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中澳女篮比赛的重大启示

(2018-09-29 18:32:22)

中澳女篮比赛的重大启示

   昨晚中国女篮以4283输给澳大利亚女篮,热身赛时输了30分,昨晚输了41分,用网友的话说就是中国女篮怵了!美国女篮厉害不厉害,不才输12分吗,对澳却输41分,明显是怵了,不敢放开了打。昨晚这场球就好比是一个小个子在推一个大胖子,从正面推怎么也推不动,但如果跑起来一下子就能把大胖子撞个大跟头!面对篮下有坎贝奇那样的高大中锋和身高力量优势的澳大利亚女篮球员,昨晚中国女篮的打法就跟从正面推大胖子似的,战术打法不对头。除外围投篮外〔命中率又不高〕基本都是从外面往里面挤着打,个人持球突到篮下多遭对方多人的封堵,对付澳大利亚这样的队应该多打突分空切这样的传切配合,就像跑起来撞大胖子似的,硬往里挤着打是很难突破对方防线的!

    老北京男篮一位老教练评论道:「对澳大利亚女篮输是肯定的,但不应该输41分那么多。通过这几场球一看,现在中国女篮缺东西,首先是心理不过关,队员心理不过关,根子在教练,教练心理就不过关,整个队心理浮躁。另外没有核心后卫,现在用20来岁的小孩后卫,虽然挺不错,但现在还没到能担当大任的那份儿上,速度、拿球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都不行。另外两个高大中锋太嫩了,篮下攻击能力太差。第三,中国女篮现在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阵容,说明教练对队员的认识还不足,打着看,哪个打的好就用哪个。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女篮急需解决的问题。」

   老北京女篮一位老教练说:「澳队实力的确在中国女篮之上,但中国女篮的防守缺少变化,对里外两个重点球员坎贝奇和阿伦的防守策略和防守方法不够明确。进攻上应该多打突分和空切,但比赛中突破多遭封堵,原因是中国女篮弱侧移动配合打的不好,坎贝奇换下后中国女篮应该多打篮下,总之这场球中国女篮发挥的不好,如果比分相差20分左右则在情理之中。」

  另一位资深老教练和笔者交流这场球的看法时指出:「这场球给中国女篮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和启示,这就是在今后的世界大赛中如何对付像澳队这样身高马大力量型的球队和类似的欧美球队?对付这样的球队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战术?从这场球来看,中国女篮教练员和球员的头脑里对这个问题还不怎么清楚。对澳队这样身高马大的球员,中国女篮不如采用全场紧逼,迫使对方高大球员在全场频繁跑动,既延缓了对方的推进速度,又减少了对方半场进攻的时间。要突破的话你也得拉空一面〔注:这一点和上面所说的弱侧移动配合打的不好意思一样〕,不能四平八稳,对方集体防守的能力是很强的,正如你所说的,你说的很对,不能从外面往里面愣挤着打,愣撞着打,你挤不动它,也撞不动它,得用小配合调动它,让它防守出现漏洞,你要突破的话也得闪开一条路啊,四平八稳地突,四面八方都是自己人,对方夹击你,身体块头又大,你根本突不进去。如果突进去了,应该采用急停跳投打它,叫对方封不着你,可女篮的中投命中率很低。中国女篮对付像澳大利亚和欧美这样的队,从这场球来看中国女篮平时练的很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果用“快准灵”打法来衡量中国女篮这场球,首先看“”,据笔者粗略统计,中国女篮全场才发动3次快攻,而且都是在下半时,所以“”这一条基本就没了。然后先说“”再说“”,正如上面老教练所言,昨晚中国女篮的战术打法不够灵活,硬挤愣撞愣突,不能拉空一面突破采取中投的灵活打法,所以“”这一条基本也没了。再说说“”,请看笔者统计的下图:

      长人:中澳女篮比赛的重大启示
 

  如图所示,全场各种投篮的命中率才31%,篮下和三分球合起来命中率是33%。正如上面老教练所说,如果突进去的话不应该一突到底,否则的话非挨帽不可!突进去后应该采取突然急停跳投,也就是中距离跳投。中国篮球“三把利剑”中第二把就是突分跳投,中距离跳投是中国篮球战胜外国强队的法宝之一。急停跳投的好处是由于突然起跳令防守队员防不胜防,二是让对方篮下的高大中锋够不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让对方两头够不着。可昨晚中国女篮的中投次数才有7次,才占总投篮次数的12%,运用的太少了,几乎把中投丢掉了!所以“”这一条的数据也不尽人意。“快准灵”三条都存在很大问题,所以输41分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篮球要战胜外国强队必须坚持“快准灵”的打法!

  再说说防守,昨晚中国女篮基本采用半场盯人,一个对一个,人家块头力量那么大,你一对一地很难防住。不知道中国女篮为什么不以采用二三联防为主?采用联防起码能遏制对方篮下坎贝奇等高大中锋的进攻,又能保证篮板球,采用半场盯人一对一的防守吃亏就吃大了!另外,正如老教练所说的,中国女篮要是有胆量的话一上来就采用全场紧逼,到半场变二三联防,来回给它变在防守上占据主动,让对方频于适应防守的变化。

  总之,通过这场球中国女篮的教练员和球员要很好地总结,今后如何对付澳大利亚这样力量型的球员,应该采取什么攻防战术打法,如何树立与运用“快准灵”打法,这不仅是在东京奥运会之前摆在中国女篮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这场球给中国女篮带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