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黛玉与红玉
二人本是同姓,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黛玉是绛珠转世,绛为红色,她该为红玉才对,可是却黛玉,西方有石名黛可画眉,黛自为黑色。
黛玉自进贾府深得贾母宠爱与宝玉同吃同玩亲密无间。小红是分到了怡红院。黛玉美丽,小红也有三分容貌,黛玉对宝玉一往情深,小红对宝玉原也有心,只是后来让晴雯秋纹碧痕等人弄得灰了心,才转而把目光放在了贾芸身上。黛玉聪明,过目不忘,才思敏捷,做诗大多是一挥而就,小红机敏,凤姐让她办事她办理漂亮。黛玉能言,得凤姐的欣赏,小红嘴皮子好使,几句话说的凤姐欢心,最后把小红要了过去。黛玉喜欢宝玉,宝钗自是深知。小红与贾芸手帕之情偏宝钗听到了。
黛玉和宝玉的定情信物是手帕,由晴雯送给黛玉,黛玉仔细思索,才知宝玉深意,有了题帕三绝。小红与贾芸也是因手帕而定情。小红丢了帕了,故意当着贾芸让坠儿去找。贾芸把自己的手帕给了坠 儿让她交给小红,小红心领神会,又把自己的手帕托坠儿给了贾芸,彼此心知。
小红与黛玉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都与宝玉无缘,小红主动放弃了,黛玉被逼放弃。二人定情之物皆是手帕。看来贾芸与宝玉也是一样心肠。只不过小红和贾芸更主动些。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小红离开了怡红院去了凤姐那里,不用面对抄捡大观园,也不用担心王夫人的审查。黛玉性格内向,小红攻于心计,但对情都有一份主动。小红应该是更外向的黛玉。是黛玉敢做敢为的另一面。
珍爱红楼--情到深处是空
宝玉是最宠着黛玉的,他的心里黛玉是美的极致。所以初相见时一句黛玉无玉,他才会摘了玉狠命的摔去。他有他的道理:神仙似的妹妹都没有,可见不是好东西。原来他的眼中黛玉才是最好的。
那些年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如何的欢天喜地,就算事事要宝玉赔不是,宝玉也是快乐的呀。好吃好玩的都要给妹妹留着,是怎样的情字。宝钗不来,黛玉是没理由犯小心眼的,宝钗带金玉之说进贾府,这对黛玉当是不喜,宝玉却浑然不知黛玉心事。只要他一去宝姐姐那里,必要让黛玉哭一次闹一场,他在赔不是才算了局。这样的情景里,两个人都是一个痴字。宝玉的心事,黛玉怎会不知,并不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是太易忘情。爱博而心劳。一个划蔷的女子也让他痴了,水里的鱼,天上的雁,园子的花,都让他累心,更何况是一个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黛玉的心太大太小只有一个宝玉,才会处处用心,情字原是她的一生,太满了可不就空了。宝玉的心太大,他的心事太多。前才说了,黛玉死了他出家,后又说袭人死了他出家,难怪黛玉说他胡说。可不是胡说才让黛玉流泪。
黛玉的美是人人认可的,连兴儿、薛蟠都如此说,可见黛玉的美是仙女似的出尘而清灵,美的人连欣赏都不必了,只是一个字美。晴雯自是美的了。晴雯对宝玉的心,是有些像黛玉的了,所以才由着性子来,冲撞自是经常的了。宝玉说这屋子里就他磨牙。可见晴雯的脾气只有黛玉可比的了。可人家是老太太的心肝,凤姐哄着的了,晴雯的地位还在袭人之下,如此的个性,自是天娇的,所以晴雯得罪的了多,不说怡红院里让她得罪了的,就说王善保家的,本是大太太的人,有几回能进园子,可偏就恨了晴雯,那种恨不是信手掂来,似是忍了很久,那样在王夫人面前搬弄是非,一下子就中了晴雯的要害,晴雯离园,她是第一人。晴雯的打击力是太大了。晴雯和宝玉吵,最后宝玉气得要撵她走,还是袭人跪下了,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宝玉终是大少爷,在气头上不会哄着一个丫环,那黛玉是妹妹,晴雯可还是丫环。晴雯的心中只有宝玉,所以才有勇晴雯病补孔雀裘,那一节的晴雯是用生命在诉说她对宝玉的情。只有对宝玉好的事,她原是不惜命的。这情太深所以也成了空。
黛玉晴雯对宝玉的情太重,重极成空。而宝钗和袭人则不同。宝钗是一个礼字在那里,她对宝玉是有情,但是可而止,不会伤害自己,她作事先想会不会落人口话,最后的二奶奶是她。这样的结局有些讽刺的意味,然而这才是红尘的结局。袭人也爱宝玉,但她的爱是细水常流,不是晴天落大雨的激烈,所以晴雯死了,她还能另嫁,因为她要活着,她的世界不是只有一个宝玉!
