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杂志留名声

标签:
情感文化 |
报刊杂志留名声
恢复高考那年的深秋,我所在的富阳县春江公社民主中学来了一个检查指导组。
在当晚的情况反馈会上,几盏昏黄的煤油灯吐着火焰(那时经常停电),散发着呛人的气味和熏人的黑烟。会上,只见那位身材魁梧、头发花白,说话中气十足的组长,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似列出了一张清单,如布置在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不能太高,要方便学生阅读等。
原来,检查组这三位老师,来自于同属青云区的东洲中学。情况汇总发言的是组长陆汝斌,系东洲中学校长,他曾在县属中学担任过校长。
当时,二十出头的我,可谓初出茅庐,像陆老师这样的大人物,既不敢主动去握手,更不会靠近对话,所以,我初识了他,他无疑忽视了我。
恢复高考,神州大地迎来了明媚春天,我也沐浴春风。时间往后,1997年暮春,我又因缘际会地从教育系统调到富阳市委办公室下辖的报道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那天,案头惊现一本《夕阳情》小册子,内有文章44篇,是一个月前编印的。浏览后获悉,作者是我初识了二十年的陆汝斌老师。
后来陆老师曾重回大源中学担任校长,再后来调入中共富阳市委党校。1992年12月他从党校退休后,受聘于市体育总会秘书处,主编《体坛风采》,从事群众性体育宣传工作,这是一本体育新闻的作品集。
随后,这张双月出品的8K小报,总是如期而至。而我,定然会细细品味,捕促一些新闻线索。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陆老师为了编辑这张的小报,他既当记者,又任编辑,跋山涉水,在富春大地挖掘体育方面的新人新事。为此,我撰写了一篇人物小通讯,并以他书名《夕阳情》为标题,刊登于1999年5月26日的《浙江日报》6版。
2003年12月,也就是我从市委报道组转岗至财税局一年多后,居然收到了陆老师2.0版的《夕阳情》。时隔6年,他再版的同名新书,是他从全国17家报刊杂志所发表的720篇文章中,挑选出135篇而结集成书,全书分“体坛风采”“三言两语”“余热生辉”“生活情趣”等五个部分。
(自费印发《夕阳情》)
(填充赠书格式新)
最后,他还把我与富阳日报两位领导报道他的这三篇文章,以“感谢记者”为栏目而编入。
(一并缅怀赵洪法副总编)
(编入《夕阳情》中《夕阳情》)
“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陆老师退休后这11年间,不仅编辑了66期《体坛风采》,还先后被评为《中国群众体育》杂志模范通讯员、《体坛报》(浙江)和《杭州老龄》优秀通讯员、巜杭州日报》积极通讯员、《富阳日报》十佳通讯员、全国“科学养生、文明健身最佳老人”及富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富阳区“最美老干部”等。
如果要说我与陆老师后来的相知相遇,那些我们共同参加的活动无疑值得回味。如富阳日报多年的年终表彰会,富阳广播电视台的行风评议会等。特别是电视台举办“晓亮热线”栏目研讨会,“热点面对面”栏目开播一周年座谈会等,陆老师虽年逾八旬,但均被应邀参加。记得最后一次,我直接驾车把他送到家,师生般友情与日俱增。
2024年4月8日,从《富阳日报》惊悉陆老师去世的噩耗,我按讣告上所留手机号,发了两百多文字,其中那副挽联是:
严谨治教富春江畔传佳话
勤耕不辍报刊杂志留名声
(情真意切的留言)
两周后,其长子约我加微信,帮他为其父写一百字的《墓志铭》。
当日,我便发了如下文字,也算是和陆老师作最后的惜别:
先父陆汝斌,富阳区委党校退休干部,曾任场口中学、大源中学及东洲中学校长,2024年4月6日去世,享年93岁。
先父终生从教,严谨治教,富春江畔传佳话。退休后,勤耕不辍,着力宣传群众性体育事业,报刊杂志留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