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A的体测可以休矣!
2011年后CBA恢复了体测,共有折返跑、卧推、深蹲和体前屈柔韧度四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关系到球员是否“留存在CBA”的“折返跑”。进行踢测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可以促进球员的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但这要看是球队的自主行为还是来自外面的压力与硬性规定,前者有其很大意义,后者可谓横加干涉多此一举!
CBA各队、每个球员的身体及身体素质不尽相同,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人群显然是不科学的,不妥的。有一年张庆鹏三分球15投15中,但由于他15次出手没有在75秒内完成(用时79秒),结果成绩无效。试问,这一测试有什么实际意义?张庆鹏虽然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投篮,那能说明他在场上的投篮就不“过关“吗?张庆鹏在场上不是照样投的很准吗!?
前几年还有一次,在“强度投篮”中,朱芳雨、王仕鹏、刘炜等一批名将未能过关。难道没过关就能说明他们在场上投的不准吗!?难怪当时上海队的外教帕纳吉奥都不解地说:“这样的规定,科比来了也很难通过”。因此,近年来网上对CBA的体测有许多非议之词,认为这是篮协越俎代庖,是行政命令的硬性规定,是一种越权行为。有的人说的好,NBA就没有官方的体能测试,但没人会怀疑否认NBA的水平和NBA球员的能力〔注:CBA不是什么都爱学NBA吗,怎么这个就没学NBA,篮协怎么就没好好研究研究为什么NBA没有体测?〕,同样,张庆鹏、朱芳雨、王仕鹏、刘炜等虽然没在79秒内完成投篮,也没人怀疑他们的投篮的水平。所以说,篮协的这些规定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球员的个人技术训练,球队的攻防技战术训练等等具体训练科目,纯粹是俱乐部和球队自己的事,外人无权干涉,篮协也无权干涉。说句不好听的,我练不练折返跑,我练不练负重下蹲那是我自己的事,你管得着吗?!中国篮协该管的是CBA的赛事,而不是各队的具体训练事物,如果连“折返跑”这样具体的训练项目都管,是不是手伸的也太长了?!打个比方,我的球员一般身体、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如果不好,在联赛中影响了成绩,那是我自己的事,我认了!用不着别人横加干涉;从篮协角度来说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你的球员一般身体、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不好,影响了成绩,那是你自找的,与我无关,我不是球队的“保姆”,没功夫管你训练的事!
哪个队的教练也不是傻子,不会在平时训练中不狠抓一般身体、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不会不知道它对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说,像这些具体的事篮协根本就没必要管,把主要精力放在管好赛事上比什么都强,否则的话也不会费力不讨好招来一片非议之声!如果能这样的话,反而能暴露和进一步促进各队的训练水平!
以前中国篮球各队和现在NBA一样,根本就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统一体测,该投篮准的照样准,该拿冠军的照样拿冠军,该战胜外国强队照样战胜外国强队,该拿老末的照样拿老末,打的好、打的坏全是球队自己的事。
老北京队十分重视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每周都安排这些训练,特别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几乎是天天练,例如往往把“折返跑”当作准备活动来练习。在冬训中则重点抓这些训练,冬训结束时各队自己安排测试项目以检查冬训效果。记得有一年笔者所在的北京男篮一队进行冬训测试,其中一项是测试20公斤杠铃负重下蹲次数,队员们都争强好胜,你下蹲90次,我非得下蹲100次,非得盖过你不可!轮到笔者下蹲成绩是100多次,结果两个大腿肌肉拉伤,走起路来就跟棍子似的,有好几个队员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星期六回家,家母见状让笔者趟在地上用双脚给笔者按摩大腿,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才好。最后所有项目运动队一块召开冬训表彰大会,笔者负重下蹲次数属于优秀成绩而获得了奖励,您猜是什么,奖金?不是!是一个纸的小书千!那时我们头脑中没有金钱的概念,认为自觉刻苦训练是应该的。为什么举这个例子,意思是说,体测的一个弊端是很容易造成球员受伤。多年前,身高
2.26米的姚明体测跑3200米,结果导致膝盖软组织劳损。特别是很多有腰膝伤的老队员,体测更容易使伤病复发或伤情加重的危险,因体测而受伤是个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
一句话:CBA的体测可以休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