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的两口寿材

(2022-07-21 21:35:39)
标签:

情感

  【写在前面的话】2017723日早晨520的父亲走完了92的人生历程。值此父亲去世5周年之际,富阳区作协散文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学习强国”开展“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主题征文启事》( 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转发。由此,激发了我执笔书写双亲的念头,藉以此文缅怀先父,并祝福母亲快乐健康长寿!

 

                我家的两口寿材

   “寿材”是对棺材的雅称,有的老人还委婉地称其“老屋”,但如果装了死人,抬到了山上之后,人们普遍叫棺材。

   我曾听父亲说过,解放前的一些富裕人家,人到中年就准备寿材,有的甚至会选好墓地,拱形洞穴 。同样,有的人还会做寿衣、寿被,用以增福添寿。

   由此,农村里一些老人闲聊时,往往会相互询问:“你老屋准备好了吗?”

   其实,关于寿材的文字很早就有记载。宋朝的王巩《随手杂录》中写着:先是十年前,有富人治寿材。再看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寓言·老人和树》所叙述:他就想到了自己年事已高,先做好一具寿材是刻不容缓的了。”

   27年前,也就是1995年,我66岁的母亲被瞎子先生忽悠了一下,说她今年有个关。

   记得那个星期天,父亲郑重地对我们兄弟俩说起了母亲关口的事,并表示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此刻,我读懂得了父亲苦难的成长期:16岁时,42岁的母亲因病去世;17岁时,44岁的父亲也因腹泻无钱医治而走了。当时家贫如洗,两口棺材都是用几块薄板临时钉钉的。再说,民间确有做寿材可以消灾解难、安然过关的传闻。

   随后,父亲在村口木材摊上买了几株老杉树后,叫来一个制作棺材技术娴熟的亲戚。经过十多个工夫后,当父亲看到这两口全杉木制作,散发出淡淡的天然原木香的寿材后,脸上露出一丝让人难以觉察的笑容。

   那时,村里虽有不少年近古稀,甚至年龄更大的人,但像父亲那样有打算的不过四五个,他们有的做、有的买,大家最后把寿材放入村北那间闲置的公房,任其岁月慢慢地流逝。

    父母的两口寿材做好了两年后,也就是1997年的春天,富阳市出台了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当年11月起,先在6个镇率先推行遗体火化,翌年5月起全区域推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移风易俗禁棺材。当时,我的父母显得十分平静,殡葬改革好像与他们没有半点关系。

    那么,已做好的寿材该怎么处理呢?最后采取了一个新做法:大凡有寿材的老人去世后,材夫先将寿材底部的凹凸形榫头拷开,也就是将底座与上半部份分割。

   出殡前的一个晚上,遗体入殓后,由亲人围着灵柩守夜。第二天在村口完成常规出殡仪式后,立马将棺材上半部份抬起,待遗体送上殡仪车后,这口棺材就地烧毁。

    2017723日,当父亲走完92年人生历程后,我沮丧地跟着材夫去找父亲的那口寿材。走进这间昏暗的小屋里,只见横七竖八的几口寿材中,有两口新旧与着色相似。我定睛一看,其中一口正面材头上惊现 “刘永金柜材”五个字。我家的两口寿材

 (父亲留下珍贵的字)

   不错,这分明是父亲的手迹,它确实是承载人类遗体的柜子。原来,粗心的父亲,在这桩事上却变成了一个细心人。写上名字后,既不会与人家调错,也为办后事时提供方便。

    我擦了擦眼泪后想,任何人对自己的死亡都存在忌讳的心理,而父亲却坦然地面对死亡。抑或读过四年半书的他,由于担任了近二十年生产队仓库保管员与经济保管员,从而拥有一般农民所没有的动笔能力以及对待死亡的态度。

   父亲70 岁那年所做的寿材,最后92岁派上了用场,他像自己买了一次性全额付款的一套新房,但仅过了一个令我们悲怆的夜晚。

我家的两口寿材
  (父亲最后的新房)

   细细想来,死后的一切做法,无非是做给活着的人看。子女孝顺、儿孙满堂、晚年幸福才是人生圆满的结局。这一点,父亲无疑得到了全村的公认。

    如今,颇有神秘感的寿材已经消逝,而当年村里的几口寿材,唯有我母亲的那一口,还默默地高搁在长凳上。

   而我93岁的母亲,三年前,虽因医疗事故与死神擦肩而过,但现在他不仅能借用助行器走路,而且思路清晰,记忆超人,早餐牛奶鸡蛋,午餐五谷杂粮,每天迎接太阳的升起。

    按她常挂在嘴边的话说:“这个社会真好,我是在享共产党的福啊!”。

我家的两口寿材

 (人间是多么美好--二妹子拍摄于20227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