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散文登山豪情感悟文化 |
分类: 杂评 |
山登绝顶我为峰
泰山顶上有一副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来到大海边,极目远眺,大海浩瀚无边,目力所达之处,只见海天相接,那与大海相互衔接的天空,似乎就变成了大海的岸边。这实际上是一种视错觉。登上山峰的最高处,脚踏山巅,环视群峰连绵,似乎自己也变作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错觉。
但是,不管是视错觉还是心理错觉,在实际生活中,又确确实实存在,符合生活逻辑。
因为这副楹联高度概括了许多人临海登山的共同感受。
这里,我只想就“山登绝顶我为峰”多说一些话。
这句话写出了登山人登上绝顶的喜悦和自豪。
要有“我为峰”的喜悦和自豪,“登”的过程必不可少。我们以攀登泰山为例。
试想一下,一般的人,如果徒步登山的话,从岱庙出发,走到中天门,已是气喘吁吁。再攀登那“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 “十八盘”,要说不累,那是假的。据说“十八盘”有1633级台阶,而且,山势陡峭,恰如东汉应劭在《泰山封禅仪记》里所描写的:“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舁石扪天之难也。”陡峭险峻的十八盘攀登下来,许多人总免不了像诗人张岱所写的“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气喘心虚,腰酸腿软,口焦舌燥,疲累至极。
登上南天门,俯视脚下曲折盘旋的十八盘,再到玉皇顶,看云海,观日出,如同当年年轻的诗人杜甫一样,看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博大景象,眼界豁然开阔,心胸随之辽阔,会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独特的心理体验,艰难攀登之后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面对五光十色的云海和喷薄而出的太阳,也许会像当年的“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浪漫诗人李白一样满腹自豪从胸襟喷涌而出,“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而且会产生“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的人生妙悟。所谓“登泰山而小天”,天下小了,而我却因为立足山巅,觉得自己瞬间高大伟岸,仿佛与连绵的群峰为伍,这就是艰难攀登之后才会有的豪迈快感。
过去,我是逢山必攀之人。每每登上山顶,俯视山下,人车如蚁,河流如线,总不免为自己立足高山之巅而欣喜若狂。前几年,我在西域,从喀什进入喀喇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三千六百米处有卡拉库勒湖,湖水清碧澄澈,湖周围环绕着著名的昆仑三雄——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峰。三山如擎天玉柱耸立于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站在湖边,我止不住挥手向天,仰天长啸,感叹人生到此,不枉一活。下山后即胡诌了四首诗。其中有句云:“仰天长啸登昆仑,玉柱坐拥如近邻。”“此生一登四千仞,胜似当年飞将军。”其欣喜若狂,豪情激荡之状,真是如狂泉奔涌,汩汩汤汤!
其实,要把这句话再延伸一些,联想到人生,似乎能更好的诠释一个人获取成功的心理内涵。
经过坎坷而漫长的艰苦奋斗,终于达到了理想的“绝顶”,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大跨越,不管是高调张扬,还是低调处理,兴奋和自豪总会在五脏六腑潜流涌动。
仰天长啸“山登绝顶我为峰”,就如同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傲气,就如同楚霸王项羽傲视群雄的霸气。这种傲气和霸气,可以激发慷慨激昂的浪漫诗情和雄霸天下的英雄壮志。有了这种傲气和霸气,即使仕途之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也难掩“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风范;即使“四面楚歌歌声残”,也一样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快乐一轻舟原创)
感谢雨云博乐将此帖推荐至新浪草根博客原创基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