珍爱红楼---明敏冷静花袭人
在怡红院里人多(大丫环七个,小丫环8个加上袭人16个,还有那些管打扫教规矩的老婆子,总共算下来也要五六十人)口杂的地方,当它的管家是要有些冷静的。袭人的处境是不错,她是老太太的丫环,拿的是老太太丫环的月钱,一月一两银子,职责是管理怡红院,怡红院的主人是贾府的凤凰宝玉,这里自然成了众人关心的地方,有好意的有歹意的,别管什么意,就是不能有点错,只要让人抓了毛病,好意歹意一样的厉害,承担责任的都是袭人这些伏侍的人。所以没有些明敏冷静袭人是坐不了这个位子的。
所以宝玉送她的东西让李奶妈吃了,她忙说她不爱吃,李奶妈无理取闹来骂她,她不分辨只能哭,这个告老解事的老奶妈,袭人是惹不得的,宝玉还要看她三分薄面,袭人也得贤良的名声只能供着老太太。晴雯的言语讽刺她只能听如不听,自己内部鸡飞狗跳的,最先吃亏的自是主管,所以平和是最重要的,忍耐是最重要的。整个怡红院的银钱大小出入事务都要经她的手,能力自在人心,所以那些小丫环都服她。
说她明敏冷静,还在于她母兄要赎她时,她坚决不从。她想的对,确实以她的地位是比一般人家的小姐尊贵,况且她有贾府每月的月钱还能帮助家中,倒是一举两得。而且她那样的人家,并不是不愁吃喝。一旦稍有变故,她又成了被卖的人,那不真不如留有贾府好,打小就知道经济决定一切的袭人入了贾府那个人人一双富贵眼的地方,她总是会明白什么是人情冷暖,在关健时刻父母也一样顾不了她,只能顾她哥哥,所以她知道一切要靠自己,所以她不怒她哪知道父母的无奈和不易,在贾府她是努力要做一个好丫环,也许她心里还会感谢贾府买了她,没让她落到更坏的下场,而她家也因为她的卖身钱渡过了难关。现实中袭人进步的很快。虽然她没晴雯漂亮,可是她是第一个在宝玉身边的人,虽然她没晴雯讨老太太的欢心,可是她是老太太最放心的人。而且她明白的知道,老太太高高在上,是不会亲自出面管理她们这些丫环的未来,于是她把目标锁定在了王夫人身上。
宝玉挨打,金钏跳井,聪明的袭人也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她像王夫人提出来让宝玉离开园子,防患于未然,是她的聪明之处,宝玉一个大小伙子早晚会离开女孩子居住的大观园,这是个事实。袭人不说,也会有人说,王夫人早晚也会考虑到这一层,袭人说了。说的时间地点都对,所以迎合了王夫人的心事。让王夫人看到了这个丫环在着和她一样的正统的思想,这才是王夫人高兴,宝玉身边有一个和王夫人想法一致的人,王夫人自然放心了。若说是为了对付黛玉却是夸大其词,黛玉是主,袭人是仆,这点袭人是明白的,她不会去做越礼的事,那是划不来的,主子们战线是一致的,袭人才不会让自己犯险呢。这一回她得到了王夫人的肯定,所以才让王夫人确立了她姨娘的地位的月钱,袭人是成功的。
宝钗初见袭人时,谈了几句话就心想,倒不可小看了这个丫环,觉得她言语志量深可敬爱。你看高傲的宝钗小姐都觉得袭人不凡。黛玉刚入府因了宝玉摔玉,晚上哭了,袭人来劝,那份妥帖是让人感动的。袭人和湘云的关系是极好的,湘云来了送她东西,还到怡红院看袭人,可见二人的关系是极深的。袭人给湘云送东西,特意说姑娘喜欢碟子就留着玩吧。足见袭人在乎云儿。贾赦要娶鸳鸯,平儿和袭人都骂贾赦,为此还得罪了邢夫人。袭人也有她的正义感。晴雯被逐,王夫人不让把晴雯的东西给她,袭人还是悄悄的收拾了出来,让宋妈妈给晴雯送去,王夫人刚发过脾气。袭人还敢如此,可见她也是有担当的。众人都说,若不是袭人,宝玉的屋里还不知闹到什么田地,可见宝玉之淘气。
懂忍的人才知进,懂退的人才能保护自己,但是关健时刻也能抓住机会 ,这些袭人都做到了,她是明敏冷静的!
