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球员的配合意识?
在CBA赛场上一个人拿着球运来运去没进攻机会可才不得不把球传给别人,接球的人又运来运去,这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一支有战术素养的队由于半场进攻有明确的打法,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例如一个队半场进攻主要在左侧打“三角进攻”,右侧打“边线策应”,左右可以转换。我们仅以“三角进攻”为例,请看图1:

进入半场进攻后如果球在右侧,右侧球员一定会快速传球给1号,由1号发动“三角进攻”,4号接球后会立刻攻中锋球,按照“谁攻中锋球谁先动”的原则,4号会立刻做摆脱假动作然后溜底线接中锋的策应球进行进攻,这是第一个进攻机会。如果不成,后卫1号立刻做摆脱假动作移动到中锋前接球跳投或持球突破,这是第二个进攻机会,如果第二个进攻机会也不成,中锋可以自己进攻,这是第三个进攻机会,如果还不成中锋就把球传给右侧,由右侧打“边线策应”配合,关于这一点暂且不谈。
由于半场进攻在左侧有明确的“三角进攻”打法,所以1号接球后绝不会自己运球黏球,而是快速把球传给4号,4号接球后也绝不会在原地运球来回转磨,而是快速攻中锋球展开“三角进攻”。
请看图2:

假若球在右侧3号手里,这时就会出现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没人告诉3号不要运球黏球,也没人告诉3号应快速传球给2号,但由于3号已经知道要在左侧打“三角进攻”,所以3号就像机械“自动化”似的快速传给2号;2号也一样,他也会立刻传球给1号。为什么3号和2号能快速转移球,而不是像文前所说的自己没完没了地运球黏球?因为这个队在半场进攻中有明确的打法,在这种打法中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知道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有很强的配合意识。
为什么在CBA赛场会频频出现文前所说的运球黏球的现象,为什么某个球员接球后不知道应传给谁,拿着球左顾右盼现找人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在半场进攻中没有明确的打法,这很可能是教练员并没根据球员特点制订半场进攻的打法。所以球员就没有很好的配合意识,就会出现一个人一个人地拿球个人单干的现象。
我们在看球时、特别是在开局时,如果发现一个队有上述现象,而且不断地出现这种现象,那就可以判断这个队在半场进攻中缺乏明确的进攻方法,球员的配合意识不强,反之则可以说这个队半场进攻有明确统一的进攻方法,球员的配合意识比较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