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尝孤独  系列之一、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独处”的“妙处”

(2007-05-21 17:39:53)
标签:

感悟随笔

品尝孤独

一、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独处”的“妙处”

已经记不清给学生讲过多少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了,每讲一遍,对文章中所表露出来的孤独感都有新的感触。在梦一般朦胧的描写里,在细腻而优美的文字里面,朱自清有他自己的一条情感的脉络,那就是独自一个人的心灵散步,或者说是心灵释放,再或者说是心灵静观。

大概是2003年的夏天,我到清华园,坐着车在硕大的园子里转了一圈,到清华荷塘边,下车来,沿着荷塘小路,欣赏满池的荷塘。正是荷花怒放的时节,粉红的,白的荷花开满了一塘,荷叶重重叠叠,碧绿而肥厚。荷塘很小,且里面的水质不好,墨绿以至发黑。同行的几位就问我:“这么个小荷塘,朱自清为何能写出那么美丽的文章来?”我笑而答曰:“文人嘛,荷塘只是他抒发性灵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心境就能写出什么样的荷塘来!”

其实,我说了半句,景色也能改变人的心情。而且朱自清写荷塘,是二者兼有之。

在去荷塘之前,文章第一句,就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因而,“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在去荷塘的路上,朱自清用了“幽僻、寂寞、阴森森、淡淡”这些字眼,给夜色中的荷塘小路抹上了他自己的心灵色彩。然后,就有一段直抒胸臆:“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土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在这里,朱自清是阐述“独处的妙处”,这妙处,其实就是心灵的自由,是一个人在心灵里真正做了“自由的人”。在白天,在公开的场合,一个人的心弦时时都得绷得紧紧的,都得想一些必须想或者不得不想的事情,在夜里,在这淡淡的月光下的荷塘,一个人,一个文人就可以松弛自己的心弦,释放压抑的心情,“受用”“独处的妙处”。

在对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光进行了梦境一般的描写之后,写月光下的荷塘四面,写到“热闹的”“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朱自清又发了一句感慨:“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时候,他的心境,已随静谧的荷塘和淡淡的月光宁静和恬淡了许多,已被梦境一般的荷塘月色“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刚出浴的美人”,洁净空灵,纤尘不染,超凡脱俗,达到了“什么也没有”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想到“热闹”“嬉游”的“江南的旧俗”“采莲的事情”后,他何以又冒了一句“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他想到“采莲的事情”,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固然有对江南山光水色,乡土风情,家乡故人的怀恋,就如同当年李白写著名的思乡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走的是一样的心灵轨迹,一人独处——静心赏月——月洗心灵——思念故乡,是身在异乡的天涯游子的共同的心路历程。但这样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没有淡淡的月光和静谧的夜景中的“独处”,没有淡淡的月光和静谧的夜景对心灵的洗礼和净化,心灵不能从“颇不宁静”中解脱出来,游子思乡之情便无由生发;换句话说,游子思乡之情是心灵“独处”,心弦松弛,心绪净化的派生物。这大概也是“独处”的又一“妙处”。

可惜,给中学生讲,不能在这个话题上深入剖析;过去的中学语文课本也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删减,回避了一个文人的心灵表白,回避了一个文人的出世意念的心灵表白。而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政治的原因,人们只大谈其景色描写的优美动人,很少探讨其心灵的“独处”,甚至有意歪曲和舛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