品位有见识的。白雪红梅,她让惜春画画,刘姥姥来了,她带她逛园子。给黛玉换窗纱子,她的心里有美有爱,所以那些年轻的女孩子才有了个快乐天地。
她给宝钗过生日,是礼也是情,宝钗的个性她不喜欢,但是她也明白宝钗为家为母的孝心。她对李纨的照顾也有一份怜惜之心。就是紫娟的玩知让宝玉病了一场
,她也没怪紫娟。她是宽容的贵族,应该说宝玉黛玉有这么一位长辈才成全了他们的情。如果没有老太太他们早就被隔离了。哪里还能天天见面。
是贾母在撑着贾府的场面和繁华, 她在给着那些孩子们快乐和希望。
珍爱红楼-----多情误美人
宝玉太多情。
宝钗会让她分神,黛玉让她分心,看见一个金麒麟,也要藏好了给湘云。香菱平儿这些本与他无关的人,为了不能尽心,成了他的憾事。有了平儿理妆,香菱换裙,也算让他开心些。龄官划蔷也他痴迷,一个未曾的谋面的秋芳也他心想之。刘姥姥口中的茗玉小姐,也让他叫茗烟跑了一天去找。一个倒了杯茶的小红,会让他想着是否叫上来。你看宝玉是不是太多情了。
多情误美人,好好的金钏在王夫人身边混成了大丫环,与鸳鸯平儿一般,地位本是人人所羡,一个月一两的月银,活又轻省,王夫人不是什么好主子,可人家有地位,她的丫环吃不了亏。走到哪不是人捧着。你看湘云送礼,还有四个丫环一份。可是宝玉好好的不午睡,跑去和金钏胡说,结果让王夫人大怒,他到跑了,金钏挨了一掌,被撵了出去,人言可畏的世界,让金钏如何面对,再进贾府无门,而宝玉的不出面,让她死了心,想想未来的岁月,金钏投了井,她对宝玉是失望到了底。平日时说的好听,到了头来,苦还是她一个人尝。为这宝二爷该打。一条命呀!
那个身边的晴雯,自为是老太太派了来的,所以是有些娇气,平日里谁也不服。顶撞袭人,不听指挥,打骂小丫环和老婆子,结果偶尔和宝玉吵了一架,二爷气头上,要赶人。还是袭人求情才了事。晚上宝玉高了兴,又哄头人家撕扇子玩。说是千金难买一笑。宝玉高兴的时候宠着丫环无法无天的玩,却不知这是王夫人最难以忍受的事,一个金钏也没让宝玉长记性。最后王夫人查抄怡红院,晴雯被赶了出去,本来有病,这一气病重而死。芳官出了家,这芳官也是宝玉最投缘的的玩伴。你看二爷的多心误了多少美人。
那黛玉是宝玉的知己,是宝玉为之痴为之狂的人,一句黛玉要走,他就
没了魂,可是黛玉对宝玉从不曾放心,宝玉的孩子脾气,拿不起放不下,黛玉明白,宝玉做不得主,归根结底,宝玉是个没打算,只会做梦的小公子,他人还善良有点品味比花花公子强,只是当不得家主不得事,你说黛玉能放心什么。黛玉的心事多因不放心。说起来黛玉也是宝玉误的。
最终嫁了他的宝钗,在成亲后看着宝玉出家,这一生的红尘是空,宝钗何错,得宝玉如此相负,有泪为谁流。曾经的关心,曾经的针线,曾经的梦想,宝玉你既无心,何心娶亲。说是病的糊涂,那是心糊涂。
只因多情误美人,宝玉误的美人不少!
