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新闻媒体2023年7月评议
(富阳日报评议)
一、闲评三题
(一)对7月20日稿子的几条商榷
1、3版主标题《在龙门山上安个家
三代人成了护林员》图文并茂的整版报道。
今年4月4日4版,该报已经对这个三代护林之家以大半个版面进行报道,引题《在龙门山深处》,主标题《祖孙三代护林员
守护山林半世纪》,副标题《富阳最年轻护林员孙山援:传承好一大家子敬业爱岗的精神》。
而作为评议员,在4月份的新闻评议中,还对报道标题提出更改,觉得既太长,又太烦,不妨改为:
主标题《龙门山上有个三代护林之家》,
副标题《孙山援成为富阳最年轻护林员》
更改后,主标题上有点故事性,副标题上有点新闻性。
评议员认为,时隔3个月,报纸再次对这户护林人家报道,且内容大同小异,值得商榷。
2、4版《富春山居图
常安共富景》中,对所附的图片应标注一下具体地点。
3、4版面《大源镇开展残疾人书法绘画艺术沙龙》“邀请富阳书法协会成员李冬生授课”中,“富阳书法协会成员”应为“富阳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二)对这条新闻有关内容的商榷
7月11日3版引题《“赛场级”羽毛球场地、硬核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主标题《旧厂房变身健身房
村民有了“新田地”》,新闻事件很好,但标题与配图值得商榷。
1、标题不妨改为如下:
引题《昔日挑担拉车种田地
今朝跑步拉臂练腹肌》(文字均来自于此版面中)
主标题《春江街道八一村将闲置厂房改造成健身馆》
这样一改,新闻内容均在标题上,至于“新田地”说法显得生僻,也叫不响。
2、两张图片没有人物:
人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新闻图片的魅力,就在于它以形象语言来表达新闻内容,而新闻照片上没有人物,这是新闻要素不全的表现。正文中有这样一段:“村民董阿姨今年70岁,她正在踏步机锻炼身体。”,这样好的场景,为什么不捕促拍照。
(三)对三条稿子标题的商榷
1、7月4日8版引题《红色领杭迎亚运
向美而行展风采》中的“杭”,应改正为“航”,即《红色领航迎亚运》。
主标题《大源镇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暨“七一”表彰晚会》中的“举办”,宜改为“举行”。
2、7月11日2版引题《富阳2023年度水利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中去掉“度”“全部”三字,并调整次序,即:《富阳完成2023年水利民生实事项目》。
主标题《受益人口3.6万人 灌溉受益面积6550亩》中去掉“人”“受益”三字,即《受益人口3.6万 灌溉面积6550亩》,这样既简练上口又对仗。
3、7月17日头版引题《疏通小堵点 畅通民心路》,主标题《城区6个交通堵点实施改造 3个已基本完工》。
分析:在引题与主标题中“堵点”一词分别出现,最好不出现重复的词谓;主标题由两个短句组成,读时需要停顿,标题最好是一句话,这样也容易被人记住;仔细一看,原来改造的小堵点,就是6个交叉口,那何不出现标题上,让人一目了然。
不妨改为:
引 题《改造交叉口
畅通民心路》
主标题《城区6个交通堵点改造已完工3个》(即去掉“实施”“基本”4个字。)
二、报海拾遗
1、6月28日5版新闻《农村小路不会有交警?一个中午六人酒驾被查》第2段:“最终,夏某某因无证驾驶和再次饮酒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罚款2500元,行政拘留12日”。
法律规定,县级及以上公安机关有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违法人员作出的处罚并不是交警,而是公安机关作出的决定,因而宜表述为“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2500元。
2、7月13日第7版《全国技术能手易际光:我在富阳安个家》第3段:“2016年,他应邀来到富阳,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从此在富阳扎下了根。”
2014年12月富阳撤市设区,也就是富阳现在不能算作城市,可以更正为“2016年,他应邀来到杭州市富阳区,被城区繁华深深地吸引,从此在富阳扎下了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