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返汶川(之一)

(2009-03-01 15:54:45)
标签:

杂谈

 

   2009年早春,我再次踏上汶川的土地.凭吊"5.12"地震灾难的遇难者以及看望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父老乡亲.

   按照计划,我最先去了什邡和绵竹.那里有我地震期间曾经采访过的几个失去孩子的父母以及受伤尚未痊愈的孩子.不知道时隔9个月,他们的情况怎样了?他们能很快从灾难的重击下走出来吗?我是多么希望当我们重逢的时候,能看到他们能微笑地站在灿烂的阳光下,但我也知道,出现这样的场面,一定会很难很难.

   一个多星期的走访,一样的感动,一样的伤怀不停地交替着撞击着我脆弱的心灵.几度哽咽,几度垂泪,让我忍不住拿起笔,写下这一篇沉重的文字:汶川祭.

                                         1

   2月21日下午,我乘着志愿者小廖的车从成都出发,赶到什邡洛水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此地离我将要去的蓥华镇还有30公里.估计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去年5月16日,我曾走过这条路,那时通往蓥华镇的公路两旁站满了准备回家的灾民.现在呢,路旁已变得冷清,只看见远处不时升起的一缕缕袅袅炊烟.

   我们的车马不停蹄沿着公路急驰,我执意要去洛水中学看一看.去年我过洛水中学的时候,学校的废墟早已清理完毕.但在校门外还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双手扶着铁栅栏,眼巴巴望着那堆废墟发呆.她默默地站在那里已经三天了,那就是杨波同学的母亲.今天今夜不知她如何,只是洛水中学杨波和其他同学遇难的那座楼的废墟已经化成无声的沉寂.天下雨了,轻丝般的细雨飘飘而下,落在废墟上,落在灯影下,似乎在述说着和我一样的绵绵不绝的哀伤.

   地震时,这条通向蓥华镇的道路被毁的厉害,汽车费尽气力才能在从废墟中"挤"出的一条小路上前行.如今路面上的废墟已经全部清理干净,路况也就好多了!暮色里,汽车在一边是山一边是河谷的道路上急驰.转过一座廊桥,汽车很快就到了蓥华实业有限公司化工厂,我要寻访的陈永宁小朋友的家就在化工厂大门的旁边.此时天已经黑了.我们的车离他家还有老远的一段距离时就看家永宁和他的爸爸妈妈站在路边在等候着我们.地震时,我在成都华西医院认识了他.那时,永宁小朋友仍在重度昏迷中.他本是蓥华镇仁和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地震那天,学校是下午三点上课.学生大都在操场上玩耍.突然间地动山摇,孩子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四处乱跑,幸亏操场空间大,孩子们大多是安全的.小永宁太小,他躲到操场的围墙边,靠在那里一动不动.哪里想到,就在此时墙塌了一下子把他拍在墙底下.当永宁的父亲和母亲一起风风火火赶到学校时,孩子已经不省人事.呼吸停止,只还有微弱的脉搏.夫妇俩将永宁送到什邡医院,人家拒收,理由是孩子瞳孔已经扩散,没救了.永宁的父母不死心,又马不停蹄将永宁送到成都最大的华西医院.人家以脑死亡的理由同样将他们拒之医院大门外.永宁的父母急了,他们哭求:"救救孩子吧,他还没咽气,还有呼吸,还有脉搏.....你们不能将孩子放弃呀!"这正是地震后的第三天,医院来来往往都是伤员.抱着昏迷的小永宁,夫妇俩哭成了泪人.

    医院毕竟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看到夫妇俩救子之心如此强烈,医院最终还是将永宁收下了.不过医院有言在先:"如果孩子能醒过来就是世界奇迹!"言外之意,这孩子是救不活了!但永宁的父母不这样想,他们认定孩子一定能醒过来,一定能象以前一样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于是,在病房里,永宁父母开始了日日夜夜守侯.无论白天和夜间,他们都注视着昏迷中小永宁,观察着他脸上上细微的变化.十几天过去了,脸上的浴血渐渐退去,只是他依然昏迷.医生检查说孩子是脑干和小脑损伤,基本失去康复的可能,更不用说清醒恢复意识了!并且果断地给小永宁停止用药.如果继续治疗,所有的药费自付!看着同病房的一位地震轻伤者因为有"关系",每天免费输高价药费和营养液,小永宁的父母心中充满了困惑和伤悲.不是国家在救我们吗?为什么治疗这样不平等?为了孩子的生命,他们一对贫苦的农民夫妇,毅然决定即使借钱也要为孩子继续治疗.每天100多元的医疗费对小永宁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六一"儿童节到了,这是住在华西医院的伤残孩子们快乐的一天.许多志愿者来到医院为孩子们带来各式各样的玩具和礼物. 冰茜也来了.她是一直关注小永宁的志愿者.那天,她趴在小永宁的耳边,轻轻地为他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优美的歌声,欢快的旋律, 使小永宁的脸上有了奇异的变化,他的嘴角抽动,似乎有话要说.这可是受伤以后的第一次!永宁的父母高兴坏了,他们的守护,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从那一天起,永宁的病情开始了一天天的好转.到12月底,他已经能发出几个单音并能坐起来了,然而小永宁一家必须要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此时他们已经有了几万元的亏空了!2009年将临的时候,陈加福背着一身债,背着不能说话,左半边身体仍然麻木的小永宁走出了华西医院的大门.是啊,孩子的命是保住了,但孩子的未来呢,他该怎么办?

