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安全】感冒发烧,用药对不对?

标签:
关注儿童安全为了孩子 |
分类: 精彩推荐 |
秋冬季节,宝宝最容易中招的疾病恐怕就是感冒、发烧了。这时,爸爸妈妈一定会纠结要不要用药呢?退烧药、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到底如何服用才安全呢?
感冒发烧,需要用药吗?
当宝宝感冒,或者有一点点热度的时候,许多家长喜欢让他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等一起服用,以为这样病会好得快,其实这是对感冒认识和治疗上的误区。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它们的处理并不相同。更何况一些常见的抗感冒药成人使用是安全的,但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器官的功能也不完善,对药物敏感,因此即使按规定剂量服用,也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副作用,有时甚至发生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谨慎用药。
总之,对于未满3个月大的宝宝,一出现感冒的症状,爸爸妈妈要立即带他去医院。稍大些的宝宝,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也需要立即就医,不要自行服药:感冒持续5天以上;体温超过39℃;出现耳朵疼痛;呼吸困难;持续咳嗽;有黄绿色黏稠鼻涕。
不要急于使用退烧药
发热一般被分为三种: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其中,短时间内的低热或中热是有利于宝宝成长发育的,这是因为发热是人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宝宝的正常成长发育。
不过,一旦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9℃,若高热状态持续过久,可使机体的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因此,除非宝宝有高热惊厥史,否则不到高热就建议先不要用药,体温超过39℃就必须用药。
此外,退热药的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要用。我们较为熟悉的阿司匹林就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近年来,新研制的感冒药多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主的复方制剂,是2个月以上宝宝首选的退热药,解热镇痛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似,但副作用小,胃肠反应轻,无明显的出血倾向。而且这些新型的感冒药复方制剂含有鼻血管收缩剂和抗过敏药,在解热的同时还能缓解鼻塞、流涕、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文/何启志
以上内容选编自《为了孩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