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娃娃更健康?NO!

标签:
为了孩子 |
分类: 精彩推荐 |
在一些家长的眼中,孩子胖乎乎的看上去会显得比较可爱健康,可实际上,肥胖不但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而且减起来也不简单。
孩子的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般而言,一旦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其中,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
从生理角度看,单纯性肥胖的孩子餐后胃排空速度增快,胃体蠕动和胃窦收缩率增加。有研究发现,肥胖患儿的7项血黏度指标平均值为42%~76%,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水平。同时,肥胖孩子患高血压的危险是非肥胖儿童的3倍。而且他们也更容易面临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智商低等问题。此外,肥胖孩子的男女血清睾丸酮、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均高于正常同龄儿童,他们的第二性发育均早于正常儿童。如果不及时纠正,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让孩子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
从心理角度看,比起正常的孩子,肥胖儿容易呈现出自卑、孤独、抑郁、敏感和内向的趋势。他常常常因身材和外形被同伴取外号、嘲笑,因而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导致不合群、交际能力低的现象。
文/何启志
以上内容选编自《为了孩子》杂志
前一篇:鸡年吃“鸡”,美味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