珍爱红楼---黛玉与宝玉
说是三生石上早相识,也是一段奇缘。当时是人生若只初相见,所以一切是美是幻,没有忧伤没有伤感,想不到红尘一场相逢却是一个泪字成缘。黛玉是还泪的,所以是宝玉有情要泪无情还是泪。
第一次相遇,都只说是早就相识,所以才会摔玉,摔得那个痛快,黛玉却早已是吓坏了,宝玉不懂人情世故,黛玉此时却已深知,倘若玉摔坏了,她脸上心上怎过的去,还不让王夫人恨死了,老太太急死了,宝玉不知,他的玉就是他的命,他可以不要命还有很多的人替他要。所以黛玉才会流泪,当夜宝玉已然入梦,黛玉却在垂泪。连袭人也要跑过来安慰一下,袭人大约是想到了黛玉会心在不安,必竟不是谁都能适应二公子的性格。这是黛玉为宝玉第一次还泪。此刻她是哭得伤心,宝玉是睡的安心。总觉二人是无缘的,并不是心意相通。
宝玉第二次摔玉,幸得袭人和紫娟等人拦下来。袭人劝他:倘若真摔了玉,让妹妹脸上怎过得去。黛玉一听正说到自己心上,可叹宝玉不如一袭人。这说的妙,真是妙。袭人是宝玉的丫环,她都明白真摔了玉,第一个难堪的必是黛玉,可惜宝玉白白的体贴了黛玉多少年,却不知黛玉是不要玉碎的。
二人每每争吵,都是宝玉赔礼了事,宝玉是一心要哄黛玉不生气,可是却不知黛玉生气的真原因,所以才会每每再犯。二人心中都有对方青梅竹马必是有情,两小无猜本是真心真意,只是二人并 不是真心了解对方。宝玉一想出世,才会对宝钗说的寄生草那么感兴趣。直夸宝钗博学。黛玉当即不悦,说他安静点,还没看山门他倒妆疯了。黛玉只是生气宝玉赞宝钗,却不曾想到是宝钗的话合了宝玉的心事了。元春省亲,宝玉做诗全是应付,黛玉却是安心大展其才压倒众人,这心本是入世的。二人的想法并非完全相同。只是年纪太小都没到面对生活的时候,所以很多想法并未完全显现出来,平日里是吟诗作画,不解人生艰难。
面对刘姥姥,黛玉是看戏的贵族小姐心,宝玉却是真心的关怀和敬重刘姥姥,所以刘姥姥的话只有他会当真。所以他才会给刘姥姥要杯子。黛玉取笑刘姥姥,宝玉是无此心,宝玉的心中刘姥姥比赵姨娘那些人还要亲切可亲。
黛玉和宝玉吵架剪了玉上的穗子,她想的是管定她再穿了宝玉才带,可是不久宝钗让莺儿用金线给宝玉穿了,那宝玉听了却是喜之不尽,忙命人取金线来。从前玉上的穗子是黛玉所穿的,必不是金色的,而今改用金线,宝玉却未觉不合。可见宝玉并未体察黛玉的心事。黛玉是要与宝玉有关的事物都与宝钗无关,如今玉上穿金线不是真成了金玉之说了,宝玉带着黛玉看见了能不刺眼。宝玉挨打,黛玉看见宝钗的眼睛肿了,便打趣宝钗说是哭一缸子眼泪也治不好棒伤。可是她的眼睛早哭的连凤姐不敢见了,人家宝钗可是大模大样的和母亲一起去看宝玉,和老太太等人有说有笑呢,黛玉却只是远远的望着怡红院。
黛玉用情太深太专,所以眼中不进沙子,反倒是并不太看得清宝玉的心事了。宝玉最重的是黛玉,所以别人话不合意,可以转身就走,连云儿他都能轰出怡红院,让人家去别处坐着。你看多不客气,人家是客人,可是对黛玉他就不敢说这样的话,其实他重黛玉胜过重自己,未必他真的以为黛玉的想法和他一样,他的想法连他自己也是慢慢的明白,何况别人,只是他一心想着二人想法一致,他不能面对黛玉不是他心中的黛玉,他只要相信黛玉就是他心中的黛玉。别的一律不管,他相信黛玉就是相信自己,所以就不必知道黛玉真正的想法了,凡正宝玉的知己是黛玉,这一层他深信就够了。而黛玉对宝玉亦是如此,所以二人真的在想什么不重要了,红尘中有一个人让你如此放心也是幸事。
你好我就好,你失我自失,这是二人的心事,太近的想法,凡到生成了太远的距离!所以红尘不懂,所以王夫人会跳出来指着晴雯说她像黛玉,说她最看不上那个样子,如果晴雯不像黛玉,命运会不会好一点,王夫人的手会不会轻一点,必竟对芳官和四儿比对晴雯要好些了,不是让人架出去的,不是连衣服也不许带的。那样子真是太失风度了,那一刻的王夫人简直就是赵姨娘的好学生。
黛玉和宝玉之间只有老太太在成全,本也是有希望的,可是老太太在前八十回却未开口,又似无缘。红楼隔雨相望冷,黛玉和宝玉想望却是无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