                                            2

    细雨无声,轻洒在静寂的山道上.我们随着小永宁父亲陈加福,母亲李祥莉一起来到他们的"家".哪里是什么家呀?原来的家在地震中已经完全坍塌.现在的"家"只是用木板拼成的两间小屋.小屋的"木墙"是一个个并不相连的木桩,留下巨大的缝隙,为了遮挡寒风,里面再用塑料布贴着木桩围成一圈.就算是个可遮风挡雨的家了.我问加福:"你们怎么没有住板房啊?""木板房快搭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没有了!我们这一片都住在这样的窝棚里!"他露出一脸无奈.此时我注意到,他的手紧紧攥住小永宁的小手"我是怕他乱跑跌伤了!"

   小永宁睁大好奇的眼睛一直看着我还有一直惦念他的志愿者冰茜.小永宁已经完全失忆,他记不得以前的任何事情.仍然不会讲话,仍然左边身体颤抖.出院已经2个多月,加福放弃打工,每天看着他和照顾年迈的母亲.他生怕孩子和母亲再有任何闪失.家里的生活全靠妻子每月给化工厂打零工的800元生活.然而,加福很失望,孩子出院后,活动和语言功能进步的很小很小,有人说,必须要给孩子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和服用特效药,但他们没有钱,也没有人过问和关心过他们.仁和小学地震中只有两个学生遇难,重残的学生只有小永宁一个人.加福找过学校,学校只给了他们1500元就不管了.校长还说,陈永宁不是现在在校学生,一切补助与陈永宁无关!找什邡市教育局,人家说,受伤的学生的治疗不属于他们的工作范围.陈加福这几个月一直在找"希望",他不明白,难道孩子在学校受伤时不是学校的学生?赔了1500元钱就可以一推六二五?总听说有国家补助,总看见有各级部门人来蓥华镇"送温暖",但"温暖"都送到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的家里,小永宁根本不沾边."希望"到底在哪里?

    小永宁曾是个学习相当出色的娃娃,现在呢?加福每天教他数数,试图让他恢复记忆.但收效甚微.此刻,他瞪着闪亮的大眼睛一脸茫然地听着我们的谈话.他是快乐的,但他的快乐不属于"永远".必须,而且是尽快让这个没有任何治疗的孩子住进医院.试试吧,我对自己的心说.加福的老母亲端出了为我们准备好的腊肉和熬青菜--这是他家过年才舍得吃的食品---招呼我们吃晚饭.我们坐在条桌旁,心里真不是滋味.吃还是不吃让我们左右为难.山里人是淳朴和真诚的,不仅招呼我们吃饭还捧出存放多年的老酒.大家都很安静,在等待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能说上几句.我端起酒杯,看着小永宁兴高采烈的笑脸,看着四壁空空的"家",看着加福夫妇微笑中透着愁苦的面容,顿时有些哽咽"小永宁,爷爷祝你早日康复!",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立刻收敛了笑容,向我频频点头.

  吃罢晚饭,门外的春雨越下越大了,我们还要急着赶路回什邡市,就起身告辞,加福夫妇还有他的老母亲冒雨将我们送到公路旁.小永宁突然挣脱了加福的手,摇摇晃晃跑回家,他拿回一包冰茜刚刚为他买的食品执意要塞给我.孩子纯洁的心,善良的心,真诚的心深深打动了我.我抱起小永宁亲吻着他的脸蛋,泪水一下子涌出来,我不知道我能为这个需要关爱的孩子做什么,但我的心告诉我,一定要为挽救这个孩子尽一份责,出一分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