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妙、妙!
―――论哈达迪的“抢攻”
小时候过年时常常在胡同里放烟花炮竹,什么“小鞭”啦、“耗子屎”啦、“黄烟炮”啦,其中还有一种叫“钻天猴”的烟花〔文前图〕,北京人俗称“起火”〔北京人发音为“骑火”〕。“钻天猴”烟花捆绑在一根细竹子上,点燃后发出尖锐哨声,滋地一声就钻上天空,速度极快,有点像导弹似的。
为什么提起“钻天猴”?京川大战时,四川队高大中锋哈达迪在最后一妙就给首钢队放了一个“钻天猴”,这根“钻天猴”一响不要紧,可要了首钢队的命!哈达迪是怎么放这根“钻天猴”的?请看图1:
方硕第二个球罚中后,哈达迪拿到球后一脚迅速跨出底线并立即转身跟着长胳膊一甩就是一个长传球,四川队王汝恒沿右侧快下接球在篮下进攻造成首钢队犯规,王汝恒罚进一球,首钢队惜败。
哈达迪放的“钻天猴”长传快攻实际是一种“抢攻”,这种“抢攻”已多年不见了,没想到今儿个让哈达迪给打出来了!在京川大战最后一妙的关键时刻,哈达迪能打出这个“抢攻”不仅说明哈达迪会运用这种“抢攻”的偷袭方法,具有很强的快速意识,同时那一场面也可称具有戏剧色彩的一幕,对四川队来说可谓具有“喜剧”色彩,而对首钢队来说则具有“悲剧”色彩。老北京队很多老教练、老队员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时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事隔数十年今天再次见到“抢攻”觉得实在是久仰了,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才看到能打出这种“抢攻”。
利用长传球打快速反击,或称为“偷袭”,这种打法过去是老北京队经常使用的,在老北京队内大夥戏称“起火突袭战术”。一位资深老教练感叹地说:「这是六十、七十年代我国各队常用的一种突袭战术,到今天信息电子时代已被遗忘了。哈达迪运用半个世纪之前的战术战胜了北京队,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这件事?我们老祖宗在几百年前就告诉我们炎黄子孙,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一些崇洋媚外者应该深思,尤其是那些担任中国篮球领导职务的人更应该深思,现在中国篮球把快攻、抢攻等打法几乎忘的一干二净,痛心啊,痛心!」
老北京男篮一位老队员说:「当年范政涛范指导对我们说,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发明的,其中烟火中就有一种叫“起火”的,也就是“钻天猴”,点燃后滋的一声冲向天空。如果今后比赛时咱们遇到全场紧逼,大家就一块往回跑,等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全都跑回到后场后,发底线球的人就迅速长传球到前场,其中一个进攻队员迅速冲向前场,接球就能轻松上篮!我告诉你们,这就是“起火突袭战术”!」,这位老队员又说,「当时听了把它当成笑话了,但范先生的话却深深印在心中,后来我在执教时经常使用此招,屡屡成功,灵验之极!五十多年前的“起火突袭战术”今天让哈达迪给用上了,真让人哭笑不得!在我们今天互联网时代,难道我们的教练员和球员都不知道怎么“放起火”、怎么防“起火”吗?」是啊!您说怪也不怪?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呢!?结果无缘季后赛,冤不冤啊!?今天的中国篮球把快攻、抢攻等打法几乎丢的差不多了,不信您就瞧瞧,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就没有“快攻”一项!这么重要的数据都没了,是不是把快攻给丢在后脑勺了!?中国篮球不打快攻,以后怎么跟世界强队对抗?
为使各位网友对“起火突袭战术”能有个直观的了解,下面我们用图来说明,请看图2:

发底线球时所有进攻队员都往后场跑集中在后场,5号突然给4号做后掩护,4号迅速沿边线跑向前场,接2号的长传球上篮得分。如上所述,“起火突袭战术”是过去各队经常使用的,但让人奇怪的是首钢队对此竟然毫无防备,下面让我们通过截图来看看首钢队是怎么防守的,请看图3:

如图中所说,在哈达迪还没发界外球时,四川队的王汝恒不仅没人防守,而且他的位置在防守队员的前面。这里要突出指出的是,在方硕罚第二个球时首钢队就应该估计和意识到四川队会打长传突袭,不用教练说首钢队就应该有两个人迅速退到后场进行防守,这是球员应具备的意识!可遗憾的是却没一个人退守!说明球员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另外,让人奇怪的是,马布里不迅速退守,在哪里干嘛哪?
接着请看图4-6:



从上面图3到图6我们可以看出,在哈达迪发底线球时既没人上前干扰他的发球,也没人迅速退守,整个防守阵型落后于快下的王汝恒,最后犯规造成罚球惜败。这么一分析就看出来首钢队对四川队的“起火突袭战术”是一点防备也没有啊!那输球的原因就得在自己身上找了,就冲这样的防守,没得说,您得服气!如上所述,如果在方硕罚第二个球时就有人退守的话,1秒那么短的时间,王汝恒还能造成犯规吗?那就有可能打加时赛,所以说来说去最后一秒首钢输球的原因还是在自己的身上,赛后马布里还跟裁判矫情,那就没意思了,您早点退守比什么都强!作为一名老把式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首钢男篮的前身就是老北京队,老北京队经常运用“起火突袭战术”,按说“起火突袭战术”应该由首钢男篮打出来,而不应该由哈达迪打出来,为什么首钢男篮未能继承这种打法,甚至如上面那位老队员所说的“难道我们的教练员和球员都不知道怎么“放起火”、怎么防“起火”吗?”。
加载中,请稍候......