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乘车,有一大"奇观"不可不说.如果车人多.站在座位旁站立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妪.年轻人坐在那里一个个就是那么心安理得.一次我从灵隐回城,起点发车人就很多,最后上来一位老者,总该有80 岁吧.颤巍巍地从前门走到后门,没有一个青年或者中年把座位让出来,我就对一个小伙子说,能把座位让给老伯坐吗?年轻人乜斜着眼睛,看了我一下,睬都不睬你.真让人尴尬又难堪.最后是一位比老伯年轻的老太太,把老伯搀到了她的座位上.
我将这幕所见所闻告诉了我的杭州朋友,他说,不让座的可能是外地人吧.但我想,在北京,这种现象就非常少见.北京的外地人,比杭州要多一倍不止,为什么此种现象在北京被谴责,在杭州就司空见惯呢.个中缘由,还是由杭州人自己说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自古以来中国人良好的道德传统,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要靠全体人民的努力.
杭州还有一景,也值得说一说,进庙烧香的多.男女老少,面对佛祖毕恭毕敬,舍得捐助,舍得烧高香.但他们都是为自己.求佛祖保佑全家平安,保佑生意兴隆,保佑消灾灭祸.....大概还没有为公共事业或他人幸福平安求佛进香的.如果说杭州老人上车没有座位是一种惩罚的话,我想他们自己也要好好反思一下,他们自己年轻时,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是不是告诉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是告诉他们只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做见义勇为"傻子"......如果他们以如此道德观教育下一代,他们(老人)也就没有什么理由谴责青年人不让座的行为了.我总是觉得中国人的佛教,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就是因为,他们信奉的"佛"本身已经变了味道,他们心中的佛,是专为保佑"自己"而生,完全脱离了佛教应能给与社会大众安乐,救济社会大众的苦恼,拔除社会大众的灾难"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本意.佛教的慈悲应是广义的"博爱",而不是只顾自家的"小爱和私利".
此次在杭州住了半个多月,还没有看到杭州服务行业的微笑.但愿下次来杭能看到杭州人发自心底的微笑,哪怕只有一次.
2008年12月11日于杭州西子湖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