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记杭州之十六----白居易与杭州

(2008-12-12 20:23:06)
标签:

杂谈

小记杭州之十六----白居易与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老先生的咏杭州的诗篇,一首首都像是妙手一样波动我的心弦"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曾在杭州任三年刺使,其期满离杭之际,百姓前来送别的场面十分感人,他在《别州民》诗中写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临别他仍为百姓的负担过重而难过.至今西湖边上那一组老百姓箪食壶浆送别白居易的铜像,仍会让你伫足良久.

    想现代的州官,有哪一个能比白居易?又有哪一个能比苏东坡?一届届市长,为了在杭州留下"政绩",已经把杭州糟蹋的不成样子:所有的西湖名胜都被现代化改造."曲院风荷"是典型的城市型的休闲公园,哪里看得见"古代"的影子?湖滨公园原来的青石铁链栏杆很好,却偏偏推倒重来.且将湖滨一律铺成现代化的石板地面,倒是好看了,古迹古风却没有了.其他如花港观鱼,玉泉观鱼,都来个天翻地覆的"改造".杭州还想申请"世遗",我看还是申请"改造古代公园成绩卓著"更合适.

   三年刺使生涯,白居易于万众夹道的送行百姓中,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奔赴洛阳的归程。临走之前,“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仍念念不忘于杭州,作《寄题郡楼》诗说:"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尽管他谦虚地说:“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更无一事移风俗”等等,可谁能说,白居易对杭州的惠泽微薄呢?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总之,他的政绩,他的诗文,除了苏东坡,无人可匹敌!故有人写道:"杭州若无白与苏,风光一半减西湖".

    白居易离开杭州,就再没有回来过。回来的惟有他越过千年不减的深情:再次重温一次他怀想杭州的诗篇吧:"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