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世界篮球“一个教练”

(2019-10-20 17:34:15)

世界篮球“一个教练”

   2019男篮“世界杯”开赛后一位老教练微信笔者说道:“世界杯32队好象是一个教练教出来的!所用的战术基本全一样,防守是全场领人防守;进攻是打后掩护〔挡拆〕,外面三个人,底线两个人,U字形进攻,真有点意思,我看了半天就好象是一个教练教的,最大的特点是32个队的战术几乎是统一的!

  本博客早在多年前就评论过,“挡拆打法”已成为世界篮球统一的战术,NBA打挡拆,CBA打挡拆,欧洲各国的篮球也打挡拆,全世界篮球都在打挡拆,那叫统一!在防守方面,世界各国篮球几乎都采用全场领防,半场防守则采用扩大盯人,偶尔采取联防,比赛最后时刻如果落后则采用全场紧逼,每一节最后几秒肯定是打一四拉开后卫一个人突破,等等。各位网友可以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套路,是不是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世界各国篮球攻防打法基本都一样,就好象是一个教练教出来的似的,这种现象在世界篮球史上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是盲目崇拜、盲目追随、生搬硬套NBA打法所造成的。NBA是商业篮球,提倡个人表演,所以它打挡拆有它的道理,但NBA的打法并不一定适合世界各国篮球。不能否认NBA篮球现在仍然是世界最高水平,正由于这一点才导致世界各国篮球盲目追风,使世界篮球变成NBA的翻版!

过去世界各国篮球、包括中国篮球〔各省市队〕各有其特点与风格,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拿中国篮球来说,八一队、福建队、湖北队的快速打法;北京队、河北队、江苏队、四川队、上海队的细腻打法,形成了不同的打法与风格并促进了竞争,促进了中国篮球水平的提高。现在倒好,几乎什么都一样,前不久笔者去巴尔干六国旅游,在克罗地亚酒店看电视转播当地的篮球比赛,笔者一看就跟看NBACBA比赛一样,一色儿的挡拆!看了两眼就把电视关上了!

说现在世界篮球打法几乎全一样,这是从世界篮球总体而言,其中也存在差异的地方,例如从“世界杯”来看,西班牙、阿根廷、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等队虽然偶尔也打挡拆,但并不是清一色打挡拆,常常以中锋居中策应打法为主,半场进攻中中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来看,现在世界篮球就是如上所述那么个套路。如果说世界篮球真存在“一个教练”的话,那么这个教练的水平也实在不怎么样,就会那么几招。

  中国篮球现在打的也是这个套路,在这一点上倒是紧跟世界潮流,一点也不落后。但是,挡拆、全场领防等打法只是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中的沧海一粟,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中的攻防技战术多如牛毛,海了去了,下面笔者就跟各位网友数了数了,举几个例子:

  防守方面:中国篮球传统打法里有全场紧逼、区域紧逼〔2/3场紧逼〕、半场紧逼等,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篮球传统打法是把这些紧逼作为基本防守战术的。联防有二三联防、三二联防、131联防、212联防等。还有半场混合防守〔一人盯人四人联防〕、两人盯人三人联防、前场紧逼盯人后场联防等。另外还有特殊防守,即一人死盯对方得分手,四人联防或盯人。

 进攻方面:除快攻外,半场进攻有23站位、221站位、212站位、131站位、122站位、马蹄形站位等打法。另外有中锋策应打法、中锋策应三角进攻打法、边线策应打法、空切与定位掩护打法、前锋后卫之间的配合打法、后掩护〔即挡拆〕、反掩护、侧掩护、利用中锋定位掩护打法、中锋策应交叉掩护打法等各种掩护打法、双中锋重叠打法、三人八字、四人八字、各种突分打法等等,

  上面仅仅举了几个例子,在陈文彬的篮球著作中,仅上述各种进攻打法就写了72页之多,内容十分丰富,至于防守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篮球传统打法那么丰富,为什么不学习、不继承咱们自己的打法?而是老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跑?就会挡拆那么一招!?中国篮球、特别是中国男篮,如果掌握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的“十八斑兵器”,“世界杯”能打成那个德行吗!?假设中国篮球传统打法是个“教练”的话,那么这个“教练”的水平比世界篮球那个“教练”高多了!现在的中国篮球、特别是中国男篮,不拜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为师”,却拜世界篮球那个水平不怎么样的“教练”为师,这是不是有点犯傻!?犯傻的结果怎么样?!“世界杯”连前16都没进!这就是中国篮球、特别是中国男篮紧跟NBA、紧跟所谓的“世界潮流”、紧跟挡拆等打法的后果!

  陈文彬在他的著作中曾明确警告过中国篮球:“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只能当老二!”,照笔者看,大概连老二都当不了,倒数到差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