珍爱红楼-----明白人
薛姨妈是个明白人。在那个夫死从子的社会里,薛姨妈却明白儿子不争气,转而重女轻男,把心思放在懂事聪明的宝钗身上,一心为女儿谋划,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宝钗和薛蟠若有争执,她是向着女儿:你等我教训那个畜生,你有个好歹,我指望哪一个。你看人家是何等的清楚。别人家的儿子做错了,都是怪别人,觉得自已的孩子好,比如王夫人就是这样,不说宝玉不好,总说他的儿子被人教坏了,不想想宝玉本就是那个样子,何用人教
,若一教就坏,也好不到哪里的。薛姨妈却是怪自己的儿子,这一点她比王夫人强。
香菱是买来的丫环,她还怕薛蟠配不上人家,白误了人家,一开始并不乐意给了薛蟠做妾,后来还是正式请的客。后来说岫烟的时候,还是介绍了给薛蝌,觉得自己儿子配不上人家。当然这也拉近了和邢夫人的距离。
家里有房子有地。却一直住在贾府,这也是高明之处。这样一来好管束儿子,二来也让宝钗有机会接近宝玉。应该说她是存了金玉之心的。把女儿嫁给自己姐姐家,又是那样的好人家,宝玉又是一表人材,府里的凤凰。这样的安排,当然于宝钗是最好的归宿。她在家里说一不二,到贾府还要哄着老太太,这也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对这个女儿,她是一百一的疼着。她和邢夫人结亲时,尤氏就说薛姨妈好说话,邢夫人事多,可见薛姨妈的为人还是厚道的。
她明白自己的儿子,后来儿子娶了夏金桂,折磨香菱的时候,她就说香菱没有错。她心疼自已的女儿,从不让儿子惹女儿生气。为了宝钗她住
在贾府与老太太保持着那么好的关系。对于薛蝌也是真心的关怀。当日老太太提起宝琴和宝玉她也是乐意的,可见她并不自私,对宝琴也是一样的关心。
珍爱红楼-----水晶玲珑心
黛玉最是水晶玲珑心,五岁入贾府时,就步步留心,刻刻小心,怕人耻笑
了她,一看贾府的生活习惯和自己家
中不同,马上一一改了过来。一个小孩子能有这份心,是够机敏的了。
周瑞家的送宫花,她看了一眼便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了也不给我。其实以她的聪明,怎会不知,人家送花只是顺路而为,难不成还先绕远路,当然是走到哪里算哪里,黛玉是冲着宝钗在说这话,她不乐意宝钗的到来抢了她的风头,人人都拿她和宝钗比,偏还有个金玉之说,最是让她心烦,她的矛头指的是一切和宝钗有关的事。
宝玉探
宝钗,她随后就到,分明是早让人注意宝玉的行动,要不然怎会那么巧,去了还偏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你看她把人家宝钗心里想的话都说了出来。宝钗到只能说:我不解,这话是什么意思。你看她搅了宝钗的局,还要说的宝钗无言可对。宝钗不过劝了句宝玉别喝冷酒,那宝玉听了,她就笑而不语,等到她的丫环送手炉,她就说:怎么别人的话你就听,比圣旨还快,我的话全当耳旁风。宝钗知她惯了的,并不在意,倒是薛姨妈奇怪:丫环
想着你倒不好了。黛玉自有话说:不想让人说她轻狂。最后薛姨妈说:你就是个多心的,才这么想,我就不这么想,这老太太哪懂黛玉的玲珑心,这话是说给宝玉听
的。
黛玉是聪明都说了出来,自是机敏可爱,宝钗的智慧都放在心中,自是大度。黛玉作诗时,倒是和气的很,常让李纨冠军给了宝钗也不介意,这是她可爱的一面。她待人真诚,教香菱学诗的诲人不倦,真是让人欣赏。她和宝玉吵架
,宝玉必输,宝玉啊里说的过黛玉,总是呆呆的,黛玉又笑了。宝玉才笑了。
探春管家时,她对宝玉说“闲时替你们算着,进的少出的多,如何是好,如今省俭一下是对的。”你看她也不是白闲着的,心里明白着,也忧愁着贾府的经济命脉如何维系。若是有机会,她也能管的头头是道。你看后来府中
查抄吃酒赌钱的,就没有她那里的人,她管人也是有一套的。只有宝玉天天吃喝玩乐,不想实际生活。尤二姐入府时,人人皆被凤姐骗过,然宝钗黛玉皆为二姐担心,看来她对凤姐是深知的,比王夫人和老太太还知道。
宝玉挨打,她没看见凤姐去看,就想她如何不来,一定要来讨老太太的欢心的。她因哭肿了眼睛,才不见凤姐,不去公开看宝玉,怕让人取笑,你瞧人家黛玉想的多周到。宝玉诉真情,她听了两句忙抽身就走,原是明白,有些话心里知道就行了,听全了也不是好事,又做不得主。等到手帕题诗,才是真情流露,也只是面对自己时才敢写出想写之话。
王夫人给袭人二两月银,内定了袭人的身份,她和湘云去给袭人道喜,她是小姐,袭人是丫环,可是她也随和的去了,是深知袭人身份于未来的影响力,和她在王夫人心中的地位提升。赏花时袭人送茶与她,她的道谢,也有细心的一面。
宝钗的人来给她送燕窝和冰糖,她谢了,又赏钱又聊天。她分钱的时候,宝玉的丫环佳蕙来了,她随手抓了一把给佳蕙,你看这人情世故,她是也明白的很。她和宝玉说话,看见赵姨妈来了,忙使眼色让宝玉走,知道赵姨娘会在宝玉身上生事,对赵姨娘又是倒茶又是客气。
中秋夜和湘云联诗,当时并不想写,只是不忍负湘云请情,在很多时候她也是体贴别人的。所以才那么明白紫娟对她的情意,二人才有了姐妹的情怀。
宝琴来时,贾
母那么疼宝琴,超过了对黛玉,宝玉怕她不高兴,结果她赶着宝琴叫妹妹,对宝琴像对自己的妹妹一样,让宝玉惊讶。她也是爱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样一个才华灵透美丽可爱的女孩子,难怪连宝钗也喜欢她,原是她太招人爱了!
