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万苦,几乎一整日的行程,暮色将临的时候才到达了漾濞.漾濞,唐代曾为南昭国六昭之一.属蒙嶲诏.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因其地处偏远,又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直十分落后.然而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抗日战争时期却爆发了巨大的能量.1938年底,当民国政府决定要修一条抗日的滇缅公路,以保证国内抗日物资的供应时,该县的男女老少,不分民族一起上阵.该县副县长介绍说,当是时,全县每天出工7000余人,自带干粮,自备行李.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凿山劈石,在巍峨高耸的万山丛中,只用了8个月就修通了一条自下关至黄林铺的78公里的公路.速度之快超人想象,因为当时没有炸药.人们就用火将石头烧裂炸开,没有压路机,就用碌碡将路压平.牺牲在这78公里路段上的各族群众,多达500多人.可以想见,在整个滇缅1000余公里的路途上,浸透多少无名的中华儿女的鲜血和生命.
今天,漾濞这段公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了下来.公路依然宽敞,压进路面的巨大石块都已经磨得溜圆.岁月流失,往事已成陈迹.而那段曾经在这条路上展现的历史,却依然跃动在我们的心中.远征军的老兵说,在这条路上开车的南洋机工(司机),也就是南洋华侨,共有三千多人.他们在听到祖国的召唤之后,毅然决然地告别在国外的父母妻子,回到祖国,他们明知道此行的凶险,但没有人退缩.头顶轰炸,盘旋在这条危机四伏的路上,流血,牺牲,几乎是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前后六年多,共有一千多南洋华工牺牲在这条滇缅路上.在畹町,我们看到了为南洋机工树立的纪念碑,虽然,这碑立起的晚了些,所幸机工中有不少人还活着.他们等到了这一天.
然而,在漾濞,乃至整个滇缅路上,我们没有看到为这些筑路人建造的纪念碑.抗战历史中的悲壮一章,早已被湮灭在某党领导的人民统一战线中.我们却在这个战线里看不到抗战的人民.甚至滇缅抗战的历史.幸有滇缅路还在,这是立在百姓心中的永恒纪念碑.http://s2/middle/4b968675g88e962855601&690
保存至今的漾濞滇缅路
http://s4/middle/4b968675g88e9d7d0b153&690
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铜像为组织机工回国参战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