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情缘

标签:
文化情感 |
西湖情缘
(一)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富阳县春江公社民主完小的中高段学生去杭州春游,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远行,也是我第一次到杭州,这件事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怕迟到而掉队。
队伍过了南星桥,我们入住在中河边的“凤山旅馆”。意想不到的是,该旅馆是一幢二层楼的木结构房子,和我们农村里的住宅差不多,脚重重地踩在楼梯与楼板上,会发出“嗄吱”“嗄吱”的声响。
(二)
时光似水,岁月如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这个凤凰男囊中羞涩,不识远方的繁华市井与秀丽风光,勉强带着新婚妻子到杭州一日游,在西湖的三个小岛上,留下我们甜蜜的微笑。
初为人父后,我总想尽早带这对龙凤胎去看看西湖。不要像我,十一岁首次赴杭,竟然还没有看到西湖。
儿子三岁时,对“飞机”等几个词发音不清,好像舌头展不过来。于是,我带着儿子来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部,由医生确诊是否有舌系带过短症状。
医生检查后,看着儿子一副机灵的样子后说,舌头与智力都没有问题,不要着急的。
随后,如释重负的我,沿着延安路来到风光旖旎的西湖边,叫摄影师为我们父子俩拍了一张照片作留念。
另有一次,我到杭州出差,顺便带着儿子。办事毕,沿着西湖走走逛逛,我们到龙翔桥再乘公交车返回。
儿子女儿如手心手背上的肉。那年暑假,女儿从老家回到我们身边,清晨,我悄悄推醒睡梦中的女儿赴杭。公交车上,偶遇一位在富阳工作的杭州籍老师,她不解地问我,还有一个呢?我说,儿子已两次见过西湖,女儿一次也没有,今天特地带她看西湖。
见到这个水面波光粼粼,湖上荡漾着无数游船的西湖后,抱在怀里的女儿,与我的脖子靠得更近了。在与儿子合影过的地方,我们也合了影。
孩子们小学毕业那年,我们一家四口慕名来到黄龙洞,结果该景点正在整修改造。于是,我们翻山过岭,参观了浙江博物馆。最后走过诗情画意的白堤,回头看看醉人的西湖,实在舍不得返程。
(三)
好事成双,梦想成真。2004年,当这对龙凤胎考上省外的一所985大学后,我想最好有一个在杭州工作,我们来看西湖多一份理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夫妻俩退休后帮衬儿女已有六年了,杭州成了第二故乡。空闲时,我俩也成了在西湖边赶风景的老人。
被白居易誉为“蓬莱宫在水中央” 的孤山,是南宋时期的御花园,深植着丰厚的宋韵文化。这几年,我们多次上过孤山,欣赏绝佳的西湖风景,感受积淀深厚历史文化。
特别是那年暑假,我送外孙女到杭州青少年宫学习后,到宝石山上近距离地欣赏保俶塔后,或葛岭下,或黄龙洞下,或岳坟下,天天行走在这条俯视西湖全景的最佳路线,乐享西湖里吹来清凉的风。晚上,我则自发地跟随健步走西湖的队伍,汇入西湖边流动的风景。
于我而言,西湖情缘深植脑海,她不仅成为我人生的风景,更是精神世界的一个枢纽。
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今年6月13日至20日,在杭州退休干部(职工)大学“迎亚运·展风采”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上,我以九首歌咏杭州西湖的诗词被展出。在静心创作时,毛笔在四尺宣纸上沙沙作响,好似穿越时空,与白居易、苏东坡、杨万里等九位先贤对话,实在是一份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