珍爱红楼----红尘梦幻
宝玉宝玉,分开可不就是宝钗黛玉。作者从一开始就让这三个人宿命的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红尘的深情,一个是梦里痴情。一个在于世,一个在于心,心与世的爱,都有难分处。
宝玉先见的黛玉,当时恍若前缘相逢,一
句这个妹妹我见过的,一句黛玉无玉,当即摔玉,那一刻石破天惊的情缘,让在场的人无不惊慌,真摔了玉宝玉可怎么办。宝玉不惜玉,可替他在乎的人多了。黛玉也怕玉碎,袭人说的好,真摔了玉,让妹妹心里脸上怎么过的去,是哪,黛玉在乎宝玉怎么会不惜玉,玉随宝玉而生,当然是宝玉的护身符了,黛玉的心是希望宝玉好的,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黛玉的心中是宝玉最重,这是生命的情缘。因为太重,常常伤心,总觉得不够好不能放心,太多的头绪,哪一句是真心的承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情缘深厚时,此刻的黛玉是无所求的,童年的伤痛渐渐平复,贾母的爱,宝玉的呵护,那时的黛玉也是无忧无虑的心境了,花正好月正圆,黛玉也是巧笑嫣然的小女孩子。
宝钗的出场,让一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宝姐姐,一来就让收拢了太多人的视线,她是王夫人的亲戚,这一层也是得天独厚的机会,让她可以走近宝玉,让黛玉忧虑,宝玉还不明白黛玉的小心眼如何而来时,黛玉已是锋芒尽现,那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让人以为是一个小孩子的任性,其实是把花扔给了宝钗。宝钗的东西她不喜欢。她的借题发挥,因为不自知,所以连宝玉也不知真实原因,一个人心里防着另一个人,是不喜欢任何与之有关联的事物。这种反对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宝钗初见宝玉时也是惊喜的吧,她十四岁进贾府,心智已然成熟,贾府的事早已尽知。母亲和姨妈的安排她也是明白的,宝玉的人材也是让她惊喜的。
在第一感觉她就读懂了宝黛的情谊,这份天然的敏感,让她藏得连自己都瞒过了。那样的情太直白太深刻,是有心人一眼就明白的。宝钗有心,自是心知,宝钗无心,放不下自己的情与家庭的责任。贾府是她的世界中最好的选择,宝玉是她能面对的人中最好的选择,明知宝玉心有所钟的时候,她巧妙的避着宝黛的场合。可是又不由自主的关心着宝玉的一切,一次次执著的得罪宝玉让他去读书,宝玉挨打时的关心。在袭人身上花费的一切,不都是因为宝玉,连宝玉身边的一个宝玉叫不上名字的小丫环的为人品性她都清清楚楚,这份用心可其深。
为湘云出钱请客,给黛玉送燕窝,为岫烟赎衣服,在不经意间,她把真情展现了出来,她也喜欢湘云的明朗,那份天真快乐是她童年的影子,她也爱黛玉的清高才华,那是她少年的时代,她心疼岫烟的忍,那是她此时的心情。她关心着她们,怜惜着她们,是因为她无奈着自己的人生。
为了母亲,她要进贾府,为了家族她要考虑金玉之说,一切的一切,是真是假,已不重要,红尘就是如此,你投入了太久,真假自己也分不清。
一个是红尘深情,一个是梦里情深,二份情,都放在宝玉身上。只是宝玉不懂,全都负了。若不负黛玉的泪何以从春到夏,若不负宝钗一生的岁月何必都成了等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