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和坐着
在CBA赛场,经常能看到很多教练在整场比赛过程中站在场边进行指挥,从跳球开始到比赛结束,教练一直站在场边,有时站着看,有时来回溜哒;有时冲场上队员大喊大叫,有时对替换下场的队员嘀咕一番;暂停时拿着战术板边画边向队员布置怎么打,如此种种场面可谓司空见惯。教练临场指挥是站着、还是坐着,只不过是形式问题,或者说是个人习惯问题。但是,现在不是一个两个教练站着指挥,而是很多教练几乎都是站在场边指挥,俨然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禁引起笔者的注意,所以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时笔者就想,整场比赛教练都一直站着指挥,来回溜哒,不知道他们累也不累?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从哪里来的?跟谁学的?每当看到这种现象,笔者眼前就浮现出很多老教练在过去比赛时临场指挥的风度和情景。
过去很多老教练在比赛时几乎没这么站着指挥的,都是和替补队员坐在一起进行指挥。老话说“坐镇中军帐”〔注:“坐”并非单纯指坐在椅子上,而是指将帅位于阵地〕,没听说过“站镇中军帐”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指挥表现,到底有什么不同,它都反映了什么?
教练站在场边来回溜哒进行指挥,总给人以一种感觉,好象这位教练的心似乎没安定下来,没沉下来,好象心里有什么东西让他踏实不下来,所以才来回溜哒。平时人们遇到困难和烦心事时由于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让人抓耳挠腮,在屋里来回溜哒。比赛时教练在场边来回溜哒,让人觉得似乎就是这么一种心理和不安的神态。常言道:“指挥若定”、“从容自如”,这种站在场边来回溜哒的指挥神态不仅缺乏指挥若定、从容自如的风度,而且给人以一种缺乏信心的印象。人们常常用“大将风度”四个字来形容指挥员,这种来回溜哒进行指挥的教练可谓缺乏大将风度。
再说教练在场边冲场上队员大喊大叫,那肯定是叫场上队员怎么防守,怎么进攻,这要是在平时训练时则属正常,但都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教练员才告诉队员应该怎么打,这是不是有点太晚了!?这是不是“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啊?!高水平的教练,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在平时训练时都掌握了能应付场上各种变化的攻防打法,对方在攻防两端无论怎么变化,场上队员都能应付自如,例如,对方突然变联防,我就打“中锋策应”、“背插”、“局部负担过重”;对方突然打全场紧逼,我就打“一条龙”破紧逼,等等。所以用不着教练在场边大喊大叫,临场现教。所以说,教练在场边大喊大叫既反映了教练水平的问题,也反映了这是一支战术素养不高的球队,同时也暴露了平时训练水平不高的问题。
暂停时用战术板边画边向队员交代布置具体打法也反映了这个问题。过去很多老教练在暂停时主要交代布置的是涉及攻防两端那些最重要的战术环节和策略问题,而不是什么具体打法,具体打法在平时训练中早已练的滚瓜烂熟了,如果教练员需要布置什么具体的打法,只要说“打什么什么”就行了,队员一下子就能明白,根本用不着临场现画。
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两种临场指挥的表现不仅反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指挥风度,也反映两种水平不同的教练和战术素养不同的球队。说到这里让笔者想起来京剧“空城计”,如果我们这些在场边来回溜哒的教练要是当年诸葛亮的话,不知道能不能像沉着自信的诸葛亮那样,大开城门坐镇城楼扶琴演出一出“空城计”来迷惑司马懿退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